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滩源--5年筑就外滩"新天地"

   2003-01-10 4770
晨报讯在外滩的源头处,在黄浦江和苏州河交汇处,5年后将出现一座“外滩新天地”。昨日,“外滩源”项目正式启动,由此也拉开了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的序幕。据悉,“外滩源”今后将变成一个由亲水景观、历史街区、开放绿地和现代建筑构成的现代亲水街坊区。
  据悉,“外滩源”东临黄浦江,北抵苏州河,西倚四川中路,南面滇池路,共计22.9 万平方米,其中共保存了14幢上海市近代优秀保护建筑。今后通过对这块区域进行“重现风貌、重塑功能”的改造后,“外滩源”将成为上海新的标志性区域之一。
  按照规划,“外滩源”将分为四个部分:东部的绿地花园与黄浦公园连接;西部各类建筑,将错落分布在虎丘路上新建的博物馆广场周围,旁边还将配有街廊式的商业广场、高级酒店、博物院等;苏州河畔亲水地带中,将出现风格各异的小型建筑;西南面将兴建五星级宾馆、高级商业中心等。
  另外,专家对吴淞路闸桥提出修改意见,吴淞路闸桥今后可能将变为有轨电车和步行道,而车辆通过下沉式车道从苏州河底来往。

热点追踪:“外滩源”看点


  掀开尘封的历史,世人的目光再次汇聚在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外滩源”。

100年前,外滩轮廓线与制高点在此勾划。这里是上海“万国建筑博览群”的源头,更是上海现代城市发源之始。
  100年后的今天,一项孕育了八年之久的“外滩源保护与开发”项目正式启动。重现风貌,重塑功能。它将为上海黄浦江两岸开发奏响华彩乐章。
  看点一老建筑中的新生活

  东临黄浦江、北抵苏州河、南面滇池路、西倚四川路。历经岁月洗礼,这片22.9万平方米的围合地块,如今犹如一颗淹没于尘埃之中的“夜明珠”。优雅的建筑内挤进了“七十二家房客”,纵横的电线与林立的空调挂机,无奈地破坏着城市的和谐。
  古树、老楼、新街区……五至八年后,当“外滩源”地区旧貌换上新颜,一个以酒店办公为主、兼有休闲娱乐功能的特色街区,会是怎样的怡人景象?让我们跟随“外滩源”地段城市设计邀请赛的佼佼者———从8家国际设计公司中脱颖而出的意大利格里高蒂公司,先行跨越时空,奔赴几年后的“外滩源”现场吧。
  静谧的都市风光。区域内,全部都是行人区,车辆经过地下通道,停泊在拥有2000个车位的地下停车场内。各地段建筑物体量基本一致,楼高4至8层。空调外机箱统一安放至楼顶,商店招牌的尺寸大小规定。整个区域分为四个地带:
  东部花园地带,坐拥绿意。这一地带内的外滩33号是外滩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建筑。踏上按原先英式风格重造的花园,你仿佛能够感受,光绪元年(1875年)在外滩33号后院举行的境内第一次花卉展览———“西人赛花会”的场景。这个新建的花园与黄浦江、苏州河合流处花园密布的三角地带连接,形成一片沁人心脾的都市绿带。
  西部建筑群,共享四个广场。缓步踱出花园地带,由14幢近代保护建筑领衔的建筑群内,是各大公司办公以及高档住宅、休闲娱乐场所的所在地。如今的腾凤里,将脱胎为一个新建的博物馆广场。而各类建筑也正是围绕这个博物馆广场而布置。博物馆广场边侧,新建的博物馆将成为文化交流的重地。其余三个广场周边也是各有特色:圆形街廊式下沉广场,雨水可以沿着屋顶泻下,形成天然的室内“瀑布”,广场四周,是规模不大但档次很高的商店;市政广场周边为高级酒店和重要政府机构;花园广场周边还有博物馆、酒店和办公楼。
  滨水地带体验亲水乐趣。江河交界,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赋予了“外滩源”难得的自然风光。闲暇时,去小型建筑点缀的亲水平台看看吧。苏州河边的滨水景观休闲街与黄浦江边的步行道竞相媲美,末端的滨河广场上,还有一座大型休闲娱乐设施。
  西南街区新建酒店。无论是商谈业务还是领略独特风光,各方来客就近入住“外滩源”地区新建的五星级酒店。感受历史底蕴与现代生活的交融,恐怕更有一番滋味。
  尽管规划的方案还将不断优化,但毫无疑问,几年后的这里,别有洞天。
  看点二到“外滩源”找特色建筑

