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举牌再度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2019年仅过去了7个月,市场上的险资举牌案例就达到了2017年和2018年的全年水平。被“害人精”言论冰封的险资举牌,再度因监管层的鼓励而成为热潮。
有钱、能赚钱、现金流好的地产股,仍然是险资追捧的热门标的。在险资举牌最热闹的2015年底,最具标志性的“宝万之争”,就是两大险资黑马与几大房企之间的明争暗斗。
三年多时间如同白驹过隙,当年最激进的三大险资黑马纷纷折戟,那些被举牌的地产白马们,纷纷掉队。
万科让出房地产老大的位置,“招保万金”演变为“恒碧万融”,金融街从房企二十强,到如今跌落至百名开外,这个名单还包括金地集团、首开股份等……
轮番举牌地产白马
作为保险资金配置的主要渠道之一,所谓的险资举牌一直存在。
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本质上是一家保险公司,但巴菲特却因为投资股票而享有盛誉。
险资举牌,正常情况下的财务投资,并不会引起抵制,反而会因为推高股价而受到欢迎。但是,一旦被瞄准的是一些股权分散的白马股,财务投资就有可能转变为战略投资,进而演变为野蛮人敲门。
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宝万之争”,让险资举牌成为一个全民性的事件。
那几年,险资举牌的主力是安邦系、宝能系、国华人寿、阳光保险等,还有他们的前辈富德生命人寿。
安邦系、宝能系、富德生命人寿,被称为当时最彪悍的三家保险黑马——起点成谜,崛起迅速,打法彪悍,左手万能险开道,右手疯狂举牌上市公司。
它们看中的标的,集中在三个行业,地产、百货、银行,其中以地产为甚。理由很简单,有钱(或者有资产),现金流好。
早在2011年上半年,富德生命人寿就开始从二级市场买入金地集团的股票。那个时候,安邦刚刚站稳,还没有开始满世界收购,宝能系的前海人寿甚至还没有成立。
2012年底、2013年初,富德生命人寿和安邦系开始轮番举牌金地集团,拉开险资黑马争夺地产白马的序幕。
如果说富德生命人寿是最早的地产股大买家,那么,安邦则是最凶猛的那一个。
从2012年的金地集团,到2016年四季度的招商蛇口,安邦系最少举牌了6家地产公司,除了上面两家,还包括金融街、万科、保利地产(600048.SH)、首开股份。如果算上地产相关公司,名单可扩展到中国建筑、中国交建、中国铁建、中国中铁等。
当然,闹得最大的还是万科A(000002.SZ)股权争夺战,最终“参战方”包括宝能系、万科管理层、华润集团、安邦系等几大势力,这一“世纪之战”甚至直接影响了险资举牌的短期走向。
险资黑马选中的这几个标的,当时都是地产行业的佼佼者。
2006年前后,“招宝万金”的说法开始流行,并延续数年,A股最具代表性的四大地产龙头,半数遭险资举牌;其他几家,也基本都在地产30强之列。
富德安邦瓜分金地集团
“宝万之争”初期,很多人不解,为何王石对宝能系举牌的反应如此激烈?
险资的短期利益诉求,会预支公司的长期发展潜力。金地集团(600383.SH)就是典型案例。
金地集团1988年成立于深圳,1993年获得房地产开发权,2001年登陆上交所,当年,公司在房地产行业排名第三。
彼时,公司控股股东为国资背景的深圳市福田投资发展公司,直到上市12年之后的2013年12月,被富德生命人寿取代。
被举牌之前,金地集团股权极度分散,第一大股东持股不到10%,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不到25%。
安邦系和富德生命人寿轮番举牌金地集团,2014年底大致形成如今的股权结构。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富德生命人寿持股接近29.83%,安邦系持股20.43%——两个险资黑马掌舵金地集团,行业绝无仅有。
尽管富德生命人寿和安邦系在金地集团董事会也会有“明争暗斗”,但险资对上市公司的诉求,却都是一样的。
险资股东进入后,金地集团几乎放弃此前重点提及的规模战略,一心求稳。
2013年,金地集团新获取的项目中,有近8成的项目为合作开发,甚至大量项目权益占比低于50%,这一战略延续至今。而在这之前,公司旗下绝大多数项目都为独立开发,即便合作开发,也均寻求控股。
战略调整之后,公司签约金额虽然有不少增幅,但实际结算面积却在减少。
如果说少拿地是为了“把钱留在手里”,那么,险资股东进入后,金地集团分红比例大幅提升,则是“把钱分给我们”。
2011-2014年度,金地集团现金分红分别为3.04亿元、3.58亿元、7.15亿元、5.84亿元,在当年归属净利润中的占比分别为10.08%、10.57%、19.82%、14.61%。
2015-2018年度,公司现金分红分别为18.90亿元、31.60亿元、23.93亿元、27.09亿元,占各期净利润比分别为59.07%、50.15%、34.97%、33.45%。这4年,金地集团共分红101.52亿元,富德生命人寿分得30.30亿元,安邦系分得20.75亿元。
近年,曾经的“招宝万金”之一、地产十强企业金地集团,业绩止步不前,排名一路下滑,2018年跌至20名开外,直到今年才有所回升。
万科如果没能顶住宝能系举牌,结果会不会一样?
