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量商业面临招商困境 人气是商业成败的标准

   2007-09-19 9200

  除了新光天地900多个国际国内一线品牌在2007年4月全部开张营业外,近两年北京极少有能够整体开业的商业项目。 

  这种情形在消费者看来是不乐观的,但在专业人士看来却并不稀奇,据DTZ戴德梁行商铺部董事聂绮冰介绍,主力店和次主力店的谈判周期、国际品牌和国内品牌的准备期、不同种类商业的装修时间都有着极大的不同,所以,同一商场内各类商业之间相差3~6个月实属正常。 

  据此规律,很多大型的综合商业项目分期开业就可以得到解释。比如北京的万达广场,新世界彩旋百货和沃尔玛的开业时间相差3个月;世贸天阶自去年圣诞节开业以来,陆陆续续开了100多家店铺。 

  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商业项目都属于这种正常情况。由于近些年投入市场的商业项目众多,而商家有限,加之散售型商业本身就存在招商问题,导致项目大部分空置。而其中招到商家尤其是优质主力店的时候,经常会在只招到主力店的情况下,主力店率先开业。 

  以第三极文化中心为例,该项目位于中关村西区,第三极书局是第三极文化主题商场的自营主力店,位于“第三极”的四至七层,经营面积1.6万平米,2006年7月15日开业,在文化圈内谓声名鹊起。但在招商运作上却不理想,第三极的1~3层是各小品牌的专卖店,如眼镜店、咖啡店、工艺品店、美容美发等,业态比较杂,缺乏高档品牌的加入。 

  第三极仅仅是众多散售型商业项目中的一个,而第三极有海淀区政府牵头的文化主题商场的保驾护航尚且此等光景,其他项目的前途又知多少呢? 

  主力店率先开业的项目往往都是体量过大的商业,比如今年3月开业的美罗城百盛和2006年4月开放步行街的中关村广场。 

  中关村广场位于中关村西区东南角,是一个拥有20万平方米的大型综合体商业。由大型超市、百货店、影院、大型美食餐饮店,精品专卖店和商业步行街六部分组成,分几批开业。2004年3月大型超市家乐福率先开业;2006年1月25日,中关村商务中心区商业步行街开张;2006年4月中关村广场购物中心开始试营业。 

  虽然主力店的先期开业并不能说明商业运作的失败,但人气却是检验商业运营的唯一标准。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日益积累的客流,中关村广场已经渐渐步入正常经营。但同样是大体量位,位于东四环中路15万平方米的美罗城,则还没有熬到这样的人气,东四环百盛开业半年,人气可用清淡来形容,品牌的档次也明显逊于复兴门百盛。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92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