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农村人来说,最好的致富方式就是创业,而农村创业最好的方式就是养殖或者种植,选择好产品才是最重要的,市场前景好的,致富才有可能,相信你一定能够创造更加良好的财富,希望下面的文章也能够给你带去更多的保障。
1989年,方仕勇初中毕业。那年他16岁,因为家境贫寒,和很多农村青年一样,他没有选择像祖辈那样留在农村务农,而是先到镇上一建筑基地当杂工,后又在一家马赛克厂做销售员。
1992年,为了照顾孩子,在外打拼了三年的方仕勇回到老家承包了一个果园,也由此开始了他的种植之路。作为一个世代相承的农民,方仕勇有着对土地的深挚热爱和眷恋。他不仅仅想做到养家糊口,他还有一个更大的梦想—希望在农业这个行当干出一番事业来。当时只有2亩地的方仕勇绝不曾想到,21年后的自己成立了一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组建了两个标准化生产基地。
1992年,方仕勇在自己的2亩地上种上无核桔果树。那个时候无核桔行情不错,每斤能够卖到1.7~2元,一年下来效益可观。
按最初的想法,方仕勇原本希望把果园做大。然而,当方仕勇正全心全意投入到果园发展时,却发现了一个在当时自己无法逾越的瓶颈——发展果园周期长,占用资金大。同时在方仕勇看来,果园是任何农户都能够复制的,这就有违自己的初衷—种别人种不了的东西。
经过市场调查和心中对未来市场的预见分析,在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后,他终于下定决心—转型做蔬菜。
这个时候,方仕勇不知道自己在未来会常常庆幸当初作出的这个决定。
从2亩变成20亩。方仕勇的蔬菜基地在2001年经历了轮扩张。多出来的18亩地是从其他农户手上租来的。那个时候方仕勇已经发现,要想降低蔬菜种植成本,必须走规模化道路。道理很简单,当只有2亩地的时候,方仕勇只能采用人工种植,而扩张到20亩后,半机械化的种植则能够进行,这带来的直接好处就是成本的降低。
方仕勇选择在20亩土地上进行10多个品种的蔬菜种植,“按一般人的理解,一块地就种一两个品种,这样管理相对简单,产量也会有保证。但我从一开始,就不是这样认为的。”
如今看来,方仕勇的做法是一种“小而精”的思路。当主城周边蔬菜种植基地都在大片土地上发展单一蔬菜种植时,最大的问题是可能造成单品产量过剩。另外,菜贩子也不能一次性在一个地方备齐所有货品。而按方仕勇的发展思路,虽然种植成本没有优势,且各种单品产量不多,却能保证菜品质量,特别是能在流通环节上节省半天以上的时间,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菜品新鲜。
方仕勇解释说,由于自己的地里有当季绝大部分种类的蔬菜,菜贩子需要什么,自己可以在上午备货,下午交货。凭借这一招,单位食堂、餐厅等小型采购商成为了方仕勇的核心顾客。方仕勇当时也没有将蔬菜卖到批发市场,而是直接面向渠道终端,“其他菜农每斤卖3毛钱,我能卖到5毛甚至7毛钱一斤。”
每一个人都会有创业的想法,那什么样的创业更加有市场呢?通过以上的文章介绍,相信大家多少都会有所了解,只要你不断的努力,坚持下去,就能够看到创业好的前景,未来市场那么大,总会有你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