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人眼中,未来几年书店的发展趋势
机械工业出版社副社长周中华认为,我国实体书店的发展将从“大而全”转向“小而专”,并进一步转向“精而美”。他发现超级大书城在美国非常少,几乎没有。这样的书店形态可能与城市和时代的发展有关,我国也可能有这样的趋势。
书店也一定会和城市融为一体。书店会融入生活区、融入周围的人群。比如在白领密集区开一家商业、科技类书店,在社区开一家儿童书店,等等。每个区位都有自己的优势。
中信出版社副总经理汪媛媛表示,支付的便捷、随时随地可购买、送达的方便以及对用户可标签化管理等体系性的变化,让整个零售业的商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实体书店在探索转型中,不管是做咖啡、文创还是其他,都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未来有两类书店是可以经营的。第一类是主题型书店。中信书店明年将在世博会做一家植物自然主题书店,是跟万科合作的。相信专业的体系能够为书店找到用户和读者。美食书店也是一种方式。不仅是做美食,还可以有一个“大厨”的逻辑,分成中餐晚餐,让大家预约。并且,食材、做法、饮食文化等都可以延伸出来分享给读者。
第二类是策展型书店,就是把策展的模式在书店空间里面呈现。用策展的方式把人流引进书店,再把其中的文化传播出去,这可能是未来书店可以提供的与其他零售空间不同的价值,这也可能成为书店的核心竞争力。
重庆大学出版社党总支书记兼副社长柏子康表示,一个城市一定要有文化,有文化一定要有书店。书店将是综合体和融合体,不仅仅是卖书,人们还能在里面体验生活。
果麦文化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誉认为,现在的书店越来越像城市生活的融合,不能完全叫书店了。未来,书店会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并融合得越来越紧密。同时,书店将随处可见。但是必须依托于人流,不然书店很难成型。
出版人眼中,和网店相比,实体书店的发展机会
柏子康表示,现在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比差不多,有一些出版社可能大一些。未来网店和实体店一定是融合的。人们总是要从云端落到实地,把时间花在实体空间,花在阅读纸质书上。甚至很多人在家里摆上书,营造一种文化氛围。这也是地面店能够生存下去的一个根本。
周中华认为,如果简单比较线上和线下的商业机会,线上店是蓬勃发展的。虽然现在销售比大概是5:5,但这是时点数据。看趋势就很明显线上店发展得较快。
他认为,书店最关键的是维系自己的社群。看到社群内的人需要什么,想要什么生活方式,并做出尝试。书是文化,内容只是其中一部分,线下店应该换一种思维方式,跨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互联网+、科技+,这样也能更吸引年轻人。
同时,书店要给人们提供面对面交流的机会。现在很多年轻人不出家门就能完成很多事情,活动区域非常小,这种状态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人有社会性,不能仅在线上交流,很亲切地面对面交谈、拥抱能够让人产生幸福感。在线上聊天,永远比不上一起喝咖啡。
汪媛媛介绍说,中信出版社的线上和线下的销售比绝对超过了50%。不管是从茑屋书店还是从新经济产业来看,地面店更多的是要“经营人”。二八原理讲的是20%的产品创造了80%的销售,摸到这个点就是成功。但对于实体店来说,如果会员贡献能够占到80%,那就是一个成功的新经济模式,完全可以立足了。这说明你笼络了一群愿意在这个场里面的人,并且大家会迸发出一种新型的关系。
王誉认为,一个新生事物必然有弊端和优点,网络书店虽然对实体书店产生了大量的冲击,但也倒逼实体书店升级,所以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方式型书店。同时,网络书店通过快捷的物流让偏远地方的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有机会读书,也是一个好处。
他希望国家未来能够在相关政策上有所支持,推进网站和实体店双方走向更好的发展。比如,欧洲国家规定图书在出版的前三个月是不能降价的,但我国没有这样的限定,所以会出现新书上来就卖4.9折的现象,对实体店造成冲击。
出版社眼中,引领阅读中怎样和书店融合
汪媛媛表示,作为出版方,在引领社会深度阅读和与书店互动方面,他们做了几点新尝试。首先,把相对专业的作品用大众化的方式来传播,是出版社应尽的责任。他们做的中信书院产品,用15分钟解读一部作品,让大家快速了解,如果有兴趣就可以更深入地研究。
其次,作者的打卡领读,是比较深度一点的尝试。用40分钟、100分钟的时间,为读者把书中非常好的一些内容讲透。中信还做了一款产品,叫阅读时差,是在作品还没有在国内上市前向读者分享,让读者了解到市场上未来会有什么新作品。
中信在做这些探索的过程中,也力图与书店、图书馆合作,把产品和场景构建在书店里面。比如,在书店这个空间里面设计成免费体验的形式,读者可以坐在店里随便听,觉得不错可以在书店购买。
(来源:《新出版日报》恪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