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北京的物美联想桥店,《零售老板内参》APP认为,“多点+物美”的数字化改造已进化到2.0版本,当然这是粗略地对比今年上半年的改造成果,所形成的一种整体印象。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2.0版本不止对于“多点+物美”内部。即使放到整个零售业,说“多点+物美”的数字化进程已经跑到2.0版本,也是不为过的,当然不能说其他零售商还在1.0阶段,至少,多点+物美确实表现出一些进阶。
回望过去的一年时间,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事情是:多点+物美做了哪些事情?它是否真的比传统零售的数字化快了一小步?作为一家数字化服务商,多点更多的是面向整个零售行业的。
多点的价值也是特别的。既不是像阿里那样,深入股权层面的系统改造;也不是京东到家那样,主要侧重于O2O模式扩大门店出货量。从相似度上寻找多点的同类伙伴(或说竞品),闪电购、淘鲜达(阿里平台独立业务)、盒马数字化输出业务,反而更像。多点和他们一样,浅层次的改造,深层次的赋能。
而且多点自己的进化速度,从未减缓。不久前的一次公开活动上,盒马CEO侯毅对物美董事长张文中表达了由衷的敬佩。张文中回馈给侯毅的话,则更像面向全行业做了一次他所期望的格局划分:盒马去建新城,他去改造老城。
张文中自认得以改造老城的工具,就是多点。当然,有关中国85%(即全社会消费零售份额的实体部分)旧城改造工程,阿里集团CEO张勇也老早表态了,这是阿里新零售的重中之重。
可以说,多点要做的业务,现在是和整个阿里新零售,站在一个比较维度上的。也因为这样,多点自己的进化速度,不仅不能减缓,还要加速。合作伙伴物美在其中,更多扮演着验证者和配合者的角色。
物美联想桥店,2017年底在多点的协助下,开始了全面的数字化改造工程。这也是物美首家门店,实现从前端到后端的系统改造工程。
而阿里新零售对于85%“旧城改造”工程的第一样板工程——大润发,至今尚未开始对其前端门店做系统性大改造。
为什么?这是一个巨大的话题,但还能把答案说小:阿里实施大润发的数字化改造,除了大润发本身复杂的零售全链路体系外,如何将大润发本就复杂的体系,再深度接入更为复杂的阿里数字化体系,难度太大,耗时太长,风险太多。
多点天然的少了这些“麻烦”,多点与零售企业之间,更像“就事论事”的做事方式,问题发生在哪里,多点就解决到哪里,并将问题的所以然解决,最多往前推进一步。这点,多点和物美的改造案例,特别典型。
改造前,物美这家门店每月净亏损额100多万,是整个物美体系中,亏损排名前三的门店;改造后,门店经营面积由之前的12000平米缩减到6000平,目前更是缩减到3500平,但日销额却由改造前的30万做到现在的50万,利润率提升了1.1倍。
同时,物美联想桥店的后仓改造为“周转前置仓”,只存放快消品,既满足线上订单,也提供前场补货。截至目前,联想桥店的库存周转天数已经降到13天,大大提升了库存管理水平,相应的行业平均水平,则要40天左右。
从亏损门店到盈利门店,并且库存周转降低到13天,联想桥店的一系列数据在
传统零售行业,确实具有标杆意义。最重要的是,这家门店的很多数字化玩法,现在已经明显区别于其他商家了,并且是其他商家玩法上的一个进阶。
1、“我们不一样”:多点+物美的数字化2.0
这种不同要先从看得见的东西说起。还是拿联想桥店为例,今年3月,在门店的收银环节,多点开始推“自助购”,而在此之前,多点推的是另一种自助收银设备“自由购”。
自助购、自由购,概念一字之差。实际体验,显然差别的不是一点,是“多点”,是进化。
当多点已经用自助购逐渐取代的自由购时,一些大的零售巨头正在尝试类多点“自由购”的设备,如腾讯扫码购等。此时,多点在合作门店设置十多平米的自助购专区,已经跑得很成熟了。
对于用自助购补充自由购的原因,多点合伙人刘桂海毫不讳言;“自由购有一个核验环节,当消费者购买很多件商品时,我们发现核验的时间并不比人工收银环节短,甚至也出现了严重的排队现象。”
因为这个原因,多点在自由购通道旁边,又开辟了“自助购”专区。一个自助购专区可以放置八台左右的设备,可供八位消费者同时进行收银,而这个区域只需要两名员工。
在减少大卖场排队情况、提高人效方面,刘桂海认为自助购是更优的选择。
另一个区别于其他商超的改变是:门店前置仓改为周转前置仓。
门店前置仓、周转前置仓,又是一组不易从字面上直观看出差别的模式进化。实际上,这种进化的后端难度不小,仓做周转,意味着类似数字化已经在供应链端起作用了。
