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摩尔和仓储式超市进入给厦门零售业带来显著变化

   2003-01-11 8980
近几年来,厦门零售业发展迅速,颇具气象。改革开放前厦门零售业和全国各地的态势相当,以国营、集体为主,辅以小商小贩,而国营大商场处于领头羊的地位。国营大商场的发展进步代表了厦门零售业的最高水平。但随着私营零售业的发展和外资零售业和SHOPPING MALL的进入,厦门零售业出现了令人关注的变化,其中不乏有可圈可点之处。

  高档商场 人群分流

  中山路上的高档百货商场如“巴黎春天百货”一直是厦门零售业高档代表,和一些发达国家的高档商场相比并无逊色。以“巴黎春天百货”为代表的高档零售业过去少有直接竞争者。然而,现在市场局面也开始发生变化,如来自菲律宾的SM城市广场MALL、来自台湾的来雅百货、世贸商城MALL的出现开始分流高档商品的顾客。随着厦门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档商场的增加对原有的高档商场并不至于构成太大的问题,因为市场在扩大,但有一个问题应引起必要的关注,这就是停车条件。过去大家都没有车,中山路是厦门公共交通最发达的地方。但随着私家车的发展,中山路对有车族来说停车条件就比较差,而且还有单双日对单双号车进入的限制。而目前买高档商品的顾客已越来越多地成为有车族。比如,在“巴黎春天”花一万块买一套西装的顾客通常应是有车的。如果没有SM城市广场MALL商城中入驻了来雅百货这种经营高档商品的商场,“巴黎春天”也可依然依旧,但一些有车的高档商品顾客可能渐渐地往停车条件交通条件好的SM一类MALL商场分流,这会对中山路上经营高档商品的商场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会带来一定定位上的困难。这类商场要设法改善其停车条件,可考虑就近建一些高收费的停车设施。在国外高档商店街区伴以高收费停车场是常态,顾客既有需求也有支付能力,而且在中国公费支付还是很大的一块。

  以华联为代表的国有商场曾经代表厦门零售业的高水平,曾有过辉煌。但当台资外资商场大量进入厦门后,原有的优势就日益消失,近年来通常效益不尽理想,人气不旺。国有体制可能会是一个问题,导致成本、服务态度和管理水平等方面一时难敌台资外资商场。作为大型商场比不上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资商场,人气被吸走。而这种大型商场属高成本运作,必须人气旺才能保本生财。现在尴尬的处境就在于不上不下:上,高不过外资商场;下,又不如小型私有商场那么专业和低成本。而近几年效益不理想估计靠自有资金和管理经验实现升级到外资商场的水平有困难。如果有外资和管理经验介入不失为一条出路。否则,就应以一种豁达的心态对待进退和转型。

  仓储经营 优劣分明

  闽客隆以仓储式连锁经营方式为号召进入厦门给厦门零售业带来新的变化。仓储式经营方式在美国比较常见。以笔者观察和分析而论应有这样一些特点:1、低成本是其核心竞争力所在。2、低成本来源于:大包装减少了包装费用和结算次数从而降低了交易成本,一个很大的仓储式商场通常只要很少的结算柜台;低装修,即装修比较简单,有的看上去像个仓库而不像通常见到的繁华超市。3、为保证一定程度的品种齐全(品种齐全通常不是特色因为不是每一种商品都适合大包装),卖场面积通常较大。4、有较大的停车场。5、因占地面积大通常分布在地价较低交通便利的城市边缘地带。6、仓储式经营方式更适合于这样的环境:顾客有私家车,家中有较大的储存空间,这样可一次大批量购买并能够储存从而节省开支。

