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北京故宫博物馆宝蕴楼,小雨。
继在成都发布小米8青春版不到一个半月之后,小米又发布了小米MIX 3。
2016年的10月25日,也就是两年前的这一天,小米MIX 1诞生,小米MIX系列正式进入大众视野。2那一年是小米的低谷,但我们现在都知道了,曙光就在前方不远处——NOTE 2和MIX 1两款机型的推出,让小米够上了3000元的档位。尤其是MIX 1,通过真金白银的市场表现让MIX系列成为了小米进军中高端市场的排头兵。
可以说,MIX系列对于小米和米粉来说,都是有特殊意义的。
而这次小米MIX3还没发布,便已受到米粉的关注和期待。但等到发布会结束之后,大家心里却冒出了一个疑问:这样的MIX3是否还能撑起小米的“酷”呢?
小米还酷吗?
“酷不酷?”是雷军在手机发布会演讲中的高频词。也是从雷军这儿,米粉们知道并认同了小米的“酷”。从此,“酷”成了小米独特的标签。
不得不说,雷军是“造概念”的高手。自从在IPO路演中说出“小米要腾讯乘苹果的估值”之后,雷军就在“嘴炮”模式这条路上越走越远了。
比如,强行对比。
这次小米MIX 3的发布会,雷军再次隔空喊话友商。首先,是和华为、苹果比拍照。
雷军说,小米相机部门今年有没有年终奖就看能不能干翻华为。在发布会上,雷军展示的DxOMark评测显示,小米MIX3 DxOMark综合评分为103分,超越了97分的iPhoneX和102分的华为P20,目前排在世界第三。这样看来,相机部门的年终奖应该是稳了。
但对于观众来说,看着这份DxOMark榜单,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华为P20是4月在国内发布的,先不说同系列有配置更高的P20 Pro,华为刚发布没多久的Mate20系列还没加入PK呢。更别说iPhoneX,那是一年前的产品了,一年才发一款手机的苹果已经更新到iPhone XS了。
这份榜单只能说明,小米按照DxOMark的标准,在拍照方面超过了华为半年前和苹果一年前的产品。有何意义?
从来都嘴上不饶人的余承东很快就回应了雷军:“其他任何厂家手机短期之内相机都不太可能超越华为P20 Pro,只有我们自己能超越。”“目前P20 Pro的分数已经够高了,如果加上华为Mate 20目前的四款手机,整个DXO榜单可能就被华为霸占了,所以就不必要公布了,也是为了给友商留点面子。”
“嘴炮技术”哪家强?不过,有一点余承东是对的,DxOMark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确实没必要将其作为一个卖点去与别的机型对比较。因为对于用户来说,分值不重要,体验才重要。就像不久前小米热衷的安兔兔跑分一样,最后只能自嗨,并不能打动用户。
除了比拍照,小米还比专利。
小米MIX3最大的亮点,是滑盖全面屏。如果这款手机早几个月发布,消费者们的确会感到惊艳。但年中vivo NEX和OPPO Find X的登场,已经狠狠刷了一把存在感,小米MIX3错过了最佳的出场时间。
雷军当然也明白,于是秀出2018年2月申请的专利截图,声称“滑盖全面屏绝对是小米首创。”
听到这句话,媒体们几乎是本能地皱起了眉头,在脑中打了一个问号。
发布会后不久,就有数码博主曝出了OPPO的专利表格,显示2017年10月13日OPPO就已经申请了类似的滑盖式全面屏方案,不过最终这个方案被弃用,换成了潜望式双轨潜望结构。
更尴尬的是,第二天,深圳一家名为“米界智能”的厂商在官网贴出《致小米雷军的一封公开信》声称,早在小米MIX3发布之前,上述滑盖设计已申请美国专利和PCT国际专利,该公司将坚决保留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利益的权力。
这次,雷军的嘴炮不仅没带来想要的“酷”,反为自己招了麻烦。
何必纠结于说了什么?我们应该看看小米做了什么。那就抛开这些话语本身,去看小米的产品布局,我们会发现,小米变慢了。
从令人惊艳的MIX1、MIX2到无功无过的MIX3, 从全面屏的开创者到全面屏的跟随者,小米离“酷”越来越远了。不管专利之争到底如何,小米交出的答卷就是比OV晚了4个月的弹出式全面屏。这背后暴露出的依然是小米在供应链上的短板。
一个关键的实证就是MIX3没有搭载3D结构光甚至是屏下指纹。米粉们很失望:既然已经能够实现3D人脸识别技术,为什么不在新旗舰机上用上?没有人脸识别也就算了,怎么连旗舰标配屏幕指纹都没了?
