香港零售业:从逐年递减到年增长28%的背后

   2007-07-16 6550
   香港的零售业向来是香港经济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回归10年来,由于香港的零关税政策和优美的购物环境,到香港购物,已经成为内地游客的首先。仅此一项,就带动了香港零售业收入的逐年增长。 

    据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布的统计报告称,香港2006财年的零售业总收入比2005财年大幅增长28.4%,达208亿港元。 

    而在1997至2003年,香港零售业曾跌入低谷。2003年,香港零售业比1997年下跌了26.4%,平均每年递减5%。在2003年之后,随着CEPA的签署,香港零售业收入才开始增长。 

    如今,内地游客到香港购物的现象,在黄金周期间更为明显,每年的黄金周长假,香港各大商户都挤满内地游客,成为除传统新年和圣诞以外新的消费旺季。 

    据香港莎莎国际控股公布的2006-2007年中期业绩显示,他们每年几十亿元的营业额中,就有近40%来自于内地顾客的消费。同时,内地人青睐的购物品种也从金饰和日用品,扩大到手机、电脑、数码产品以及名牌服饰。 

    近年来,随着香港商铺租金不断上升,已经使不少香港的零售商选择转战内地市场。 

    CEPA中有关商业零售服务的条款给了香港零售业极大的鼓舞,主要包括“允许香港投资者以独资形式在内地设立零售商业企业;降低香港投资者在内地设立零售商业企业的准入条件;允许香港公司在内地设立零售企业的地域范围扩大到地级市,在广东省扩大到县级市”。 

    新世界百货有限公司是香港首家获得国家商务部批准赴内地开办独资百货企业的集团公司,主攻中、高端百货。目前已在北京、上海等十几大城市开设新世界百货分店。由于内地游客消费能力的日渐增强,香港迪生创建集团也看好大陆零售业务。董事长潘迪生指出,集团在2006年增开65间精品店,当中有44间位于内地。  

    香港建筑设计业:内地项目占了60% 

    回归十年里,香港的建筑业伴随着香港地产的兴衰也曾一度走入低潮。但与此同时,回归十年里,特别是香港与内地签署CEPA协议的四年来,香港有越来越多的与建筑相关的企业和人士进军内地。 

    背靠内地广阔的建筑市场,香港建筑业在短暂的低迷之后迎来雪中之炭。 

  建筑业失业率曾达10% 

    “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香港建筑设计行业曾一度低迷。我觉得正是有了中央政府的支持,才使得香港的建筑设计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一直从事建筑设计工作的香港人杨先生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2003年,杨先生在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杨先生被派到北京工作,一直到现在。 回忆起香港建筑业的低潮期,杨先生依然记忆忧新: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建筑业的工作量就在逐渐减少,建筑业界和工人“无啖好食”,一部分工人甚至要去澳门做黑工。 

    据香港建造商会秘书长陈永桐介绍,香港建筑业曾经非常红火,建筑业所雇用的人数曾占到全港总工作人口的9.2%。前些年每年完成的工程总额在800亿~1000亿港元左右,建筑业占当地生产总值(GDP)的5.6%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的40%。亚洲金融风暴使香港经济遭受重创,香港地产作为支柱产业的地位受到削弱,建筑业也随之一度陷入最低潮。 

    杨先生回忆说,2003年,香港的失业率达到8.7%,建筑业、饮食及酒店业和清洁服务业的失业率不断上升,其中建筑业是失业的重灾区,甚至达到了10%。 

    “那个时候,我们公司业务量很少,可以说是举步维艰。我们开始以顾问或咨询的形式与内地合作,同内地的设计师合作承揽设计工程。但在当时依然存在一些执业权限、承包范围等方面的限制。”杨先生说。 

  CEPA让香港建筑业起死回生 

    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央政府的一系列决策让杨先生和他的建筑设计同行们“倍感振奋”:2003年6月29日,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正式签定《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 

    有资料显示,从2003年开始,香港陆续兴建了约5万个酒店房间,这些项目创造了超过10万个建筑业新职位,而香港迪斯尼乐园、亚洲博览馆的建设和启用,则持续为建筑和服务行业注入了活力,新的就业岗位不断增加。 

    “媒体称这是中央政府送给香港特别行政区两份大礼,但在我看来,这是使香港建筑设计业起死回生的雪中之炭。我们公司就是那个时候正式进入北京的建筑设计市场。”杨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自2000年12月建设部颁布《建筑工程事务所管理办法》以来,香港建筑事务所便已开始和国外建筑设计机构一道大举抢滩内地市场。不少香港建筑事务所通过与内地设计院合作,打入内地市场。 

    “‘CEPA’协议对香港放宽了17个行业市场的准入,其中位列第五的就是建筑及房地产,它充分体现了‘自家人’对‘自家人’的关心和扶持,有足够的理由使得香港的建筑业同行们为之振奋。”著名建筑专家、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科协副主席陈祥福对《中国经济周刊》说。 

    在他看来,“CEPA”签署后,香港建筑业取得了比其它服务业更多的成果。香港建筑业得以“早着先机”,比其它外资公司更早及更容易进入内地市场,香港建筑师得以在大陆市场找到更多商机。“面对如此的优惠政策和巨大的市场,他们没有理由不过来发展,没有理由不从中得到实惠。”陈祥福说。据了解,去年,在CEPA签署三周年之际,内地与香港建设行业专业人士资格互认工作取得突破。目前,已经有五个专业签订了互认协议,即房地产估价师(即香港产业测量师)、建筑师、结构工程师、规划师,以及造价工程师(即香港工料测量师)。 

    “CEPA”的实施,为香港建筑设计等服务行业开始大张旗鼓的内地之旅带来了发展机遇。据香港贸发局统计,目前香港建筑师承接的中国内地项目,占了香港建筑设计服务输出市场份额的60%以上。 

    大批香港的建筑设计公司进入内地,设计建设了许多大型项目,如香港王董国际有限公司建筑设计了上海广场、嘉华中心、不夜城二期等;香港协兴建筑(中国)有限公司在中国的上海、北京、广州、顺德、苏州、大连、沈阳等多处城市总承包大规模的工程,承接的工程合约总值为港币50亿元。 

    “背靠内地广阔的建筑市场,我感觉很踏实也很有信心。如果说香港回归之前,我们的感觉更多的象‘孤儿’一样,那么我们现在更多的是‘有家’的感觉。”陈祥福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5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