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海迪士尼乐园再次因为禁止游客自带食品等管理规定而被告上法庭。
上海华东政法大学大三学生小王于今年1月到上海迪士尼乐园游玩,在入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强制翻包检查,并被迫丢弃饼干等自带食品。今年3月,小王将上海迪士尼乐园告上了法庭。小王提出两点诉讼请求:一为确认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格式条款无效;二为请求上海迪士尼乐园赔偿原告损失,包括原告在迪士尼乐园外购买却因被告不合理规则而被迫丢弃的食品的费用。目前该案已开庭审理,但尚未判决。
事实上,这并非上海迪士尼乐园第一次因相关管理规定引发争议和诉讼。2018年8月,上海迪士尼乐园也曾因类似原因被提起诉讼,不过法院并未受理。那么,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自带食品是管理需要还是霸王条款?上海迪士尼乐园宣称禁带食品与大多数主题乐园和其亚洲乐园相关规定一致,是否能成为其禁带食品入园的合理化依据?
资料图。中新社记者汤彦俊摄
禁止游客自带食品是管理需要还是霸王条款?
小王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为了经营利益或以园内卫生问题为借口来实施禁止游客携带食品入园的规定,是一种霸王条款,直接侵犯了消费者权益,侵害了公众利益。那么,从法律上来看,这到底是不是霸王条款呢?
北京市炜衡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汪高峰在接受中新经纬客户端采访时表示:“禁止带食物入园是霸王条款,侵犯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6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一些条款。
上海迪士尼乐园的相关规定和餐饮业此前一直存在的“禁止自带酒水”极为相似。2015年,最高人民法院曾确认餐饮行业中“禁止自带酒水”属于服务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消费者可请求人民法院确认霸王条款无效。
汪高峰还表示:“为了经济利益有不少经营者这样做,我觉得没必要一刀切,因为游乐园毕竟是公共场所,只要不带违禁品都可以入园,可以参照公立公园的相关规定,在价值方面取得平衡。”
对于小王在入园时被园方工作人员强制翻包检查的问题,汪高峰认为,在没有获得本人授权或者法律规定有权机关或者有搜查令的情况下企业无权翻包检查,这是侵犯隐私权的。
园区食品价格偏高是否符合规定?
上海迪士尼乐园禁止游客自带食品之所以饱受争议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园区内的食品价格偏高。
一根雪糕40元,一个牛肉汉堡85元,爆米花65元一桶,一瓶外面卖3块钱左右的可乐价格售价20元……如此高的差价也让不少网友大呼“买得起门票,吃不起饭”。
有网友认为,上海迪士尼乐园这种行为是“店大欺客”。
中央财经大学教授苗月新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这样确实有点店大欺客。”苗月新认为,如果仅仅就是销售,没有其它的增值服务,或者在特定场景下消费,这个价格就偏高了。
目前,中国已经出台了关于公共景区门票价格的指导意见,但是对于景区内的商品并没有一个特定的价格指导意见。苗月新建议,对园区内的一些消费应该适时出台指导意见,避免部分商家店大欺客。
苗月新同时表示,事实上,上海迪士尼乐园引发的管理争议事件对消费者的消费和其自己的经营都不是太好,因为有一个品牌形象的问题。“你不让大家带东西,买你的东西价格又定那么高,那是不是给大家带来了消费的不方便?自己的品牌形象也会下降。商家应该通过服务来赢得顾客对品牌的忠诚,而不是通过价格。”
中国旅游研究院国际所所长蒋依依则认为,能够在园区里提供更多价位的食品和物品的选择,可能是上海迪士尼乐园下一步需要努力的地方。
与大多数主题乐园一致能否成其合理化支撑?
关于禁止自带食品的问题,上海迪士尼乐园回应:关于外带食品与饮料的规定,与中国的大部分主题乐园以及迪士尼在亚洲的其他目的地一致;如游客自己携带饮食,可在乐园外的休息区享用。
不过,据了解,迪士尼在全球共有六个乐园,位于美国和法国的乐园都没有禁止带入食品的相关规定,仅有亚洲乐园有相关规定。如此双标也引发巨大争议。
汪高峰对此表示:“双重标准没有合理性,中国人的素质并不低。双重标准体现出迪士尼的偏见。上海迪士尼乐园应当按照实际积极回应消费者的需求,不能依仗自己的品牌而蛮横,不然可能会丢掉市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也认为,双标是对于亚洲地区游客的区域歧视。“客观看,亚洲区域游客选择自带食物的比例比欧美游客更多,一定程度影响乐园的餐饮收益。迪斯尼应该根据亚洲游客的消费习惯去改进服务和管理方式,以更适应并激发亚洲游客的关联产品和服务消费需求。而不是通过双重标准,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游客被迫消费。”
另外,从另一方面来讲,假定大多数主题乐园都执行类似规定,这就可以成为上海迪士尼乐园禁带食品入园的合理化支撑吗?这又是不是另外一种行业营收的潜规则呢?
吴丽云对中新经纬客户端表示:“从消费者选择权益的角度,这个规定并不合理,虽然国内很多主题乐园有此规定,但存在并不代表合理。”
“中国有部分主题乐园限制自带食物,使其成为一种行业潜规则,导致更多企业加入,将不合理变成行业广泛采用的隐性规则,但却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以及私有物品的隐私权(翻包)。”吴丽云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