屏幕指纹的缺失,成了小米MIX3最大的Bug。
小米的确拿得出屏幕指纹技术和3D人脸识别技术,可是,拿得出和用得上是两个概念,其间隔着一个“量产”的距离——小米MIX3可以选择堆砌配置,把已有的技术全都用上,但这样势必会影响量产速度。小米曾经的“饥饿营销”和“耍猴”都还历历在目,其实质是供应追不上需求,产生了饥饿营销的假象。而这也为小米带来过巨大的危机。
另一方面,堆砌配置的结果,是价位的抬高。小米MIX3的顶配特别版售价4999元,如果再加上人脸识别、屏下指纹等技术,分分钟就要上5000。而这个价位,就算小米想上,消费者会埋单吗?
小米在MIX3上面的保守,用雷军的话说,更多的是在夯实基础修炼内功,而探索黑科技则意味着更高风险。不敢冒险的小米,越来越不酷了。然而,在商业世界,光靠耍酷是活不下去的。
腹背受敌
在发布会上,雷军还公布了一个好消息,小米手机今年的出货量已经突破了亿部,提前完成今年的手机出货量目标。这意味着,继华为、OPPO之后,小米成为第三个进入“亿部级俱乐部”的国产手机品牌。
在小米跻身“亿部级俱乐部”的过程中,红米是绝对的主力。
今年的一季报显示,红米出货量占小米手机出货量的75%。二季报中没有提到红米的具体出货量,但有一个数字我们可以作为参考:小米智能手机的平均单价由2017年Q2的863.8元提高到了2018年Q2的952.3元,同比增长超过25%。这个数据显示出小米向高端转型的努力,但仍然不过千元的均价,让我们看到了背后扛起出货大旗的千万红米大军。
除了红米,海外市场也为小米手机的增长贡献了主要力量。
小米从2014年开始推进国际化战略,陆续在印度、东南亚、东欧等新兴市场布局。根据财报显示,2015年、2016年、2017年和2018年第一季度,小米海外市场的销售额分别为40.56亿元、91.54亿元、320.81亿元和124.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6.07%、13.38%、27.99%和36.24%。今年第二季度,小米国际收入同比增长151.7%至164亿元,占总收入的36.3%。
尤其在印度市场,小米手机成绩斐然。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报告显示,2018年Q3,小米占据印度手机市场27%的市场份额,位居第一;其次是三星和vivo,分别为23%和10%。
此外,欧洲市场也已成为小米的新战场。根据第一手机界研究院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在西班牙和意大利,小米都取得了线上第一的成绩。
但糟糕的是,根据Canalys的数据,今年Q3,印度智能手机市场整体销量下滑1%,这是印度市场第二次出现萎缩。与此同时,印度本地手机商Micromax重新挤进出货量前五,其背后有来自政府的支持,也有印度消费者爱国主义情感的作用——虽然只下滑1%,并极大可能是阶段性的下滑,但萎缩的信号一旦发出,便会最终形成趋势。
在中国市场曾发生过的从蓝海变红海、由增量到存量的故事,在印度市场还会再次重现。从小米财报可以看出,Q2相对于Q1,国际收入的占比几乎持平。印度市场增量空间急剧萎缩,增速减缓,消费者情绪渐渐回归理性,对于前来捞金的开荒者来说,接下来是丰收还是洗牌,难以预见。但想想开拓者三星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冷遇,或许可以借鉴一二。
在主力的中国市场呢?小米如今的境况可以用腹背受敌、前后夹击来形容。
在小米的生命线上,OPPO和vivo杀了个回马枪,重磅推出了极致性价比机型。
今年10月,OPPO发布了进军线上的OPPO K1,是OPPO首款搭载屏幕指纹的千元机,被消费者定义为OPPO的第一款性价比手机。在这款机型上,虽然没有特别亮眼的配置,但该有的也都有了。AI双摄、超90%屏占比、骁龙660、3600mAh电池,关键的是,还有屏幕指纹。1599元起售的价格,成为了小米8青春版的有力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