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园街道引入社会资本新建的喜民生鲜市场为市民生活提供了便利。 长沙晚报记者 陈飞 摄
“下楼就是公园,出门还有巴士直达地铁口,一家老小生活都更方便了。”昨日一大早,提着菜篮子满载而归的天心区青园街道青园小区居民刘维美边走边说。今年上半年,青园街道在天心区率先试点“一圈两场三道”建设,通过先进的规划设计、专业的建设管理,巧引社会资本联动推进,半年过去,高品质的农贸市场、书店、公园就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如今,一月一个样,处处都有公共配套设施,出行都是一种享受了。”刘维美的邻居们也纷纷点赞认同。
新开巴士城中过
沿街“串”起美好生活
“天气好时可以骑自行车,天气不好时可以坐巴士,选择更多了。”家住湖南女子大学附近的张晓新告诉记者。青园街道近期新开通了一条巴士接驳线,该线路从韶山南路湖南女子大学出发,在青园街道辖区蜿蜒而过,连接芙蓉南路地铁1号线友谊路口站,辐射2公里,覆盖约2万人。
记者看到,在这条新开通的巴士接驳线旁,公园、农贸市场、书店、人行道、自行车道、文化步道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根据实际,我们将‘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分两期进行,今年主要打造2号生活圈,属一类生活圈,任务按需分配。”青园街道工委书记向志武说。此外,除了2.56公里自行车道、0.5公里红色诗词文化步道、1个居家养老服务站、2处公园外,辖区内还建成了1处农贸市场和1个书店,另有1处农贸市场即将开业。
“两家生鲜市场和24小时图书馆均由民营企业出地投资建设,这是我们采用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模式的有益尝试。”向志武介绍,项目建设更注重细节处理,比如喜民生鲜市场的案板均采用食品级PE材料,确保居民舌尖上的安全,市场还在全市率先配建果蔬垃圾“三化”处理站,实现垃圾就地处理。
新建公园进小区
望得见山水看得见乡愁
青园街道的前身为长沙市畜牧农场,青园小区居民主要为农场居民。半年前天心区刮起“一圈两场三道”建设风时,居民李卫东并没有觉得这件事和自己这个“洗脚上岸”的农民有关系。
几个月的时间,青园街道将“一圈两场三道”建设与社区提质提档、都市园艺试点等工作有机结合,李卫东楼下建起了一个1000余平方米的新公园。这里曾经杂草丛生,根本进不得人,如今,公园里,拉二胡的、健身的、散步的,人山人海。在青园小区C区后面,曾经有人喂鸡、种菜、乱搭乱建,满眼都是农村的习俗。通过提质建设,一个小公园出现在居民们面前,梯田式的风景,曲径通幽,别有意境。青园小区的另一侧,圈起了一片地打造了一个橘园,数十棵橘子树由居民认养,果实由大家共享。“以前这里是畜牧农场,有了这个橘园也是一种怀念,住在这里也能望得见‘山水’、看得见‘乡愁’。”青园社区主任黄辉说。
新型规划科学布点
五大功能区五种风景
新韶东路沿线原先有一线挡土墙,在建设中,这里成为了青园街道历史文化步道的一部分。记者看到,500米长的历史文化步道毛泽东诗词墙,在街边形成了一道红色景观。
“以需求为导向,青园规划了‘一圈、两轴’的人行道,‘单人、双人’两型并举的自行车道,文化步道则根据周边业态划分了休闲文化、儿童友好、都市文化、社区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个主题功能区,不论是步行还是驾车,拐过一个角就是一道新风景。”青园街道一位工作人员介绍,比如,在万芙北路上,考虑青园小学孩子们的出行,拟设计学生上学专用彩虹通道,维护儿童出行安全。同时,对人行道进行清障,将原先分别设置的各类指示牌多杆合一,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行障碍。目前,该街道正依托天心区智慧平台,打造智慧社区APP。未来,通过智慧社区微信二维码,居民可以快速了解各类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使用情况和行走路线,更便捷地享用这个15分钟生活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