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PO早知道”独家消息源,海底捞确认基石名单:高瓴、景林、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Snow Lake和Ward Ferry,其中高瓴和景林分别认购900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和Snow Lake分别认购8000万美元,Ward Ferry认购3500万美元,共计3.75亿美元。摩根士丹利投资管理(MSIM)是全球十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高瓴和景林是中国最顶尖的长线基金,Snow Lake和Ward Ferry是亚洲近期参与IPO最活跃的对冲基金。海底捞IPO定价区间每股14.8~17.8港元,相当于100~120亿美元估值。
高效管理下的加速扩张
海底捞在中式餐饮行业已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塑造了就餐体验和服务体验的的典范。在城镇化、消费升级的过程中,海底捞超强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正好迎合了消费者的要求。根据沙利文的调查,在中式餐厅品牌中,海底捞就餐体验(包括服务态度、菜肴卫生等指标)排名第一。
除了高质量的服务外,海底捞实现高质量增长的核心也在于“连住利益,锁住管理”的高效管理模式,该种模式使员工自足性、积极性更高,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效率。在“锁住管理”方面,海底捞的拓店权限几乎全部下放到店长手中,在“师徒制”的推动下发挥店长的主观能动性,提高门店效益和拓店速度。
店长的薪酬有A\B两种方案:A方案为其管理餐厅利润的2.8%;B方案为其管理餐厅利润的0.4%+其徒弟管理餐厅利润的3.1%+其徒孙管理餐厅利润的1.5%。因此,店长对培育“徒弟”有强大意愿。
海底捞的拓店模式分三个等级,每2个月海底捞会对每个门店进行A\B\C级评定,A级门店目前约占总门店数20%,A级门店的店长拥有拓店权力——店长自主寻找门店,初步确定意向后上报集团总部,由总部进行评估,通过评估后总部与店长共同与业主谈判以推进门店扩张,因此在储备人才达到一定积累之后海底捞的开店速度能有亮眼增长。
而“连住利益”的实现方式,则在于员工方面实施计件薪酬制度。海底捞高度统一员工与公司的利益,将员工薪酬与公司经营绑定。服务客人数量,清晰的餐具数量,送达的菜品数量以及顾客的满意度直接与员工收入挂钩。
在迅速扩大门店规模以及对员工的“高激励”下,海底捞的员工成本在逐年增大:
2015年-2017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分别为15.719亿元、20.443亿元、31.197亿元,占海底捞年度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7.3%、26.2%,以及29.3%。而这一成本还在上升,2018年上半年,海底捞的员工成本为22.03亿元,占收入的比重为30%。
按照此前海底捞第一次提交的招股书,海底捞员工人数共有50299人,按照2017年的员工成本是31.197亿元计算,刨除董事的薪酬部分2977.5万元,其他员工在2017年的平均薪酬约为6.14万元。
根据更新的招股书披露信息,海底捞增加了2952名员工。在对消费者高质量的服务,对内高效的管理模式,以及对员工的高激励等因素推动下,海底捞近年来业绩取得飞速增长,门店规模加速扩大。
“变态”服务
从1994年在四川简阳创立时仅有4张桌子的乡野小店,到如今长成营收过百亿的庞然大物,海底捞的成功绝不是偶然。随着中国宏观经济高速发展、大众消费持续走强,大众餐饮成为新的市场主体。对餐饮供应链的建设、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底捞以好到过分的“变态服务”立足餐饮界。
为客人擦鞋,给客人美甲,跑几公里为客人买来想吃的雪糕......海底捞的服务一度被神话。变态服务的另一面,是5万海底捞员工每天近12个小时的辛劳付出。亿欧走访门店发现,海底捞部分员工认为收入低,有些员工甚至将海底捞称为“餐饮业的富士康”。
为什么海底捞的员工时刻准备着向顾客提供“变态服务”?因为一旦疏忽或怠慢了,那当月本就不多的工资便又少了一点。58同城海底捞北京地区服务员信息显示,保底薪资4000元,包食宿,普通员工最高可得8000元。赶集网统计的北京地区餐饮行业平均薪资为5500元。相比之下,海底捞的薪资水平并不算低。招股书也显示,用工成本已成为海底捞较大支出占比之一。
但是这样的薪资相比其他行业而言,并不算高,而这也是餐饮服务行业共同面临的现状。用工难缩影到海底捞上,体现在给予年轻人认同感正变得越来越难。如今,海底捞的大多数基层服务者们,仍然来自于农村,但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仅仅是受农村贫困所迫。有记者实地探访发现,海底捞的好到变态的服务更多源自后期严格的管理制度的约束和引导。
