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旺的中年危机

   2018-10-27 品途商业评论7610

承载了一代人的童年记忆的旺旺,如今主营业务连年下滑,市值缩水超千亿港元。“国民零食”似乎提前进入了一场中年危机。新品乏力,渠道不畅,旺旺已经不旺。

还有人记得旺仔牛奶广告中的李子明吗?

20年后,三年六班的李子明同学长大了,带了8升旺仔牛奶再次出现在观众的视野中,是因为广告“续集”。

旺旺与统一、康师傅,一度撑起台湾食品企业的江山,也曾被评为“国民零食”。

自2008年在港股上市,中国旺旺(00151.HK)这个“国民零食”品牌一次次跨越巅峰,总市值由最低时不足300亿港元,涨至最高的1700亿港元。

盛衰有时。

从2014年开始,旺旺主营业务连年下跌,据2016年中国旺旺年报,三年间营收累计减少约16.6%,市值缩水超千亿港元。

更令人唏嘘的是,曾经火遍大江南北的旺旺,身影如今只存在于传统商超货架的最不起眼的地方,也难再勾起消费者的回忆。

在消费市场发生的巨变和品类周期萎缩的事实面前,承载一代人记忆的儿童食品旺旺,提前碰上了一场中年危机。

旺旺卖不动了

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很多同行不再合作,二是食品健康理念的落伍,三是渠道落后,公司没有给经销商太大的支持,其内部直营也一直在试水阶段。

近几年,旺旺、康师傅、统一等台湾快消食品每况愈下。

几天前,瑞信发表研究报告,因预期中国旺旺公司上半年毛利复苏幅度或将令人失望,所以下调对中国旺旺的评级,由原来“跑赢大市”降至“中性”,将目标价由8.96元降至6.2元。

去年8月,中国旺旺突然做出修改财政年结日的决定,将2017年的新财年时间修改为当年4月1日至于次年3月31日。公司表示,此举便于更准确体现公司的经营状况。

尽管如此,2017新财年的财报显示,在过去的15个月(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3月31日),旺旺实现总收益249亿人民币,营业利润下跌7.4%至41.9亿元,净利润31.16亿元,同比下滑6.6%,同时毛利润由上年同期的47.2%跌至43.1%。

旺旺不旺,已成事实。

从其收入结构看,乳品类收益约为96.15亿元,占比达到47.6%,其中旺仔牛奶占乳品90%以上的销量,销售约87亿元。2013年,旺仔牛奶曾实现108亿的营收达到销售巅峰,占中国旺旺当年总营收的46%。也就是说,旺旺依旧凭靠二十年前的单一爆品支撑整个企业。

“旺仔牛奶走红后,内部研发出很多乳制品,但推向市场都不尽如人意,别说颠覆旺仔牛奶了,就连零头也比不上,糟糕的是,旺仔牛奶的销量日渐消退。”

随之,资本市场也“见风使舵”,旺旺的市值从高点连跌数年接近腰斩。很难讲,这个陪伴80、90后走过童年的品牌,为何一夜之间被人们“遗弃”。

从云端跌落

旺旺最早进入中国大陆市场是1992年,其业务最早可追溯至台湾宜兰食品。通过“无厘头”的广告轰炸,旺旺短时间内虏获了国内儿童食品市场,迅速蹿红。1994年在湖南设立第一家工厂。2007年,中国旺旺控股有限公司成立。

这家企业被“台湾首富”蔡氏家族控制,中国旺旺目前拥有五名执行董事,其中蔡衍明和他的儿子蔡旺家身在其中,且三名非执行董事中,蔡衍明的大儿子蔡绍忠和表亲戚郑文宪又占两席,5人拥有中国旺旺的55.4%股权。

在2008年登陆港股后,中国旺旺在此后的6年中呈现疯涨的态势。然而,自2014年4月开始,旺旺从高位开始下跌,至2016年1月,不到两年的时间,旺旺的股价由12.54港元跌至4.538港元,整整跌去了64%的市值。2016年的营收仅为19.71亿元,同比减少7.9%。

令人意外的是,旺旺的“疲倦”与市场大势完全相反。这几年,中国的零食市场迎来新的变革。以三只松鼠、良品铺子等为代表的线上休闲零食品牌陆续成立并进入快速成长期,仅2014这一年,中国食品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长率达45%。

2014年开始从“云端”跌落,从存货周期也可以看出端倪。中国旺旺2017新财年的财报显示,其存货周转天数为81天。尽管相较于去年的94天进步不小,但与行业内基本的60天周转天数相比,差距很大,可见产品动销很慢,也验证了旺旺已经卖不动的事实。

标签: 旺旺 发展 财报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商业地产小编

5282

文章

76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