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石力猛 中赫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北京新天朝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主持北五环规划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综合项目“北纬40°”开发工作。教育背景: 86、9-91、7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 03、3-05、7 清华大学经管学院EMBA学习,获硕士学位预算、监理、人力资源、财务、客户服务、职业生涯、项目管理等在职培训。
十年地产 开发商做出应有贡献
记者:您在地产界做了将近十年,您从自身的角度来讲述,中国地产10年或者说北京地产迅速发展的10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政策、实施各方面,对您触动最大的是什么?
石力猛:中国房地产的10年正好是我真正从事房地产事业的10年,我有这样几个观点,首先,整个房地产的发展到今天,越来越规范,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我们讲到90年代末2000年上半年的时候,房地产纠纷不断,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存在着严重的纠纷。以现在的房地产纠纷所处理的问题回过头来看,我们首先能够感受到,开发商本身的运作水平、规范性在提高。第二个是政策。因为房地产行业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面非常广,线条环节也非常多,从政府的各种政策、规范、要求、程序来讲已经完善很多,第三个变化是客户。现在客户越来越成熟理性了,购房客户对房地产的认识也在提高,这几个因素加在一块,体现出房地产在今天比前些年发展的规范程度要好的多,也更顺畅。
第二个方面就是这么多年,整个的政策现在还不是很到位或者不是很对路,政策紧锣密鼓越出越多,但是对于真正规范房地产秩序、抑制房价,使房地产沿着更加规范、更加良性的发展还有很大的差距。
首先,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解决,或者贫困人群住房的解决,这是政府的职责,至于普通的商品房这完全是一种市场行为,所以政府的重点应该是第一个,你把中低收入这一部分的住房问题解决好,第二个对于普通商品房是一种引导甚至包括限制等手段,使市场良性的发展。
第三个方面就是经过10来年的发展,开发商整体项目运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带来了整个房地产行业尤其是住宅项目品质的提升,包括规划、建筑、景观等等。品质的提升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规律,产品质量的人性化,更细节的考虑这一定是地产的发展方向。
记者:您说的很好。比如说在这几年当中开发商、政府、客户,他们三个您觉得在这10年当中谁的贡献更大一点?
石力猛:实际上从房地产这个行业来讲,最直接的三大因素是政府、开发企业、客户,但由于房地产的链条非常大,间接的因素很多,像你们媒体,还有银行、法律单位等等。从地产发展的过程来看,几个因素的权衡,我觉得还是开发商的团队贡献比较大,绝大多数房地产企业是想本着不断做大做强不断发展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不论是企业的运作能力、管理水平、企业品牌,还是产品、服务等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这是最直接的动力。
“新政策”下的品牌环境建设
记者:我们说7090、限价房的政策,是对开发商的建设规划有影响,您觉得在同一个项目,做不同档次的户型,会不会对整个品牌的环境有影响?
石力猛:这有几个方面,不同的项目情况也不一样,项目的规模,所处的位置,甚至包括地块本身的形状,各种综合因素相互影响与制约,有的项目这么做是毫无问题,有的可能就非常难做。就从做法来讲,给实际操作确实带来很大的问题,例如在整体规划当中,两种不同的客户群,在一个社区里面。那么在整个规划设计当中这两类产品怎么区分,怎么设计,包括成本怎样科学的控制,包括停车位带来的压力等,确实是给整个运作带来了很大的问题。拿我们的项目来讲,我们是采取小户型和大户型从楼型设计、辉煌布局等方面直接区分开来,区分开来也有他的相关问题,除了刚才讲的造价、停车等等问题之外,还有一个物业费也是不同的,管理各方面也是有区分。两个大块截然不同,从推广的主题上也要想办法把他区分开来,或者不同的阶段推出。
记者:那您对这个商业地产有一个什么样的观点?您觉得是一个发展方向吗?还是一个巨大的利润点而已?
