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蓝盒子、北欧风的家居卖场宜家,到融合购物中心、办公楼、酒店的荟聚商业综合体,宜家正在发生变化。
宜家集团(现更名为Ingka集团)12月6日宣布,集团全球单体投资金额最大项目将在上海启动建设。上海“荟聚”综合体总投资金额超过80亿人民币,总建设体量将超过43万平方米,包括1个购物中心和5幢办公楼。
同样正在筹建中的长沙和西安项目投资额均为40亿人民币,上海荟聚之所以成为集团单体投资金额最大项目,一方面是基于地价(高出20多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地理原因造成的技术开发难度。
上海荟聚预计2022年开业,建成后将拥有近12万平方米商业零售面积,合作商户超过300家,宜家家居商场也会作为主力租户入驻。“我们一定是和宜家商场一起的,一起更靠近大多数人。”宜家购物中心中国区总裁丁晖表示。
购物中心业态之外,上海荟聚还将拥有集团首个甲级写字楼项目。配套办公楼约6万平方米,其中3幢由宜家约3000名员工使用,另外2幢将以联合办公形式出租给外部企业。
早在2017年6月北京举办的宜家全球董事会上,一个重要的议题是在中国的加速投资。当时,宜家家居和宜家购物中心的中国负责人不约而同地向总部提出了各500亿的资金申请,目标是在2030年前,将中国宜家家居开到90-100个,“荟聚”中心开到15个。
目前,已在中国运营的有三家荟聚中心(北京、无锡、武汉),总投资金额超过100亿人民,长沙、上海、西安新项目也已经落实,总投资额超过160亿人民币。
与此同时,宜家正在经历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战略转型。
11月22日Ingka集团发布声明称,为加速转型,未来2年全球将有7500个岗位被撤销,其中涉及中国区160个岗位。而由于新的战略安排,未来2年内全球新增岗位11500个,其中中国区将新增岗位3200个。
新增岗位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和市中心商业模式领域,和宜家战略转型的大方向一致:发力电商,加大对现有/新建宜家商场以及物流配送中心的投资,拓展中心商场模式。
比照11月28日Ingka集团发布的2018财年业绩,宜家销售额虽然增长近5%,但净利润从去年的24.7亿欧元降至14.7亿欧元,同比下降超过40%。
净利润下滑40%与多起投资事件相关,2018财年内,宜家仅投资这一项上就花费了28亿欧元(约合221亿元),其中大部分资金用于支持14个新的物流配送中心。
“我们的着眼点不是短期收益”,丁晖表示,宜家和其它公司有很大的区别。第一,从财务方面来说,这么多年来,宜家是一个非常有财务实力的公司;第二,宜家是一个非上市公司,着眼点不是短期收益,而是是否进入了一个值得发展的市场。
“我们全球各个市场都在进行这样的战略转型,更多关注数字化、线上线下融合等,但是我们不会让顾客来为我们的战略转型买单”,宜家零售中国区总裁Anna Pawlak Kuliga表示。
作为对新业态的探索,“荟聚”项目是战略转型中的一部分。而在此次“最大规模”战略转型中,值得关注的部分还有宜家终于上线电商以及市中心模式探索。
令人好奇的是,过去十年电商发展速度非常快,宜家迟迟不做电商中间犹豫的原因是什么?“必须承认,宜家的电商业务相较其它企业来说是晚了”,宜家零售中国区总裁Anna Pawlak Kuliga表示,其中一个原因是宜家产品线的复杂性,自建配送体系和后端系统也需要花费一些时间,来满足中国消费者对于电商体验的高要求。
在今年10月底,宜家终于迈出了这一步,宣布向全国149个城市开放线上商城,提供网购服务,并推出了微信小程序。
“更多地到市中心去也是宜家战略转型的策略之一。”宜家购物中心中国区总裁丁晖称,我们目前的产品是一个很大的荟聚中心加一个很大的宜家家居商城,但随着市中心商业策略的推进,我们也会调整产品的形态。进入市中心后,荟聚中心和宜家家居商场的面积可能都会变小。
未来3年内,宜家将在全球范围内开设30家市中心小型商场,中国市场也在目标区域,北京五棵松体验中心为国内第一个试点。
从家居卖场宜家到购物中心宜家,在消费者心智中宜家正在被重新定义。外界有评论称,宜家是不是越来越像是一家商业地产公司了?“宜家不是一家商业地产公司,我们的基因也不是商业地产,我们的基因来自于零售。”丁晖回应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