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文化遗产是历史的波涛,推动着现代文明的前行。如今,许多曾经蒙尘的古城古街、文化遗产都随着城市更新改造,重新绽放了光芒,不仅唤回了人们对城市传统文明的回忆,也为商业地产破圈发展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
不论是话题爆表的《乘风破浪的姐姐》还是频上热搜的《三十而已》,都印证了今年的风向标——“姐姐风”。透过“姐姐”现象能够看出,相较“妹妹”,“姐姐”代表着更丰富的阅历、更厚重的底蕴、更饱满的人设……
而从潮流风向、热搜话题的转变,都不难看出潮流是个轮回,不仅是“姐姐”们开始发光发热,近年来汉服、国潮、国产动漫IP等传统文化也重新开始引领潮流,甚至成为购物中心等商业体的头部流量。
传统文化成为年轻人追求个性的表达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大众对文化的强烈认同感,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喜欢、认同传统文化,也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为传统文化而消费。
据笔者了解发现,不少年轻人的想法开始转变。“在以前,提及传统文化,很多人会认为都是老年人喜欢的东西,是老土的、落伍的。但在今天看来,这样的想法反而变成了落伍的表现。”
这个现象的出现,也说明了以城市传统文化为基础的历史文化街区开始复兴了。以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以旧修旧”的小河直街仍保留了传统江南水乡的风格,这里是杭州具有百年历史的古老街区,但却最受文艺青年喜爱,每周打卡数次。
据《在数字活中拥抱传统——2019 数字新青年研究报告》显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传统文有着浓厚的兴趣,数据指出,在受访的青年中,有近9成的年轻对传统化感兴趣,在了解传统文化的方式选择上,80.5%的年轻通过络媒介了解传统化。
随着传统文化贴近生活,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衍生品流行起来。从故宫口红、故宫服装,到汉服文化节,再到《我在故宫修文物》、《舌尖上的中国》《国家宝藏》等纪录片、综艺节目, “国潮”正在成为年轻人眼中新的时尚潮流。
“中国元素”成为新潮流 文化IP引客流
“国潮”是传统文化基因与当下潮流融合的新时尚。“国潮”盛行的背后,是传统文化的回归,以及新一代消费者对传统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国潮”的内容在历史、文化、传承的基础上,又不缺少当下流行的潮流元素。
在消费领域,“中国风”设计一直都存在,其作为“国潮”大范围对消费产生影响,背后是国潮早已经深入到商场的多种业态之中,这已经成为实体商业在布局业态与打造场景体验时的一种趋势。
在“国潮”主题的场景打造过程中,无数丰富复杂的元素应该包含其中,中国文化、中国美学、中国精神、中国智慧等,这些元素在“国潮”场景的打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素材为国潮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艺术素材,成为“国潮”场景打造的来源和基础。
以小河直街为例,小河直街的改造中仍然保留了很多“中国元素”。修葺一新的仿古江南小楼,白墙青瓦、雕花木柱、青石街面等元素将中国传统老城的场景建造起来,从细节中能够感受到江南水乡的影子,也正是这些中国元素的应用呈现,能让人回到一种安静的小桥流水人家的氛围,感受到不一样的美好。另一方面,小河直街的商家业态包含很多文创工作室、传统手作坊,这种业态形式与老城场景能够进行文化连接,在小河直街能游逛的时候,不会造成场景氛围的脱离。
此外,除了“中国”的元素之外,随着对于“国潮”的深入细化,“国潮”内容也开始和属地文化、各阶层群众结合起来,让当地的消费者具有文化使命感,更容易得到当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关注。
上海世纪汇广场打造以老上海为主题的街区“1192弄”,从十六铺码头到洋行仓库,从有轨电车、老式黄包车到灯红酒绿的十里洋场和老式斑驳的石库门砖瓦,整个街区通过将传统老上海元素融入现代街区,从建筑和场景风格方面尽力还原老上海特色与风情,创造了一个情景化的体验空间。
而位于北京王府井百货大楼地下二层的“和平菓局”是以“老北京”为主题打造的一个场景沉浸式体验空间。这座“被复刻”的“老北京城”还原了老北京最朴实无华的老北京市井生活,青瓦灰墙、胡同巷口承载着最地道的北京味道,吸引了更多北京本地客群。
小结
追逐潮流的背后,是对关注度、话题度的需求,不论是姐姐文化,还是国潮主题都是这个时代下的映射。
如今“国潮”盛行,是消费者在传统文化中追寻自我个性的彰显,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结合越来越深入人心。对于购物中心来讲,如何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推陈出新、玩出“国潮”新花样,是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只有深入理解新消费诉求,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脉络,才能看清未来,把握“爆款”的脉搏。
不做追赶“爆款”的复制者,而是走在浪潮之前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