石力猛:一般的开发企业还是以住宅开发为主,商业地产有高投入、周期长的特性,毕竟不像住宅,根据相关资料看,北京市的商业供应量相对来说比较饱满,空间不是很大。由于高投入、周期长,就给一些操作纯商业项目的企业,尤其是操作大型商业的企业的实力、资金、抗风险的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开发一个规模比较大的住宅项目也要有很大的投入,所以商业项目运作对企业来说,比操作住宅项目难度相对更大。
记者:前两天我们也和有外资背景的地产公司聊过,关于近期房地产的资本化,大家觉得金融产品的单一性,还有外资引进来或者其他融资方式的成本相对来说比较高,这一点对您这样的房地产开发商有影响吗?你对国家目前的金融政策有怎样的看法?
石力猛:对我们肯定是有影响,现在这个问题也是几个方面交织在一起,原来手上有项目的情况会稍好一些,新的项目放量很少,土地越来越贵,而且由于拿地政策的变化,需要投入的资金量变大,这样从整个资金、资本的角度来说对开发企业的压力变得非常大。
第二个就是政策对国外的资本控制的非常严,这就像你讲的,使我们融资平台非常窄。目前国内来讲,一些信托、基金等融资成本很高,融资渠道单一。一个是企业自有资金,一个是直接融资,从绝大多数企业来讲,像房地产这样大的投入,拿出这样大的现金量也不太现实,从银行的融资来讲,现在所有操作环节套在一起,银行融资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证件齐全还要有抵押物等,而在你拿地的情况下你根本不具备银行融资的条件,这样就变成一个恶性循环了,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考虑,我有一个看法,现在土地本来放量不多,经过哄炒,资金量一下就投入很大,对普通公司很困难,但对于上市公司就不同,他有钱拍地。第二他可能考虑更多的是这个地能不能做得下来,搁置几年没有关系,考虑的是别的问题,目前,中国的地产资本化也进入了一个怪圈。
记者:您能介绍一下,除了北京的北纬40°,中赫集团在其他的城市有什么样的发展,自身的发展优势和今后的发展战略是什么?
石力猛:我们在北京西部正在运作一个项目,在河北唐山有大型房地产项目,在海南三亚也有旅游和地产相结合的项目,我们在海南有一个岛。另外在河北、在外蒙还有几个能源项目。
我们现在有三个因素,第一个我们来北京的时间不长,但是以往历史已经有10年了,企业自身有一定的积累。第二个就是我们不是一个单一的地产企业,我们目前在北京开发了两个地产项目,但是在外地有其他领域的投资,所以从业务的布局,资金的调配上有一个相互的平衡和支持、补充。第三个我们项目手续是齐全的,是符合新政的大盘项目,所以我们是有银行融资能力的。
记者:从政策层面谈到产品的层面,我想谈一下您所在的企业和您自身的情况,您来到这个集团的情况。
石力猛:我是清华土木工程系1991年本科毕业,毕业之后前7年做基本建设,分到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从事工程建设管理工作,这项工作实际上是房地产当中的一部分,搞基建,设计、工程施工、预算造价、办理各种手续这些跟房地产没有什么实质的区别,房地产只是多了销售、推广、客户服务等等。所以到1998年我开始真正的进入房地产,进入当代集团工作,那时候当代刚刚起步,随着当代企业的发展,负责的事情越来越多,最后走向综合性管理。我一直从事房地产这个行业,后来在新华联做过一段时间,2005年到这个企业,基本上线路比较单一。
记者:我们最后一个小问题,您能不能用一个简短的观点阐述一下,您觉得能够让中国房地产稳定、持续、健康的向下发展,您觉得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因素?
石力猛:从宏观的角度看,我想现在最主要的还是政府。还需要有相当长的时间使大的环境、大的形势能够稳定,能够良性,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因素,因为房地产这个行业受政策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土地、金融,这两大项决定了房地产的走势。
一方面是通过政府对市场环境进行规范,这不仅仅是管理的问题,还包括土地的放量,金融政策等等,需要达到一个新的均衡,这样才能使整个行业良性的发展。
另一方面是政府的调控政策,从大的宏观上讲,我觉得是一件好事。通过优胜劣汰,使开发企业的数量逐渐减少,剩下的企业都是有规模、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这样,我们的市场一定会好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