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说今年最具争议的估值,Manner一定名列其中。
从2020年12月至今,Manner已完成4轮融资,而资方也为H Capital、Coatue Management、淡马锡、美团系的龙珠资本、字节跳动等明星资本。在5月龙珠资本投出2亿美元后,Manner咖啡的估值已经超过20亿美元。
Manner门店情况
根据极海品牌监测平台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19日,Manner已在全国6省份(含直辖市)的6座城市,仅拥有门店190家。实际上,Manner从2019年提速扩张至今,它已成为全国连锁精品咖啡门店数第四的品牌,所有门店均为直营,而上海地区门店实现全部盈利。
奇葩的是,在资本疯抢Manner的时候,外界几乎还不认识它。很多人问:Manner是什么?Manner就是卖咖啡的,那它的商业模式有什么可圈可点之处?
可当外界回过神来关注它,甚至还在琢磨它的时候,Manner首位投资方又出走,为它留下悬念阴影:如果Manner未来可期,为何今日资本会突然“放弃”?
01
Manner仅用6年,跑出高估值
2015年,热爱咖啡的韩玉龙、陆剑霞夫妇在上海开了第一家Manner——一个只有2平米的窗口小店,主打“街头咖啡”,售价10~25元之间。在当时,上海独立咖啡馆的数量是3500家。
起初,Manner咖啡每杯定价10-20元之间,自带杯子买咖啡还能每杯减5元。没想到,“自带杯子减5元”从第一天开张起就成为了“出圈logo”。
此后,更刮起了一阵“带着星巴克的杯子去Manner买咖啡”的时尚风,然而经营三年时间,Manner也只开了几家门店。
Manner核心的竞争力就是咖啡好喝,如此简单。但咖啡好喝如果赢得了上海市场的认可,就意味着在产品上它已经具备打开全国市场的能力。
创始人韩玉龙想走小而美的独立咖啡馆路线,起初根本没有做精品连锁的想法。因此也就被投资方所忽略。韩玉龙极其坚产品质量,而非门店扩张。他反复表示:Manner的定价是希望更多人可以喝好咖啡,即便工薪阶层也能享用得到每天一杯的好咖啡,普及咖啡。
然而2018年,“风投女王”徐新拿下了manner,当年10月今日投资帮助Manner完成了首轮8000万元融资,徐新正式和Manner深度绑定,故事开始另一个走向。
徐新的想法很直截了当:为什么你一喝咖啡就想到星巴克?因为你到处都可以看到它,所以开店是一个解决方案!
今日资本入场之后,Manner门店面积升级至20-30平方米乃至50平,并且陆续新增烘焙工厂、轻食店等超200平方米新型店;门店数量也增长得陡峭,3年时间增长毕竟20倍,并且预计今年年底达到500家。
除了门店越开越多,Manner融资步伐也密集了,节奏以三个月为单位。公开报道显示,2020年12月,Manner完成1亿美元融资,投资方是H Capital和Coatue Management,投后估值超过10亿美元;2021年2月,淡马锡入局,投后估值达到13亿美元;2021年5月,龙珠资本进场,投后估值超过20亿美元。
前几轮融资似乎也带着很强的徐新意志。有媒体报道,有多位投资人透露,H capital、Coatue和淡马锡参与的两轮融资并未对外开放,均由徐新亲自主导完成,算是“朋友圈融资”。
02
Manner选址看点在哪儿?
相比融资奇迹,Manner令人好奇的地方还有它的商业模式。Manner为什么可以在既不做高额补贴,又不做线上订单的情况下,持续实现单店盈利?
Manner在上海的部分门店分布
从选址上看,我们截取Manner在上海中心区域的门店分布,发现其选址多为商业街写字楼下人流量大的沿街商铺,或白领、年轻人聚集的商圈购物中心。而且会多个聚集,甚至相邻一条马路对立的情况也不少。
Manner(红)VS星巴克(蓝)在上海的部分门店分布比对
Manner(红)VS星巴克(蓝)在上海的部分门店分布比对
而比对星巴克(在营864家)在上海的分布,几个人流聚集的沿街档口,Manner的选址又毗邻星巴克。
据悉购物中心店中,Manner门店面积多为10平米左右,虽然部分门店配有桌椅,但仍以购买带走为主要消费场景。再加之据《晚点LatePost》报道,Manner的毛利率在50%以上,这个数字和星巴克相似,因此在既有星巴克也有Manner的片区内,Manner应该比星巴克更具有盈利优势。
然而,资本的介入对Manner来说,亦喜亦忧。
03
Manner未来该往何处去?
今日资本对公司的风格一向是持股并重仓至上市,如京东,以及即将上市的叮咚买菜。为什么今日资本没等到Manner上市?
有消息称,今日资本与Manner创始人在经营上分歧较大。韩玉龙甚至表示,若今日资本不退出,他就再造一个相同定位的新品牌。
也有说法称,在今日资本内部,原本就将Manner咖啡的风险等级划至最高,此时在估值超20亿美元的时候出手正是原定的做法。
Manner门店城市总数排名
从极海品牌监测来看,Manner目前进入驻了上海、深圳、北京、苏州、成都和厦门,且85.79%的门店在上海,而之所以能在上海盈利,是因为它依旧以街边店为主,房租较低。
可这种打法如果移植到北京,都知道北京的交通状况和便利店的生存图景,连锁街边店本身就遭受地域上的极大挑战,实际上Manner的购买场景就被限制了。
它最好是日常吃饭或上班途中的顺手便能购买到的,那么购物中心店的选址在一线城市能压缩多少成本呢?如果对标办公区域,写字楼密度、年轻白领数量,以及周边的餐厅可圈点的地方又有多少呢?
再加上,即便在上海Manner目前没有开通任何的外卖服务,所有订单数入口只有线下门店,扩张就会进一步受限。
我们只是从门店选址上思考,更多的还有扩张后的产品标准化、营销等等问题。如今,Manner已经走上了全国扩张的道路,同时积极拓展产品线,除了开发全麦无花果、可颂等多款面包产品,旗下还拥有手冲壶、咖啡随行杯等MANNERLIFE系列品牌产品。
一切仍未明朗,Manner的热度高居不下,而此时今日资本退出,预估这波套现也有7亿美元,相比两轮数千万的投资,有人稳赚不亏,带出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