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创意产业圈悄成型 “商”潮涌进紫禁城

   2007-07-23 4850

  在老北京人眼里,买生活用品首选前门大栅栏,吃小吃就去隆福寺,玩古玩字画直奔琉璃厂。在故宫周围,很长一段时间里,只有一些商家兜售着在任何一个景点都能买到的旅游纪念品,而以故宫文化为产业的商家少之又少。7月13日故宫里的星巴克离开故宫,这使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故宫,发现一向“沉稳低调”的故宫,经过市场的检验,文化创意产业圈已经悄然成型。 

      早年“商”潮难进紫禁城

    据《北京商报》报道,20年前,商业化浪潮开始席卷全国,但在故宫内外,文化与产业并未完全结合。“那个时候,故宫没有文化创意产业圈。”在故宫边上的大杨树胡同里生活了将近50年的杨先生这样表述。据他讲,他们祖宅之所以离故宫这么近,源于他曾祖父当年做了宫里的裱糊匠。“听老人讲,这周围住的都是跟宫里有瓜葛的劳动人民。封建时代,这里是皇家的禁区,没人敢来做买卖;解放后,在东华门一带,很多有收藏意识的商人开了信托公司,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这些当差后人手里的‘真东西’。”

  在计划经济时代,游客不需要在故宫里买食品饮料,至于纪念品,五湖四海的游客只要能买到印着“故宫纪念”的宫扇或者是印着“开元通宝”的仿古钱就很满足了。如果游客的“紫禁城”情怀还无法释放,价格较为昂贵的一分钟快照留念和由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系列丛书”则是不错的选择。

  改革开放后,故宫周围的商圈日渐兴起。信托行、银行、照相馆、高仿文物字画商店、画廊,以及后来常盛不衰的东华门小吃夜市,再加上一些宫内外专门为游客提供服务的产业,都在起步萌芽阶段。虽然到此为止这个产业圈还未成型,但在故宫文化创意产业链条中,这是关键的一步。 

      文化创意产业链悄然成型

  天津游客小李来说,“能够在这里买到故宫御膳房生产的麻花,这是我此行最大的乐趣。”在故宫里买到御膳房生产的麻花和在自己家门口买到的“十八街”麻花感觉有些不同。这种御膳房麻花售价为每盒5元,体积小,方便游客携带,有六七成的外地游客会选择购买。以故宫每年平均接待800万游客,每人平均购买一盒计算,单是这一个产品,每年就能创出4000万元的销售额。

  现在,在故宫内制定的特色文化产品商店中,还有更多标有“故宫”商标的纪念品供游客挑选。在坤宁宫后面的特色店中,上百种纪念品中有“故宫”商标的商品已经占领了“半边天”。其中,有以宫内著名景观或藏品为题材制作而成的钥匙链、特色书签、仿宫廷珍品制作的御膳房器皿、珐琅工艺品以及故宫纪念章,虽然售价不低(平均售价为普通商品的两倍),但还是有很多游客为其解囊。
  北京故宫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一位销售员表示:“我们的目的,就是打造故宫自己的品牌,让游客买到正宗的纪念品。”

  在另一个游客购物较为集中的地区——御花园摛藻堂中,由北京紫禁城天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销售的故宫名画高仿作品同样引人入胜。

  故宫外的筒子河边上,一些以故宫文化为背景、以文化创意为建店宗旨的商业场所也渐渐成型。比如四川故宫酒业有限公司的“故宫”牌白酒销售点;比如每天定时演奏古典音乐的清阁西餐厅;比如之前在故宫边上繁荣了10年、刚刚搬到798的“四合院”画廊;比如追求原创的“往日情怀”纪念品商店……这些店铺,在故宫全面进入品牌产业化的过程中,与故宫“里应外合”,形成了目前的故宫文化创意产业圈。

      在创意中提升品牌 

  在初步建成了文化创意产业链之后,故宫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就是完成品牌和服务意识。品牌的维护任重道远。据了解,早在2004年,故宫博物院就曾因版权问题将一家出版社诉上公堂。而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盗用故宫授权企业的信息资源事件并不少见。

  在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同时,2006年故宫博物院通过邀请招标的方式选择了一家有经验的专业公司,为故宫的经营网点进行规划,以此进一步提高故宫整体的服务水平。2006年6月,“故宫”、“紫禁城”两个商标已被国家商标局批准为驰名商标,故宫自行开发的九如金如意、大雅斋瓷器等产品在市场取得了较好的反响,此外故宫还于2005年、2006年分别在澳门和深圳设立了故宫文化产品专卖店。目前,故宫内所有的经营网点均使用故宫品牌,过去的一些合作经营的网点也通过整合利用故宫的品牌继续经营。对于不愿放弃自身品牌的合作单位,则协商终止合作。

  随着《故宫博物院文化产品专造、监制管理办法》、《故宫博物院视觉形象识别系统使用管理办法》、《故宫博物院商品准入办法》、《故宫博物院商标管理办法》等办法的颁布或即将出台,故宫内的经营行为将进一步规范,经营网点形象将更加统一,他们将不断强化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风貌,最终形成具有故宫特色的服务品牌。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48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