餐饮行业的IPO谜题
时间回到6年前,2012年,海底捞的大本营四川简阳市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海底捞上市辅导计划(如今已不见),一度引起不小的关注。
然而,仿佛投石入湖一般,短暂的涟漪过后,迟迟没有了下文。
自此之后,几乎每年都会传出一波海底捞上市的消息,最终结果也是年年都要辟一波谣。颇有意思的是,甚至就在今年四月,市场上再度出现海底捞有意在香港IPO,拟融资6-7亿美元的消息时,公司还曾出面澄清。直到2018年5月17日,靴子终于落地,海底捞港股IPO招股书正式公布。整整六年时间,方才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背后自然有着海底捞自身的考量,却也反映出餐饮企业IPO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行业现象。
广州市饮食商会会长姚学正曾公开表示,这与餐饮行业的特质紧密相关。他阐述道,餐饮行业透明度不高,销售额营业额等弹性很大,没有有效的机制来进行监控。与此同时,餐饮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流动性极高,海底捞10%的流失率已经堪称行业奇迹,基于这一状况,在劳资关系、税务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难题。因此,包括顺峰、净雅食品、嘉和一品等多家大型餐饮企业都曾试图冲击上市,但都在2014年相继撤回IPO申请。甚至当年如日中天的俏江南,上市之路也是屡战屡败,从A股到H股,最终被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收购。而细数A股,餐饮概念股,更是只有全聚德(002186.SZ)、金陵饭店(601007.SH)只手可数的几家。
海底捞自身的IPO推进并不迅速,不过其并没有选择苦等。
2016年7月13日,颐海国际(1579.HK)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可谓海底捞的影子。从股权结构来看,该公司从海底捞集团拆分而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持有颐海国际47.76%股权;经营层面而言,颐海国际为海底捞独家底料供应商,其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自海底捞。在海底捞IPO的消息公布后,5月18日,颐海国际股价开盘一度冲高上涨10%。
除此之外,2017年4月挂牌新三板的优鼎优(871375.OC)也与海底捞关系密切。优鼎优是“U鼎冒菜”的运营主体,公司目前实际控制人张硕轶是张勇的弟弟,张勇本人则通过简阳市静远投资持有股份;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等核心人物亦为公司股份且担任重要职务,优鼎优可谓海底捞内部孵化的成功案例。
回到海底捞上来,如果此次IPO成功,这意味着张勇家族旗下将有着两家港股上市公司与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如此资本版图在国内餐饮界可谓豪华,充沛的融资能力将能够为之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增加竞争实力,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张勇“好想有个家”
据海底捞IPO招股书里披露,海底捞掌舵者张勇、舒萍夫妇的国籍已变更为新加坡国籍。张勇的微信头像照片为一条秋日午后的街道,一个人走在枫树下的背影。
他的微信最早的动态更新于2014年9月,是一条海底捞的活动推送;在2015年的时候,他分享过一首歌,歌名叫《1980年代的爱情》,这是重庆猪八戒网的联合创始人刘川郁作词和作曲写的歌;2016年,张勇分享了一篇文章,是当代杂志推送的一篇贾樟柯写的回忆文章,文章名叫《贾樟柯:原来,人到中年竟然还会忧愁上身》,文章讲述的是贾导在功成名就后回到山西汾阳老家过年,与旧时同学聚会的感触。
据报道,2014年初,张勇做过一个内部讲话,题目叫《好想有个家》,他在讲话中传达了一个意思,希望海底捞的员工通过自己的努力与奋斗,挣到足够的钱,可以在城市里买房子安家落户,把孩子接过来。讲话中,张勇说得很动情:“我们现在要努力,千万不要在离山顶只有一公里的地方倒下。相信我,(如果放弃了)大家终有一天会愧对我们留在老家的孩子,而且会难以咽下这份苦果。”
如果张勇那时说的山顶是指“上市”的话,那么海底捞即将登顶了。但对海底捞员工中占据绝大部分数量的普通服务员来说,他们甚至都不明白“上市”是什么意思,可以说,企业上市与否,对于一个近5万人的企业来说,流动性颇高的一线服务人员很难与高层一样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