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类挑战之下,业界将目光聚焦在各大外资零售巨头身上,就在11月2日举行的中国连锁经营协会2018中国全零售大会上,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宜家等外资零售巨头的中国区掌门人齐聚,探讨面对挑战如何应对。
直面“阵痛”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业者都在中国市场有过关店或调整的经历。比如沃尔玛一度在部分区域关店,并减缓了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速度。直面“阵痛”是所有外资零售商必须面对的。
已在中国生活多年的家乐福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唐嘉年坦承,中国零售市场的竞争虽然很激烈,挑战不少,比如各类成本很高,不少本土业者也崛起了,这是企业必须面对的。“我们还是坚定在中国市场发展,因为中国市场是全球零售企业的实验室,可以做出好的商业样本,给全球其他市场做参考。”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透露,麦德龙在上海一度试水开设3家便利店,但是在2017年却关闭了。对此,麦德龙中国总裁康德表示:“过去的确试水过新业态,但是发现效果不佳,我们认为如果不能做好,不如关闭,把更多资源放在食品经营方面。”
更令人关注的是,在易买得、乐天玛特逐步撤离中国市场后,近期又有市场传言指,麦德龙正在接触商家,洽谈有关出售中国业务事宜。康德表示:“麦德龙在过去的2年中,中国区业绩非常好,所以根本没有必要出售中国业务,未来我们要在中国市场加大发展,我们要成为一个更好的食品供应商,更好地为中国的消费者服务。目前来看,中国餐饮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我们的责任是作为业务合作伙伴、业务的支持者、业务的发展者来帮助他们。”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会长裴亮在大会上指出:“我们过去谈的最多的话题是无人店、消费升级、站队,此外还有在业态创新方面引起行业关注的一些创新企业、模式和挑战。但无论市场变化如何或挑战有多大,如何回归商业本质才是最重要的。”
加码数字化和本土化
既然看到挑战,那么如何应对成为这些巨头必须思考的。在大会现场,各大外资巨头皆表示,更多地与本土业者合作,并加码数字化进行客源导流,增加营收是策略。
“相对而言,中国市场的数字化变革很快,我们已经与腾讯等达成了线上线下合作,包括大数据、微信支付、刷脸支付、小程序,总体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唐嘉年表示,未来,家乐福还要继续在中国市场发展新业态,包括其便利店项目以及试水家乐福要做社区生活中心等,打造生活型商业项目。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流量产品的实践上,通过支付完成页的流量产品,家乐福优惠券累计领取次数超过1000万,领取率超过30%,核销率高达6%。而在家乐福自身的支付完成页,则可通过社交立减金玩法,让用户主动向好友分享,实现社交的裂变。家乐福数据显示,社交立减金的主动分享者核销率高达32%,被分享触达者的核销率也达到18%。
沃尔玛中国总裁及首席执行官陈文渊表示:“沃尔玛进入中国市场超过20年,沃尔玛全球的同事近期都来中国市场巡店。这几年,沃尔玛放手让更多的市场做本土化,中国对于沃尔玛而言一直是一个充满机遇的市场。中国的消费者是全球数字化程度最高的客户群。所以我们更多的要做线上和线下的高度融合,当然也会尝试新业态,比如开设紧凑型门店,还设置了云仓,与京东的合作也加大了,线上线下融合的全渠道是趋势,所以我们做了大量数字化的投入。”
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获悉,沃尔玛在推出“扫玛购”小程序后,成熟门店扫码购渗透率达30%,单店人力成本节约超过100万,排队时间节省超过60%,用户平均每月复购2次。另外,基于人脸识别的智能收银,在离峰时段节省了40%人力成本,自助刷脸15秒即可完成支付。
而宜家零售中国总裁Anna Maria Pawlak Kuliga透露,宜家去年在中国市场的开店速度不快,新增门店为个位数字,但客流量却同比增加了9%,原因是与微信的合作使其客流大幅增加。“未来我们会在中国市场加大转型,包括与电商的O2O合作,关注更多渠道的发展,与消费者一起打造定制化家具等,增加体验感,增加客源和销售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