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黑木耳,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而这中东西的种植却没有那么简单,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种特殊的种植方式,是如何满满的走上致富之路的,相信一定会给创业的你带去更多的启发。
黑木耳是生长在朽木上的一种食用菌,说起黑木耳,人们就会想到东北,但在山东省临沂兰山区汪沟镇的昊林食用菌示范基地,黑木耳能在大棚里生长,长约25厘米呈圆柱型的环保降解袋里,装满了杂木锯末,被吊在空中,黑木耳就从编织袋的小孔里钻出来……
初衷:让木耳接地气
3月8日,记者次参观刘洪林的黑木耳大棚时,一个个吊在空中的袋子让人感到惊奇,“别小看这个袋子,它可是降解环保编织袋,里面装的是原始森林百年以上硬杂木锯末,所以我们的黑木耳不用在腐木上就能生长。”
昊林黑木耳创始人刘洪林告诉记者,这一个袋子标准打孔230个,经过360度立体旋转照射,加上沂蒙山泉水灌溉,80到90天的时间,黑木耳就能从一个个小孔里冒出来。“如果看先天生长环境,临沂的自然地理环境肯定达不到黑木耳的种植要求,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精心呵护培养外来菌种,也是可以让黑木耳接临沂地气的。”
起步:搂着菌种睡了100天
在培养菌种的时候,刘洪林还特地请专家指导。“从开始考察到批菌种培养成功,前后共花了一年多时间。”回忆起一年多无数次的菌种试验,刘洪林感慨道,技术人员特别辛苦,由于菌类的生长环境不同于普通生物,黑木耳要求的温度近似人体常温,很难控制。
据了解,刘洪林的食用菌基地去年10月份开始试验,在寒冷的冬季里,白天照顾菌种能像呵护孩子一样特别精心,但晚上很难把握,为了更好地控制温度,晚上技术员直接搂着菌种睡觉,这一搂就是100个夜晚。
“尽管如此小心翼翼,但试验过程中最怕遭遇其它菌种的侵袭,如果我们的菌种被其它菌种吃掉,那200多万元的基地建设就打水漂了。”在试验过程中,由于温度忽冷忽热,刘洪林的黑木耳碰上了两种异菌,环保降解袋表面开始发绿长毛,“因为我们的菌是由内向外生长的,生命力极强,”经过十几天的耐心观察,刘洪林的菌种战胜了异菌。
2014年1月6日,经过100多天的培养试验,从黑龙江引进的菌种最终成功接地气。
未来:产值有望突破一亿六千万
目前,刘洪林的黑木耳种植规模达100万袋,产值大约能达到1000万元,利润也能实现40%到50%。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种植一亩地黑木耳,收入是种植普通农作物的10到20倍,而他正在申请**的360度立体旋转种植技术,让黑木耳垂直分布9层降解袋,使普通地栽黑木耳面积扩大了9倍,加上一年能种3茬,所以刘洪林的黑木耳种植是普通作物亩产值的270倍。
这种创业方式,让很多的农民和他一起创造了很多的财富,种植规模每年都在增大,同时也非常的有利带动经济,如今这个黑木耳已经让很多的农户齐心合力起来,创造了更大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