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0-23
大众日报7490
核心提示:大山向阳处,一垄垄茶叶沿着不规整的岭地蜿蜒上山。55岁的张冲存把一捆捆玉米和小麦秸秆抱到茶垄间。10月7日,张冲存刚刚停止采茶,一周后,他就开始茶叶越冬管理。
大山向阳处,一垄垄茶叶沿着不规整的岭地蜿蜒上山。55岁的张冲存把一捆捆玉米和小麦秸秆抱到茶垄间。10月7日,张冲存刚刚停止采茶,一周后,他就开始茶叶越冬管理。“这才是三年的小茶树,得提前浇灌越冬水,进行简单越冬防护,在茶园行间覆草或覆膜,才能保证茶叶既能越冬又能保证明年品质。”张冲存说。
张冲存所在的诸城市桃林镇桃林社区李子园村三面环山,此前曾是省定贫困村,以玉米、小麦等传统农作物为主,多数农民靠天吃饭,收入水平低。2014年建档立卡贫困户93户,张冲存家就是其中之一。
为让贫困户脱贫,根据李子园村自然优势,桃林镇鼓励贫困户发展果茶,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贫困户脱贫。2016年,该镇产业扶贫发展时,张冲存跟随不少贫困户走进社区服务中心,打算拿出3.5亩种植茶叶,还免费领取了2500元的茶叶种子。目前,全村果树面积800亩,茶叶面积300亩,成为桃林镇第一个无粮村。
“今年茶叶行情好,我这三亩多茶叶收入2万多元,春茶刚采时一天就能卖1000多元的嫩芽。我还种了两亩多的樱桃、杏、桃,今年都开始挂果了。”张冲存乐得合不拢嘴,指着村里向众人说,“村里发展得更好了,你们看看。”
走进李子园村,高大的竹制大门,郁郁葱葱的竹子,衬托着刷成灰瓦白墙的徽派房屋,吸引了不少游客。村中的文化广场、农家乐、垂钓中心,人来人往。仅仅两年的时间,李子园村的乡村旅游初具规模。今年5月份,桃林镇举办樱桃采摘节,涌入李子园村的游客就达2万余人,旅游收入50多万元。
从靠天吃饭,到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房屋发展农家乐,李子园村村民搭上了乡村旅游综合体的快车。该镇吸引投资200多万元,对村庄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村庄生态环境建设,村内大街小巷、胡同及园区道路进行了硬化,安装了路灯,村庄周围及道路两旁栽植了竹子、大叶女贞、百日红、樱花、蜀桧等苗木。按照徽式建筑风格,打造村内仿古商业街。2017年,李子园村还被评为省级美丽乡村。
“以前,村里是每年春天樱桃采摘节热闹一阵,现在周末来游玩的人就不少。”桃林社区党委书记孙中军说,村内商业街原来低矮破旧的小屋都进行了加固重修,家家门前挂着大红灯笼,门窗焕然一新。
不少村民有做美食的手艺,村里为他们挂上“小吃部”“茶叶加工坊”“早餐铺子”“张大妈水饺”等古朴雅致的门牌。新开张的农家乐,冬天往大炕上一坐,就可品尝农家饭菜,有的游客还会在村里住上一两晚,体验农家生活。
李子园村的蜕变,靠的是做活山水文章。位于镇驻地的桃林社区,有7个自然村,3/4是山地。当地把生态作为突破口,保护生态、美化生态、用活生态,走出一条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融合的乡村振兴之路。
虽然贫穷,却有青山绿水的“颜值”。桃林社区在果茶种植和乡村旅游上下功夫,劣势变成了优势。“社区靠近青岛、日照,利用地缘优势,我们积极外出招商对接,先后招引金地源休闲农庄、蒙古风情园、樱谷庄园、千亩玫瑰种植基地、南山生态农庄等6个现代农业和休闲旅游融合发展项目,总投资超过3亿元。”孙中军说,单是两年时间,社区就发展各类特色果品3000余亩、茶叶500余亩,带动周边700多名群众就近务工。
环山路绕村而过,南依大山林场,四面环山,还有古银杏树、椴树等名贵树种,古庙遗址更加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上张家沟村如同一幅名画待价而沽。夏初、秋末,樱桃、板栗熟时,不少游客慕名而来,给这座寂静的小山村带来不少热闹。“像上张家沟一样的小山村,并不少。他们缺少旅游品牌。”孙中军说。
针对山区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旅游接待能力不足的实际,发挥社区城乡联建党组织、社区扶贫“第一书记”的作用,桃林镇积极对上争取资金扶持,正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该镇在桃林社区新修旅游道路7.2公里,发展农家乐10余家,新开挖深水井3处,安装变压器3处,整修水库塘坝4处,建设停车场3处,旅游厕所5处。不但解决了农业“靠天吃饭”的问题,也为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据孙中军介绍,针对体验旅游盛行的实际,该镇大力发展节会旅游,以篱园风情小镇为载体,举办了多届春茶、樱桃采摘节,带动社区累计吸引游客20万人次,桃林社区通过门票分红和贩卖土特产等方式,实现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