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豆芽,是很多人都非常喜爱的一种美味,然而价格不贵,很多人并没有想过自己的创业可以从这个商机上面起步,但却有人发现了这个市场的一个巨大潜力商机,最终靠着养殖绿色无公害豆芽而获得事业上的大成功,他们就是陈家兄弟。
在栖霞区万寿村,一座600平方米的厂房。每天有2吨多无公害豆芽从这里走向市民的餐桌。创办这家工厂的是5名亲兄弟。他们过去都是下岗职工,经过共同的努力,如今他们的豆芽已卖到苏果、家乐福、时代、金润发等大型超市。
自己动手做设备,1500万个孔打了3个月
兄弟5人分别叫陈五一、陈就业、陈迎幸、陈五郎、吴世化。“因为我父亲是入赘的,所以,我们几个当哥哥的跟妈妈姓,弟弟跟爸爸姓。”老大陈五一告诉笔者,1994年,兄弟5人先后下岗,都找过工作,但因为年纪较大,都不太顺利。
2004年,兄弟几个商量一起创业。“听一个朋友说,生产豆芽很赚钱,一斤豆子可以泡出七八斤豆芽,从东北进一斤豆子才三四毛钱,而质量好的无公害豆芽一块多钱一斤。”老二说,兄弟几个一起凑了60万元,就开始干了。
先是分工,老大负责全盘管理,老二抓生产,老三负责后勤,老四、老五跑销售。购买设备时遇到资金难题,光装豆芽的6000个周转箱就要10多万元。兄弟几个决定买塑料箱自己改造。
所说的改造就是在箱底打孔,这样豆子就可以透气,每个箱子约有2500个小孔,6000个箱子就是1500万个孔。“那时,眼睛一睁就是电钻打孔,整整打了3个月。”老大说,这种机械的劳动让人都变得麻木了,幸好兄弟几个坐在一起说说笑笑解闷。
从躲着城管销售,到成功打入超市
设备齐全了,接着就开始做豆芽。负责生产的老二介绍,豆芽的制作流程就是把清洗后的豆子放进周转箱内,再放到密封的车间,调好温度,自动淋水设备开始淋水,一般四五天就能长出豆芽。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一开始,兄弟几个做出来的豆芽不是烂的,就是太透明,只得一箱一箱地倒掉。这时矛盾产生了,老大说,“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相互责怪,总是觉得别人的技术不对,方法不行。但冷静下来,觉得吵来吵去不是办法,最后5个人一起坐下来找原因。终于做出了一箱优质的豆芽。后来,大家给豆芽注册了‘七郎’的商标,因为我们姊弟共有7人。”
豆芽做出来后,卖给谁?老四说:“每个菜市场都有豆芽商,基本属于垄断,要进去太难了。” 兄弟几个就带着各自的老婆天天背着豆芽,在菜场、超市附近卖,还要躲着城管。“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寻求出路。”老大说,兄弟们商量后决定进超市。
负责销售的老四和老五带着豆芽多次找到苏果超市采购部,最后,苏果超市同意让他们先试试,看看市场反映。结果进入超市3天,都是供不应求。现在他们已在8家大型苏果仓储超市设了销售点,并打入家乐福、时代、金润发、欧尚、华联等大型超市,日销售量2吨多。
在争吵中发展,生意做得越来越好
陈五一告诉笔者,兄弟几个的感情特别好,在办厂之前从没斗过嘴,可这两年来,为了豆芽,吵过无数次。办厂之初,跑销售的老五坚持要大规模生产,而老大认为,扩大规模,资金根本不够。两人吵得面红耳赤,老五一气之下,摔下一份辞职报告。
“回家后,我就后悔了,怎么能跟大哥吵呢?小时候大哥最疼我,好吃的都留给我,还常常背着我去看电影,爬城墙。”老五说。第二天一大早,他又提着包去上班了。事实上,不久后市场证明大哥是对的,在超市进行销售,一般50天才能收回资金。手头的周转资金不充足,扩大生产规模还需时日。其间下因为资金周转不灵,兄弟几个还向市总工会小额贷款中心贷了款。
“其实这样的争吵很频繁,比如我是管生产的,生产的豆子要是出了问题会直接影响销售,管销售的老四和老五就不只一次跟我争吵。但是,兄弟之间,再怎么吵还是兄弟,也正是这样的争吵给了我压力,才让我们的豆芽做得越来越好。”老二说。办厂之初,为了节约成本,兄弟几个把各自的老婆带到厂里帮忙。“她们的话多,也爱计较,有时我们吵,她们也跟着吵。”老大说。最终,他决定,各人把各人的老婆“请”回家,另请工人。他的提议得到了兄弟几个的支持。
现在,工厂已有30名工人,生产销售也逐步稳定。"下一步的计划就是扩大生产,让更多市民来吃我们生产的绿色无公害豆芽。”其实下岗并不可怕,他不过是你人生道路的另一个转折点,有的人利用好了,就一路飙升,有的人自暴自弃,最终沦落街头!那么你将如何?
兄弟们一旦真正的努力起来,那股力量是什么都抵抗不了的,最终自然也可以带来巨大的财富。毕竟,俗话说得好,“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陈家兄弟靠着自己的努力,将无公害绿色豆芽带给了更多人,自然最终也创造出了事业上的更大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