  “外滩源”地区目前已有14幢建筑被列为上海市优秀近代保护建筑。这些从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造的建筑,集中了欧洲古典主义、折衷主义、装饰艺术、现代主义等多种建筑风格。采用保护、翻建、新建三种手段整修一新的“外滩源”,今后将是一个惟妙惟肖的“建筑博物馆”。漫步其中,你能认出几幢?
  英国文艺复兴式代表作品:外滩33号
  这幢两层砖木结构建筑,屋面呈现四坡顶,红色,二层有一个大露台,一层与主楼有廊连接。今后,这座建筑主体可能用作游艇俱乐部。
  德国哥特式代表作品:新天安堂
  这座由红砖砌成的建筑,最初是一幢具有典型哥特复兴风格尖塔的教堂。历经岁月,如今尖塔已经不复存在。此次改造后,其独特的尖塔将被复原。
  装饰艺术风格代表作品: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和真光大楼
  位于圆明园路上的基督教女青年会大楼,外立面整体线条、比例属装饰艺术风格,但细部造型则有中国传统意味:墙基为须弥座,窗下墙有夔纹图案。室内装修也是中国传统式样。室内进厅呈方形,上有八角藻井。
  建于1930年的真光大楼,设计者是邬达克。其密集的竖向线条和顶部层层的收分以及几何化的装饰,被认为是极具个人风格的装饰艺术派作品。
  折衷主义与新古典主义代表作品:中实大楼
  位于北京东路130号和虎丘路14号的中实大楼,六层的三段式立面有明显的线脚划分,墙身设竖条窗,底层为厚重的石材,有较深的水平条纹,整体造型沉稳端庄。
  此外,上海最早的西洋剧院兰心戏院,曾经是当时上海票价最贵的电影院———光陆大戏院,当年最好的东方学博物馆———亚洲文会博物院等建筑,都是不可多得的建筑珍品。
  看点三开发商蜂拥“外滩源”

  “外滩源”项目由上海新黄浦集团负责开发,并将通过市场融资手段,吸引各地开发商以土地批租方式投入成片建筑保护、翻建或新建。项目一经立项,前来打听开发具体事宜的境内外开发商已经蜂拥而至。各方开发商缘何如此热情?且听有关专家的分析。
  常青教授(同济大学“外滩源”项目概念设计负责人)从表面上看,对历史建筑进行修复、改造、更新,其投资花费比夷为平地重建要大得多,而且后者可以乘机大幅提高地段的容积率,开发者应当更倾向于推倒重来。但如果把开发的眼光放得深远一些,便可发现,通过对“外滩源”地段这样的历史建筑群进行保护性开发(保留、修复外观,改造、更新内部),一批体现上海历史风情的“真古董”将拂去尘埃,仪态万方。这能大大提升这一地段的“身价”。加上“外滩源”地段有着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如果保护性开发适度得体,必将渐渐显露出不可估量的潜在经济价值。
  格里高蒂先生(意大利格里高蒂设计公司董事局主席)“外滩源”修缮改造过程中,外部基本保持原样(重现风貌),而内部设施则焕然一新(重塑功能)。除了一般的商贸、办公设施、住宅等,“外滩源”地区还有着别的地区稀有的功能,如两江交汇的临水功能、历史文化的展示功能等。“外滩源”与外滩其余部分既一脉相承又别具风味,与高楼林立的浦东相比,也显现另一番姿色。这就是“外滩源”的魅力所在。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7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