  如此对照,厦门的闽客隆在这些方面均有问题:闽客隆商品的包装和一般超市并无太大不同,也是以小包装为主,而结算柜台同样也不少。装修中档,既无厦门新开的大卖场讲究也不像小商店那么简单,谈不上是一个“可逛”的所在。卖场面积也是不上不下,既不像厦门一些新开的超市那么品种齐全,但也不够专业。停车条件均较差。分布主要在地价较贵的社区,这也影响了成本优势的建立。而就厦门的环境来说,目前私家车尚不普及,一般人家的居住面积也只在一百平米左右,难以一次储存太多货物。厦门的闽客隆曾有过辉煌,但那是有条件的:新近建成的几大商场尚未成气候。而现在的处境难免有些尴尬,需根据变化了的环境重新定位,比如可考虑缩小商场面积将之办成类似于厦门的倍顺或美国的7-11式的社区商店,所卖商品跟接近居民常用的商品,但和更小的商店不同,购物环境良好,做成社区商店的精品。将来等到厦门私家车拥有量进一步提高、海沧大桥收费取消后可考虑在海沧建一真正和国际接轨的仓储式超市,那里地价便宜而且交通条件好,而且在厦门只此一家,如想连锁要到别的城市。

  私人小店 逆水行舟

  厦门的私人小店也值得关注。改革开放后,厦门和全国一样,私人小店如雨后春笋。前些年开小店发财不算新闻。但这几年情况已大为不同:一是太多,几乎到处都是,尤其这几年随着下岗工人增多和大量农民进城,开小店成了这些人就业和再就业首选。二是大型商场不断出现,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人们会更多选择到购物条件好信誉好的大商场购物。这对私人小商店来说,一方面供给增加,而另一方面需求在减少,生意自然难做。以笔者观察而论,随着经济发展,小店不断减少应是趋势:美国最少,欧洲次之,中国最多,大体可用不同发展阶段来解释。对小店的店主来说,将来的日子以不好过为主:现有的店主很难退出行业因为这些人很难在其他行业找到就业机会,而新的下岗工人和进城的农民在难寻就业途径时还将加入到开小店的行列。这类小店以做街坊邻居的生意为主,要特别讲诚信,提高服务和专业水平,有条件的要提高装修档次以有别于通常这类小店给人留下的印象,最好能把店面和居家分开来,要提高自身素质,行为举止穿着打扮要更职业化,到外资大商店去看看人家怎么行为举止穿着打扮,照着做,或许能有脱颖而出的机会。如果一到夏天就打赤膊再叼根烟就是不专业化的行为举止穿着打扮。

  水平提高 竞争激烈

  在加入WTO后随着外资不断进入零售业,一方面厦门的零售业水平将不断提高,今天我们到SM逛和去美国的ShoppingMall(大商城)逛已感受不到太大的差别。但另一方面竞争将越来越激烈,甚至更为残酷。到美国洛杉矶的中国城去逛,看到不少中国人开的超市,大体有这样一个规律:最好的建得最晚,生意最好,而最差的建得最早。可以公布这样一个发现:有一天有一位中国人在中国城开了第一家超市,生意不错。不久,有另外一位开了一家更大更好的,生意更好,而第一家生意就开始走下坡了。然后好景不长,第三到第N家超市相继开张,第N家中国人开的超市和老美新开的超市可一争高低。但这时如果第一家还没有关门也早已是明日黄花,被人们遗忘了。

  其实,厦门的零售业的发展也有这方面的意思:今天SM就是那第N家,而华联就是最初的某一家。但这不是故事的结束,听说,有更大的外资零售业要进军厦门,这是第N+1家,还有现在不知在哪一国的第N+2家正窥视着厦门,好戏还在后头呢。厦门很大,尤其海湾型城市建成后,因此市场要比美国城市中的中国城大得多。厦门的消费者更是多样性的,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重要的是每家商家找到能让自己生存和发展的顾客群。如果一家商家既不很好又缺少特色情况就不妙了。如果真走到这一步,适时关门也是明智的,如果曾经成功过就不算失败,如同人生,谁能总赢呢?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樊明)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89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