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时便利店首次披露换血现状 将考虑区域扩张

   2019-11-18 北京商报 记者:闫岩 赵驰147410

去年末因资金问题临近倒闭的本土便利店品牌全时正在迎来新生。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市场发现,全时便利店已经全面恢复营业,商品、员工也都陆续就位,与此同时,全时还接连开出新店。

山海蓝图方面独家回应北京商报记者,“新股东”山海蓝图购买全时资产以后,在运营战略和人员架构上已经做出调整,目前稳定经营,未来不排除向其他区域进行拓展。

事实上,一年多以前资金链的突然断裂曾使得全时便利店货架全空、几近倒闭。熬过一年时间,全时便利店在新资本的注血下陆续回生。不过,全时将要面对的是更加激烈的便利店市场。

全时再出发

一周前“三店同开”的全时似乎在宣告已经走出困境,从门店的恢复运营来看也确实如此。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走访北京多区域内门店发现,全时便利店已经陆续正常营业,零食、水饮、快餐、鲜食等全品类商品也都重新上架。

全时门店的货架空置到铺满商品的,也表明了全时在新股东操盘下,正重新就位。山海蓝图相关负责人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自山海蓝图接手全时资产以来,已经完成了基础运营、团队架构、品牌战略的调改与升级。

“全时过去的发展战略是以快速扩大规模为主,现在我们更加注重经营。”据透露,山海蓝图在全时的商品采购、门店经营、物流配送、财务支持、系统软件支持等方面都有所升级。在人员架构方面也做出调整,新组建的经营团队在零售、快消领域及供应链领域有多年经验。

实际上,一年多前,全时便利店因母公司“复华商业”资金问题而出现缺断货现象,甚至有不少门店出现关闭情况,其兄弟品牌“地球港”、“全时生活”也相继关门停业。在此之前,全时一度是北京门店规模最大的便利店头部品牌,也被称为“最像711“的便利店。

不过,“复华商业“资金问题导致的败局已经告一段落,全时在山海蓝图入场后准备再次出发。山海蓝图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原有的门店规模基础上,全时会继续新开优质门店。与此同时,也会在商务合作、新技术运用等业务上进一步拓展。“有可能的话,我们将尝试着向其他区域进行拓展。”

新东家浮出水面

从2018年下半年出现缺断货现象开始,外界关于全时卖身的对象就一直有种种揣测,物美、苏宁、雀巢等零售商曾都先后被曝出与全时洽谈。

今年1月,全时华东、重庆两地共94家便利店转手罗森。“北京全时便利”、“天津全时便利”、“成都全时便利”三个微信公众号也完成微信认证,背后接盘者“山海蓝图”浮出水面。

山海蓝图相关负责人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山海蓝图通过收购了“全时”商标、软件系统及门店资产,并与门店业主换签了房屋租赁合同。“山海蓝图仅收购全时的便利店品牌及门店,与原全时体系下的投融资业务及债权债务无关。

”据该负责人透露,全时联盟把各地的便利店资产单独进行剥离出售,其中重庆地区的门店出售给“罗森”,长沙地区的门店由“珊珊”接手。山海蓝图则斥资近3亿元人民币,收购了原北京全时联盟便利店有限公司旗下的“全时”品牌及北京、成都、天津、廊坊四个城市约500家便利店门店。

与罗森、7-11等熟悉的零售面孔相比,“山海蓝图”这家于2018年末才刚刚注册成立的企业尚未对外有正式的亮相,近一年来外界对于“全时便利店”的生死存亡究竟如何仍有不少怀疑,对于“山海蓝图”这位新东家的背景也知之甚少。据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山海蓝图的股东均为厦门银鹭集团的创始股东,后又创立山图酒业,主营法国原瓶进口的葡萄酒。

从快消品供应商到涉足便利店行业,山海蓝图入局全时背后是对零售终端的野心。“做快消品品牌的企业都有终端情节,比如说统一与7-11,康师傅与全家。”山海蓝图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从零售业发展趋势来看,便利店是未来非常重要的服务终端,这也是大家纷纷争夺这一市场的原因。因为便利店将不仅是传统的零售渠道,而是可以搭载各种各样的服务,各个业务可以想象的空间都很大。

对于供应商来说,本身经营也面临着种种压力,在这种情况下,自然也希望能在渠道端有更多的控制权或话语权,让自己的产品有更稳定的渠道,同时谋求新的增长点。

值得注意的是,山海蓝图手中不仅布局了全时便利店,还入股投资了福建区域市场领先的见福便利店,以及中部地区的品牌珊珊便利店。

根据企查查信息显示,山海蓝图”大股东蔡学彦同时持有见福便利店3.2%股份,珊珊便利店的大股东黄石瑞杰(天津)企业管理咨询合伙公司背后则有蔡学彦持股21.82%。

本土品牌战局再升级

自去年以来,北京便利店市场竞争一直在加剧,既有好邻居大规模放开加盟,便利蜂宣布门店数破千家。相对于日系便利店的一贯低调,本土便利店品牌正掀起越来越大的波澜。对于经历“阵痛”的全时来说,在新股东接手后,也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压力。这种竞争来自于本土同行的强势扩张,也来自于迫切需要突破的自身业务。

精益零售理论创始人龚胤全表示,从市场环境来看,国内便利店的竞争格局目前呈现三种势力。

一是以7-Eleven、全家、罗森为代表的日资便利店,优势在于成熟的便利店运营体系及鲜食开发供应链,劣势是对中国国情、文化适应性差,尤其是在中国本土地方小吃的开发上滞后,日式的寿司饭团并不适应中国;

二是以中石油昆仑好客、中石化易捷、美宜家为代表的本土旧零售便利店,优势在于深谙中国国情与消费文化,劣势是管理体系成熟度有待加强;

三是以苏宁小店、便利蜂等为代表的本土新零售便利店,优势在于科技驱动业务创新,劣势在于快速扩张依靠资本输血且人才体系沉淀不足。

而对于本土便利店自身来说,也面临着管理体系相对薄弱、原创商品及服务开发能力不强,以及企业信息化与数字化能力不足等问题。

龚胤全认为,便利店在未来会全面转向制造型零售业,以原创商品及服务开发作为差异化竞争手段。

另外,数字化转型也会成为零售企业的必答题,便利店企业不应该是单纯的实现IT自动化,而是要将人的知识创造能力与IT技术相融合,类似于丰田汽车那样有人字旁的IT自动化。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4741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