门店前置仓目前已经成为零售商超的常态,不管是与京东到家合作,还是与淘鲜达、闪电购等新零售赋能平台合作,你会发现在这些卖场里面,通常都会开辟一个前置仓,做线上订单的打包、配送。
去年的时候,多点也还在做门店前置仓,即在卖场开辟100平左右的面积,提升线上订单的拣货、打包等环节的效率。
今年开始,物美超市已经放弃了这种做法,而是集中精力对后仓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把后仓既作为门店的补货仓,也作为线上订单的拣货仓。物美联想桥店经营面积一减再减,与后仓面积的缩减有很大原因。
刘桂海透露,如果做门店前置仓,线上商品库存和门店商品库存就是两个系统。例如前置仓的某件商品断货后,明明门店还有这件商品,但线上也只能显示该商品缺货,根本原因是线上线下的库存系统没有完全打通。
联想桥店做了周转前置仓以后,后仓只放置快速周转的商品(后仓面积便能大幅缩减),这部分商品既可以为前场补货,也可以为线上拣货,生鲜、长尾类商品则在前场直接补货。
因此,在联想桥店的后仓,《零售老板内参》APP发现一个几十平米的线上拣货专区,有店员会根据订单信息集中把商品拣货到这个区域,四位店员再根据每份订单信息,完成分拣、打包工作。这样一来,前置仓不必再占用较为宝贵的前场营业面积,拣货员又能避免满场飞奔拣货。
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样的改造,使得门店库存信息完全透明。一件商品,不管是线上销售出去,还是门店端销售出去,库存信息会自动减去一件。而库存信息精准后,补货环节也会变得高效、准确。此外,还可以做线上线下同步促销,当线上可以买一赠一时,门店也必然是买一赠一。
因此,多点对物美超市的改造,目前是走过了别人走的路之后,又做的进一步改造升级,颇有种“快人一步”的感觉。其实根本原因,还是物美门店数字化程度的加深。
传统零售进行数字化变革的效果,或许从物美联想桥店开始,让人看到很务实的改变和进化。
2、让门店所有动作透明化、规范化
刘桂海强调,门店数字化的最终效果,并不是指导、建议门店怎么做,而是变成一种要求和规范——店员必须遵循这样的流程去操作,让传统零售的各个环节变得数据化、透明化、规范化。从而打掉过去的诸多灰色地带。
譬如,联想桥店的每个货架都采用了电子价签后,货架的尺寸,每类商品的货位,以及商品数量都要数字化,这样就消除了一些徇私舞弊的空间,工作人员只能根据要求进行补货、上货。
由建议到要求,虽然只是两字之差,但背后是物美超市数字化水平的极大提升。这里的核心点就是,尽一切手段抓取用户数据。
在联想桥店,抓取用户数据有这样几种手段。首先,门店内布置了20多个带有计算机视觉功能的摄像头,这些摄像头会针对来店用户,进行性别、年龄、来店次数、购买行为等方面的统计。当然,由于这种摄像头成本较高,目前暂未有更大密度铺设。
其次,智能购环节抓取用户信息,不管是通过自助购收银,还是自由购收银,自助收银设备都会对用户购买信息进行统计。
此外,就是与腾讯云的对接。多点目前已经接受了腾讯的投资,同时双方也达成一系列战略合作,其中一项就是与腾讯云合作,即与腾讯的大数据进行打通,挖掘潜在用户,并形成更加立体的用户画像。
以上这些数据再进行交叉、验证,最终就形成了联想桥店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这也是为什么在联想桥店,门店更清楚如何选品,知道一件商品应该摆放的位置。
今天的联想桥店,相比于半年前,它的选品、陈列方面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刘桂海介绍,这是因为随着门店对用户信息积累,平台对门店选品、陈列发挥了更大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手机工作台的上线,也是对门店管理流程的简化和优化。联想桥店的办公区域,如今只有十几平米,因为几块大的智能屏幕,可以将门店的各种实时数据进行统计,而店长只需要登录手机工作台,就可以完成日常所需工作。
据店长介绍,他的手机上安装有移动物美APP,打开以后,能够看到这家门店的各项业绩指标,如当天的交易次数、销售额、净毛利、库存周转等数据,包括一些审批的OA流程也都可以在手机端完成。
而所有这些智能产品的上线,都促使门店的操作更加简单、透明。
3、数字化改造效果还看商超自身基因
事实上,很多传统零售商已经意识到了数字化改造的必要性,也在积极主动地推进数字化进程,但结果表明,并不是每家传统零售商,都能够做到库存周转天数只有13天。
刘桂海表示,门店的数字化,从0到做到30%,多点可以在两到三个月内完成,再深一层的数字化,就要涉及供应链的改造。而改造效果,就与传统零售商的供应链能力强弱有关了。
