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瑞幸咖啡等一众新零售咖啡品牌的搅局之下,2018年国内现磨咖啡市场可谓热闹非凡。新锐咖啡品牌纷纷扛起线下扩张的大旗,向行业巨头星巴克发起挑战。
而作为扩张最为激进的“搅局者”,瑞幸咖啡近日也完成其原本定下的线下扩张目标。不过对于这家流淌着互联网血液的咖啡品牌而言,如何应对未来的持久战,仍需要尽早做出解答。
互联网咖啡围猎线下
12月25日,瑞幸咖啡宣布,其第2000家门店在上海开业,宣告其今年8月提出的“年底前开设2000家门店”布局目标提前完成。来自瑞幸方面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1月开启试运营,截至目前,瑞幸门店已覆盖北上广深等全国22大城市。另据瑞幸公布的业务数据,目前瑞幸付费用户达到1200万,售出总杯量超过8500万。
谈及瑞幸短短一年间凶猛的店面扩张,背后资本的助力,自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就在12月12日,瑞幸咖啡刚刚宣布完成2亿美元B轮融资,投资完成后,公司估值增至22亿美元。更早前的7月,瑞幸则完成了A轮融资,融资额同样是2亿美元。
在相隔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完成了两轮融资,可见瑞幸这一品牌始终不缺资本的关注,然而却也凸显瑞幸激进扩张战略背后的资金压力。据瑞幸B轮商业计划书显示,2018年前9个月瑞幸咖啡累计销售收入3.75亿元,净亏损8.57亿元,毛利润为-4.33亿元。
对于亏损的数据,瑞幸方面称,全年亏损远大于公布的数字,且由于公司的补贴战略亏损符合预期,同时下一步公司仍会在不同时期采取不同的方式对用户进行补贴。瑞幸创始人兼CEO钱治亚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瑞幸咖啡前期将投资10亿元进行品牌推广与市场教育。如此来看,瑞幸咖啡“决胜未来”心意已决,现阶段的亏损并未给瑞幸带来明显的压力。而随着新一轮融资的完成,瑞幸“烧钱”的攻势恐怕也将有增无减。
除了在门店扩张展开“舍命狂奔”的瑞幸,另一家互联网咖啡品牌“连咖啡”,也开始在加速推进线下的扩张。据36氪报道,连咖啡计划在杭州开设至少10家形象店,到明年初,门店数量将达到50至60家左右,以华东地区为布局重镇。值得一提的是,不同于瑞幸以资金抢市场的作风,连咖啡曾于2017年12月对外宣布已实现全面盈利,选择开设大型实体咖啡馆,目的在于进行品牌推广。
分析认为,咖啡品牌能通过线上外卖平台和社交平台获取大量流量,但线下门店的导流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据连锁便利店品牌全家预计,其在2018年共卖出了近5000万杯咖啡,靠的就是其3000家便利店对线下咖啡消费场景的渗透力。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12月20日,全家旗下咖啡品牌“湃客咖啡”在上海开设了首家实体快闪店,为来年开设独立门店做前期测试。从主打外带咖啡,转型为布局线下独立门店,在渠道转变的背后,凸显湃客试图走品牌化路线,意欲分食快速增长的咖啡市场野心。
老大哥遭逢“水逆”
美团点评日前发布的《2019中国饮品行业趋势发展报告》显示,速溶咖啡占据着中国84%的市场份额,而现磨咖啡仅占16%,国内现磨咖啡市场还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有望迎来潜在市场的爆发。
今年以来,互联网咖啡及便利店咖啡纷纷入局现磨咖啡市场,固然是受市场红利驱使的表现,但这与星巴克,这家被视为国内现磨咖啡领域的霸主,今年以来持续疲软的业绩表现,显然也不无关系。
作为全球咖啡巨头,今年以来,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然不见当年的威风。据星巴克财报数据,第三季度星全球同店销售同比增幅仅为1%,低于分析师此前2.9%的增长预期,成为星巴克9年来的最差表现。被星巴克寄予厚望的中国市场,也交出了一份令人失望的答卷。该季度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门店销售额下降2%,首次出现负增长,成为其在全球表现最差的市场。
相较之下,第四季度业绩则有所好转。该季度星巴克净收入为63亿美元,同比增长11%,其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额增长1%,相比第三季度有所回升。业内认为,该季度星巴克销售额回升,很大程度上增设外卖业务起到了直接作用。
另外,为在成本持续上升的大环境下挽救业绩,星巴克的一些“操作”也引发不少担忧。11月6日,星巴克中国宣布,部分饮品价格小幅上调,浓缩咖啡、茶瓦纳及星冰乐等产品价格集体上调1元。此外,星巴克对会员权益也进行了调整,其中金卡会员“买10赠1”的优惠基本取消,遭到不少用户抱怨。有分析认为,在对手纷纷渗入自身领地的局势下,星巴克此时选择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存在加速用户流失的风险。
“趁虚而入”未必制胜未来
不过,即使出现过涨价遭吐槽、销售放缓等问题,国内咖啡市场毕竟经历过星巴克多年的教育,新锐品牌要抢走其用户群体,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
身为“挑战者”的瑞幸显然不可能没考虑这一点。今年7月,瑞幸咖啡董事长陆正耀就曾表示,瑞幸咖啡主要不是抢星巴克现有的用户,而是用更高的性价比、更到位的服务吸引新用户。目前中国咖啡消费市场仍具有庞大的发展潜力,比起从星巴克的忠实用户拉拢用户,从尚未养成咖啡消费习惯的用户中挖掘新客流,将是更理想的选择。
为此,在“碰瓷”星巴克后,瑞幸明显选择一条避开与之正面对垒的战略路线。除了继续大张旗鼓做品牌营销及优惠补贴外,还将门店开进写字楼、大学校园等避开商圈的位置,目的很明显,就是要从潜在的咖啡消费者中挖掘出留存用户。
但这一战略潜藏的问题同样明显,大面积铺设大型线下门店,成本高昂,补贴手段的可持续性又较弱,瑞幸咖啡和星巴克PK,其战斗力不可能一直来自资本,而是终端的运营能力,对瑞幸而言,“挑战”星巴克注定是一场持久战。
尽管钱治亚曾表示,目前瑞幸不着急盈利,补贴也没有时间表,但却也未曾透露任何靠补贴吸引来的客户复购率相关的数字。咖啡此前悄然上调北京及上海两地免运费门槛的做法,就普遍被认为是瑞幸补贴收窄的前兆。为防止未来被拖入消耗战而陷入被动局面,如何留存用户,如何尽早盈利,进而为持久战提供耐力,恐怕瑞幸不急也必须得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