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消费引力升级 上半年328家首店落户北京

   2019-09-27 北京商报 记者 陈韵哲6980

9月26日,由北京市商务局、海淀区政府主办,北京品牌协会、海淀区商业联合会承办的北京国际品牌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并发布《2019北京国际品牌发展报告》。

总体看,北京已成为国际品牌进入中国的首选门户城市,知名一二线品牌几乎皆有入驻,未来高端小众品牌,新晋潮牌及国外优秀独立设计师品牌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2019年上半年,共有328家品牌首店落户北京,其中国际化品牌54个,来自美国、日本、意大利等15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目前,国际一线、二线和轻奢的各种品牌在京均有门店分布,一线品牌门店更多分布在较为成熟的商圈。

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孙尧出席研讨会并致辞表示, “品牌”二字,既代表了企业的商业价值,也代表着消费者认可的服务与口碑。

近年来,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国际品牌入驻,提升城市吸引力,推动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2018年出台的《北京国际消费枢纽城市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到2022年将北京打造成为特色突出、品质高端、功能完善的国际消费目的地”这一目标,“建设国际顶级品牌的集聚中心”是其中一项核心工程。今年出台的《关于鼓励发展商业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从开启首店服务“绿色通道”、助力品牌选址推广、提升品牌引进效率等方面给予品牌企业支持。

同样是今年出台的《北京市商业服务业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则提出,将用三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打造22个高品质商圈,通过一圈一策、分批推进,形成各具特色的商圈、商业街和街区,为不同行业、不同定位、不同特色的国际和国内品牌拓宽选择,助力品牌更好地聚集、孵化、发展。

“今后,将在贯彻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为商业企业做好服务,以更新、更优、更便利的政策,为国际品牌提供更加宽松和包容的发展环境。”孙尧指出。

近两年,众多国际时尚品牌将首店设在北京。《2019北京国际品牌发展报告》显示,从分布来看,国际一线品牌主要分布于北京核心商圈内的顶级商场,北京SKP、国贸商城、三里屯太古里北区、王府中環、半岛酒店等都是国际大牌云集之地;二线及轻奢品牌则分散于京城各大商圈及奥特莱斯;潮牌及设计师品牌目前门店数量较少,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从国际品牌门店整体数量来看,北京和上海难分伯仲,在品牌精品店和旗舰店数量上,北京以539家领先于上海的521家。但一线品牌和潮牌设计师品牌门店数量,上海略领先。

随着国人时尚消费风向转变,国际品牌在京发展状况也呈现明显分野。《报告》根据各品牌所属上市公司披露的2019年上半年财报数据梳理的品牌在亚太市场表现显示,爱马仕、古驰、迪奥、博柏利等国际精品品牌增速明显,为8%-20%;运动品牌如Lululemon、安德玛、阿迪、耐克等也都有较显著的增长。但优衣库、H&M、ZARA等快时尚增长放缓;轻奢品牌除鞋履外,基本上增速都有较严重的下滑;潮牌业绩则表现突出;高端小众品牌增长最快,目前已入驻北京的国际高端小众品牌,平均年业绩增长率在70%-90%,未来发展机会最大。

要客集团CEO、要客研究院院长周婷认为,高端物业供应紧张,道路过于宽阔,商业资源聚集度较低,大型商业设施过于集中在中心城区,偏远郊区缺乏大型优质商业设施等问题目前北京时尚商业发展的部分瓶颈所在。弥补这些短板,可以通过打造具有北京特色的“第五大道”和“香榭丽舍大街”等大型知名商业街区,提高商业聚集度。针对郊区商业设施欠缺,可发展区域性生活方式产业,如建立英国生活方式馆、意大利美食中心等,为郊区引进国际品牌,满足周边居民的消费升级需求。此外,北京还可以更多打造兼具艺术、文化、时尚特性的新型展览展示中心,为国际品牌提供更多品牌展示和活动场地,对于吸引国际品牌入驻北京,将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杉林文旅创始人蒋蓉结合当前国内夜间经济发展现状指出,北京可借鉴日本“夜间观樱”、曼谷暹罗天地和首尔“夜猫子夜市”等,将商业与文化、旅游融合,利用夜间经济产品打造品牌,培育有特色的夜生活街区和大型文娱中心区,繁荣夜间经济,助力消费升级。

标签: 北京 首店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698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