多点与物美合作之所以顺畅,除了双方的共同管理背景外,重要原因在于物美本身的供应链能力较强。一方面是与供应商具有谈判能力,另一方面,自营商品的比例也较高。
据刘桂海介绍,跟很多零售商接触完,他们才发现,传统零售在数字化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传统零售商也想改造,但他们原有的系统服务商并不配合,或者跟零售企业报一个很高的价格,才愿意开放接口。
有的零售商虽然羡慕物美的13天库存周转天数,但这种周转结果的取得是建立在供应链的深入改造,以及向门店后仓的改造,甚至还要从零售企业的采购环节进行改造。很多零售企业到了这一步,就困难重重了。因为很多零售企业在采购作业上,大都有多年约定好的结算等模式。但这个环节不去介入,后端又不可能得以深度改造。
《零售老板内参》APP看到,这样改造条件,不是每个零售商都能做到。例如有些零售商的仓库是租赁的,从仓到店的物流外包给第三方,也没有做自营商品的能力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数字化改造的效果。
“有些零售商基本没有自营商品,甚至全部是联营,主要通过物业方式创收,这样就很难在供应链方面进行改造了。”刘桂海解释道。
物美则强在供应链能力,有自己的仓库以及物流团队,北京建有生鲜加工中心,自营生鲜商品占比达到70%,这就是物美联想桥店做到库存周转13天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传统零售商认识到数字化是必然趋势,也纷纷加入改造队列的时候,不管选择多点,还是京东到家、淘鲜达、闪电购,其实数字化水平本身也要看零售商的基因——是否具有强大的供应链能力,因为它关系到整个数字化深度,以及对零售商降本增效的实际效果。
4、多点如何解决盈利问题?
虽然传统零售水平参差不齐,但作为一个新零售赋能平台,多点依然有自己的解决方案,那就是将业务模块化、细分化。目前多点的赋能模块包含:电商O2O、手机工作台,会员系统、商品系统、供应链系统、鹰眼系统、线上线下一体化系统等。
这样的业务拆分,也让多点在2019年不再局限于区域零售巨头的赋能,一些小的零售业态也可以尝试多点的部分数字化产品。因此,模块化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行业化。
这种业务细分也让多点的商业模式更具特色。目前帮助传统零售进行数字化改造的平台并不少见,除多点外,还有京东到家、淘鲜达、闪电购等平台,但各大平台的商业基因、资源、侧重点,其实还是不太一样的。
多点主要做门店端的数字化改造,O2O电商虽然被很多商家看重,但对于多点来说,这项业务并不是必须,甚至一些合作商家就没有上线O2O,而是采用了其他的数字化产品。
对于京东到家和淘鲜达来说,还是侧重流量、履约端的赋能,因为有明显的流量优势,虽然门店、用户商品的数字化也在尝试。但业务重心有别,商业基因也不同,所以深入到商超供应链端的改造未必做得顺手。
而流量平台也有自己的盈利方式,即随着合作商家的增多,服务费将成为重要的收入来源,但多点的盈利方式就不是单纯如此了。
“电商配送到家我们是抽取5个点,但我要付配送费,当很多地区没有达到一定的配送密度时,这一块其实不赚钱。”刘桂海坦言。
目前多点与40个大型零售企业5000多个实体店合作,覆盖零售企业销售额2000多亿,多点会员总数达到5000万,月度活跃用户超过1000万。
即便如此,多点依然还处于投入阶段。因为随着业务扩张,每进入一个新市场,都需要新的投入,包括系统研发、市场补贴等费用。加上多点的设备基本是免费提供给商家使用,从合作伙伴那里赚钱,多点走的并不容易。
不过,已经步步取得对多家商超的供应链方面的介入,多点已经发现了一些新的盈利点:“我们正在尝试与品牌商进行合作,例如宝洁、联合利华、百事、伊利等,我们与宝洁的战略合作已经做了一年,宝洁今年在整个物美体系也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刘桂海说道。
多点可以提供给品牌商的是,与消费者更好地沟通,并做一些促销活动,这是品牌商喜闻乐见的事情,也是多点一个新的赢利点。
作为一家新零售赋能平台,自身的造血能力正变得愈加重要,即补贴停止后,你依然能靠自己活下去,这其实是所有新零售赋能平台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多点,目前已经尝试解决这一难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