地产白马被举牌后集体掉队
举牌成为控股股东,改组董事会,更换管理层——野蛮人敲门的经典三步曲,宝能系没能在万科走通,但还是影响到了房企老大的发展。
王石退休,万科管理层动荡。万科失去灵魂人物王石,就像失去了乔布斯的苹果,虽然靠着老本不至于快速跌落,但锋芒早已不再。
被“宝万之争”拖累的万科,从2016年开始让出地产老大的位置,如今大家对地产龙头的说法是“恒碧万融”。
万科天天喊着地产黄金时代结束,喊着要活下去,郁亮掌舵之后,公司重拾早年放弃的多元化战略,在商业地产、产业地产、长租公寓、商业零售等领域动作频频。
但是,万科在深圳轰轰烈烈的“万村计划”折戟,并承认教育、养老业务在财务指标上差强人意。
后来郁亮自己也感叹,再也找不到像房地产一样赚钱的行业了。
而且,万科曾引以为傲的产品品质,一家房地产企业的安身立命之本,也出了问题。近期,万科负面缠身,住宅产品遭遇投诉维权,写字楼违规变公寓被央视曝光等等。
被险资黑马完全控制的只有一个金地集团,但像万科这样,因举牌而爆发控制权之争,因野蛮人敲门而影响公司业务发展,不在少数。
安邦系与金融街、保利地产、首开股份,宝能系对华侨城A(000069.SZ),都曾引发股权争夺战。
2014年一季度,安邦旗下的和谐健康开始在二级市场买入金融街(000402.SZ)的股票,经持续增持到当年底已持有金融街20%的股份,逼近第一大股东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此后两年,安邦系和金融街投资竞相增持金融街,安邦系一度以30%的持股超过金融街投资,后者因一致行动人北京金融街资本运营中心的持股,让安邦系一直离控股一步之遥。
虽然顶住了安邦系举牌,但金融街的业绩却原地踏步,2015年还能排进房企前20,后一路下滑,直至2019年消失于房企百强名单。
掉队是整体性的,万科、金地集团、金融街、首开股份(600376.SH)等排名下跌,取而代之的是未被险资黑马敲门的中国恒大、碧桂园、融创中国、中海。
历史会重演吗?
几轮举牌风波过后,监管层坐不住了。
2016年底,时任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公开发言中脱稿“发飙”,要求资产管理人“不当奢淫无度的土豪、不做兴风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直指当时如火如荼的险资举牌。
一时间,险资举牌跌至冰点。统计显示,2015年和2016年,A股市场险资举牌分别发生了36起和15起;“害人精”言论发表后,2017年和2018年,A股市场的险资举牌分别只发生8起和9起,且举牌人、涉及金额、标的公司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彼时,富德生命人寿董事长张峻已于2016年初被带走协助调查。很快,对另两家险资黑马的处理也靴子落地。
2017年2月,保监会对宝能系前海人寿进行处罚,撤销董事长姚振华的任职资格并禁入保险业10年。当年4月,安邦掌舵人吴小晖被查传闻开始流传;6月,吴被有关部门带走;2018年2月被提起公诉,安邦保险更名为大家保险集团。
险资黑马轮番跌落,低调求生。
前海人寿在其年度信息披露报告中明确,“坚持‘保险姓保’的政策导向,把转型升级、回归保险主业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斑马消费发现,富德生命人寿和前海人寿,在资金配置中均大幅缩减了股票的比例,取而代之的是理财产品、股权投资、企业债券等。
遭受重创的险资黑马,业绩也一落千丈。
2018年底总资产达4639.28亿元的富德生命人寿,连年亏损。该公司2015年营业收入1081.15亿元,归属净利润52.13亿元,2016年-2018年,营业收入整体呈下降趋势,净利润分别为-50.61亿元、-7.79亿元、-5.01亿元。
前海人寿2018年底总资产为2403.07亿元,当年营业收入644.05亿元,同比增长29.77%,归属净利润7.31亿元,同比下降51.43%。
安邦系旗下安邦人寿、安邦财险、安邦养老、和谐健康等公司,直到现在都没有披露2017年和2018年的年报。
但是,谁能想到,冰冻仅持续不到两年。2018年10月,监管部门鼓励险资入市,到现在9个月时间,最少有9家上市公司被险资举牌。
地产股仍然是举牌热点,中国平安入股中国金茂成为标志性事件。实际上,中国平安在房地产市场已低调推行其“二股东策略”多年,在碧桂园、融创中国、旭辉控股集团等公司身上屡试不爽。
不过,这种水乳交融的局面,能维持多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