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别人信赖终成最后的武器
除了勤奋努力,俞敏洪还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
大学4年,他都在自卑中度过,常常被同学嘲笑。尽管如此,俞敏洪也没放弃过学习。
来到北大后,他发现自己出身农村,不管是视野还是阅读量上都不及其他同学。为了追赶上他们,他发现,班长王强很喜欢读书,藏书将近6万本。
于是,看到王强将生活费一分为二,一半用来买书,一半用来买饭票,他也将其一分为二;不知道买什么书,他看到班长买什么就跟着买什么。一开始王强觉得很烦,但俞敏洪就是死皮赖脸跟着他,后来每当王强看到有好的便宜的书就会帮俞敏洪买,贵的就会发消息让他自己买。
受王强的影响,俞敏洪养成了博览群书的习惯,在大学休学的一年,他读了600多本书。如今即使每天工作16个小时,他也会抽出时间来看书。
机会总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上,因为他们善于抓住时机。当你的人生处于迷茫的时候,只有跟着牛人跑,借助跑道你才能跑得更快。
大学期间,俞敏洪还有一个很欣赏的人,就是徐小平。
为了认识徐小平,他买了一支小钢笔作为礼物,登门拜访。回忆起这段经历,他说道:“敲开他家的门,他问我,你是谁。我说,我是你的学生,听了你的课后很感动,所以想跟你交个朋友,这是我带给你的小礼物。”
就这样,2个人的缘分开始了。徐小平有个习惯,一到周五晚上都会招一批老师来他家聊天。而当时还是学生的俞敏洪为了能够留下来听,主动帮他们烧水煮方便面。
在那段时间里,俞敏洪丰富了个人的学识,拓宽了视野。包括在后来高校的演讲中,他也常常强调:“在大学里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一定要交朋友,让自己变成一个别人信赖的人。”
俞敏洪的厚脸皮,让他一步步往上爬,从而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
谁也没想到,13年后俞敏洪与徐小平、王强成了合伙人,一起推动新东方的发展。
为什么徐小平、王强不惜放弃自己的事业,毅然回国跟俞敏洪一起干?他这个人除了踏实努力又好学外,俞敏洪还有服务精神,做什么事情都是先想别人再想自己。
高考补习那会,他被选为班长,从最开始的倒数第几名排到全班第一名。为了帮助全班最后10名的同学提高成绩,他发动全班前10名同学,去赞助后10名同学。而中间的20个人你追我赶,学习氛围特别好。
结果,最后高考班上40个人里有38个考上大学,另外20个人考上重点大学。
18岁时,俞敏洪就比他人更懂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后来,他说道:“你稍微想一下,如果这个班只有你一个人成功,其他的人都拉倒了,你未来就一点社会资源都没有,那你成功有什么意思啊?”
原来,所有你做的看似没有价值的事情,都会在未来的一天蓄势待发。
他每天为宿舍打扫卫生,一打扫就是4年,宿舍从来没排过卫生值日表。他每天给同学打水,把它当成一种体育锻炼。
这些看似吃亏,没有回报的东西却在日后起了作用。在新东方做到一定规模,急需人才的时候,俞敏洪特意跑到美国和加拿大把大学同学请回来。
后来,这几个同学都回来了,但给俞敏洪的理由却很意外。
“俞敏洪,我们回去是冲着你过去为我们打了四年水。我们知道,你有这样的一种精神,所以你有饭吃肯定不会给我们粥喝,所以让我们一起回中国,共同干新东方吧。”
这种服务精神也使得后来新东方在面临危机,合伙人辞职的时候,发挥了作用,从而于危难之中挽救了新东方。
后来,有人这么评价俞敏洪:“一个曾经的留级生,让无数学子的人生升级;他从未留过洋,却组建了一支跨国的船队。”
久战沙场从不与他人计较
胸怀宽广的人会走得更远
新东方内乱时,为什么只有俞敏洪能驾驭新东方?王强、胡敏等都不行。
除了超强的管理能力,还有他软弱善良的个性。在新东方,形成了一种强烈批评CEO的文化。公司只要出了什么问题,大家会一起骂俞敏洪。因为即使骂错了,他也绝不会报复。
曾经,王强当上CEO后,大家也习惯了各种骂,但他最大的兴趣是读书,根本不愿意管这种烂摊子。而另一位被称为“中国雅思之父”的高管胡敏,在商业上有巨大的抱负,但也受不了各种责骂、侮辱,因为没有受过委屈。
唯独俞敏洪,不管什么声音,都听得进去。尽管被人骑在头上,也不会去计较。
后来,有人这么评价他,“一个善于在演讲中激励学生的‘圆梦大师’,一个没有一点架子、任由员工‘开涮’的亿万富豪,一个创业伙伴们骑到他头上却不得不服气的校长。”
2000-2001年,新东方深陷危机,俞敏洪焦虑不安。
2000年5月开始,历时一年半,高层思想不统一,冲突不断。小股东地盘没有了,公司没有利润,股权朝不保夕,所有人都把矛头指向俞敏洪。
不久,王强提出辞职,徐小平也向俞敏洪递交辞呈。这个号称“三驾马车”的新东方,如今少了2驾,新东方危在旦夕。
眼看公司要倒,俞敏洪做出了一个让人震惊的决定。“我希望王强和小平留下来。对新东方有好处。如果以我的离开一段时间或者彻底离开,能换来新东方团队的团结,我愿意。”
随后他辞去了新东方董事长兼总经理的职务,“如果能以我的离开换来新东方的发展,我会高兴一百倍一千倍。我愿意用个人换回新东方,用生命换回新东方。”
这种壮举恐怕只有俞敏洪做得出来了,在危难之际宁愿牺牲个人的利益,也要将几万人紧紧绑在一起。
这种魄力,真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在新东方,至少有100多位老师出去办培训机构失败后又回新东方教书的,甚至出去时,俞敏洪还会问“你缺钱可以从我这先拿点”。
这种博大的胸怀更体现在新东方的文化上,“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不问年龄。”比如,高中没毕业的罗永浩,混迹江湖,最后也站到了新东方的讲台上。
数十年来,新东方经历过大大小小的危机,但最后都转危为安。这离不开俞敏洪的带领,因为他将新东方当成了毕生的事业来做。
“一个人走路,可能会走到很快,但不一定能走的很远,而一群人走路,不一定走的很快,但可能走的很远!”他说道。
今年,俞敏洪56岁了,他的新东方还在不断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