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生态养殖,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很多农村养殖都走上了生态养殖的道路,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一个创新养殖的案例,看看都为人们创造了什么样的奇迹,且看以下文章分析。
东光县南霞口镇一位农民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坚持“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建起自己的一个“微型生态农场”;黄骅市常郭镇西排村几年来尝到了发展“生态农业”的甜头,形成了一条循环经济的产业链。从一个农民的坚守到一个村庄的“转型”,这些事例表明在目前的食品安全困局下,已经有人将目光对准了食品的源头——种植业和养殖业。那么,这种努力能成为破解食品安全困局的一剂“良方”吗?
这是刘书刚紧守河滩的10亩地。6年前他改造成一个“微型农场”:先是建起养猪场、沼气池,又搭起蔬菜大棚。他的思路是:以沼气池为核心,产生的沼液既可增肥又可灭虫,沼渣是特别好的肥料。这样便避免了使用农药和化肥。猪是用“笨办法”养的,是“生态猪”,不用买的饲料,而是用“农场”里生产的玉米、南瓜等喂。后来,“农场”里又利用沼气建了一个酿酒作坊,不是为了酿酒,而是为了要“酒糟”,那也是非常好的“饲料”。
“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得都挺好,但刘书刚还是在开始时遭遇到了困境,那就是市场的不认可。至今说起来刘书刚都“心有余悸”:咱的黄瓜摆到市场上,我往旁边一看,别说顾客了,就连我自己都觉得咱这份黄瓜真是“丑到家”了。人家那黄瓜又直、又大、又绿,摆在那里整整齐齐,再看咱这份,一个个弯弯钩钩,长得那叫一个难看……
在亲友的帮助下,刘书刚坚持了下来。他说,直到去年过年的时候,他才算真正尝到了甜头。年前他卖了一批猪,价格比市面上贵了好多,但仍旧被抢光了。现在他农场里散养的土鸡80块钱一只,“还得看面子”;鸡蛋1.5元一个,“还总缺货”;“农场”里的韭菜等价格都比市面上高,但仍旧特别受欢迎。
生态养殖,成就了很多人的事业和财富,也成就了非常多的未来,如今他的事业已经发展的很好了,市场销量也是非常好,不用自己去开拓市场,就有人自己上门购买,是非常不错的一个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