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HO中国每一次股价大幅波动,都会引起外界对其收购事项的猜想。
无论是和黑石的每一次交易,或是和高瓴等传出绯闻,SOHO中国的股价均起起伏伏。
去年两度消息落空,有投资者甚至称,希望SOHO中国能够直接宣布私有化,而不再只是宣布在跟谁谈私有化的故事。
直至今年6月SOHO中国最终和黑石敲定交易细节。黑石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投资SOHO中国,以要约的最高现金代价236.58亿港元(约合30.48亿美元)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但目前,这一交易仍处在交易申报(反垄断审查)阶段。
7月29日,SOHO中国盘中跳水一度跌逾31%,收盘报3.02港元,跌19.89%,市值157.03亿港元。市场开始猜测,是否这场要约收购进展不顺利?
暂未获审批
该笔交易最新的动态还停留在7月初。
7月6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其将延迟寄发综合文件有关此前黑石要约收购事项。
公告显示,因达成先决条件及编制并落实将载入综合文件的若干资料需要额外时间。此外,独立财务顾问亦需要更多时间。
因此,SOHO中国已向执行人员申请同意,而执行人员已表示有意将寄发综合文件的最后期限延长至先决条件达成或获豁免后七日内或2021年12月31日(以较早者为准)。
就联合公告所载的先决条件而言,要约方已向市场监管总局提交相关申报文件及材料。截至公告日期,概无先决条件已经达成。
很显然,这笔几经曲折的交易进行得并不顺利。“概无先决条件已经达成”说明市场监管总局目前并未批准这一交易。
综合市场消息得知,这一交易目前处在交易申报(反垄断审查)阶段。根据反垄断法规定,收到有关公司的文件后,三十天内作出初审决定,决定是否需作进一步审查。
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到,根据相关规定,市场监管总局在进行经营者集中反垄断审查时,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五个方面。
一是评估市场控制力,可以考虑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市场份额、产品或者服务的替代程度、控制销售市场或者原材料采购市场的能力、财力和技术条件,以及相关市场的市场结构、其他经营者的生产能力、下游客户购买能力和转换供应商的能力、潜在竞争者进入的抵消效果等因素;评估市场集中度时,可以考虑相关市场的经营者数量及市场份额等因素。
二是评估集中对市场进入的影响,可以考虑经营者通过控制生产要素、销售和采购渠道、关键技术、关键设施等方式影响市场进入的情况,并考虑进入的可能性、及时性和充分性;评估集中对技术进步的影响,可以考虑经营者集中对技术创新动力、技术研发投入和利用、技术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影响。
三是评估集中对消费者的影响,可以考虑经营者集中对产品或者服务的数量、价格、质量、多样化等方面的影响;评估集中对其他有关经营者的影响,可以考虑经营者集中对同一相关市场、上下游市场或者关联市场经营者的市场进入、交易机会等竞争条件的影响。
四是评估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可以考虑经营者集中对经济效率、经营规模及其对相关行业发展等方面的影响。
五是评估集中竞争影响,还可以综合考虑集中对公共利益的影响、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是否为濒临破产的企业等因素。
有分析指出,无论从哪个方面看,SOHO中国通过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SOHO中国就几栋大楼,应该不会涉及垄断。”
艰难“卖卖卖”
至目前,审查结果暂未公布,股价却已有所反应。7月29日,SOHO中国盘中跳水一度跌逾31%,收盘报3.02港元,跌19.89%,市值157.03亿港元。
市场开始猜测,是否要约收购进展不顺?实际上,在2019年项目出售传言之后,市场就流传着潘石屹将私有化的传言。
2019年10月消息,SOHO中国计划至少出售其北京、上海9栋写字楼中的8栋,交易价格可能高达80亿美元(约624亿港元)。彼时正向潜在买家商谈,首批出售项目价值高达30亿美元。当时涉及到的买家,正是几经波折收购SOHO中国的黑石。
从资产标的看,SOHO中国传闻出售的写字楼项目均位于北京、上海位置较好地段,都是外资眼中的优质资产。
一位分析人士在接受观点地产新媒体采访时指出, 外资都是大资金,低成本、长周期的资金,这种资金在中国只能买写字楼和商场。
“投资5年、10年,无论物业价值变化如何,只要投下去了,管理费就收到了。”
2020年3月,SOHO中国首次公告,黑石集团向SOHO中国提出私有化,当日SOHO中国股价大涨近40%,最高价为4.17港元,创52周新高。
资本市场显然对这一交易抱有极大期待,不过,在谈判进行5个月后,这一交易因疫情原因及债券市场动荡因素告吹,同年8月13日,SOHO中国发布公告称,终止早前要约私有化事项。
2020年末,有消息再称私募股权投资公司高瓴资本正与SOHO中国洽谈私有化,交易价值或超20亿美元。
伴随着的是SOHO中国股价再次暴涨,11月13日下午股市开盘,SOHO中国的股价在半小时内一度暴涨40.61%至3.22港元/股,重返SOHO中国于8月13日宣告黑石私有化失败之前的价位之上。而在高瓴资本回应无意私有化后,SOHO中国股价涨幅迅速收窄。
自从潘石屹将SOHO中国摆上货架,其股价始终与私有化动态紧密相关。
最终,潘石屹还是选择将SOHO中国售予黑石。
根据6月16日公告,黑石发出全面收购要约投资SOHO中国,以取得SOHO中国的控股权,要约价格为每股股份5港元,要约的最高现金代价约为236.58亿港元(约合30.48亿美元)。
交易完成后,潘石屹家族通过信托基金将继续保留9%的控股权,SOHO中国也将继续在港交所上市。
两次要约收购中,交易对象是相同的,价格是不同的。要约价格由6港元/股折让17%至5港元/股。另外,与之前私有化退市不同,此次全面要约收购之后,SOHO中国还将以上市公司身份存在。
潘石屹急着出售,黑石以打折价拿到了优质的一线城市核心资产。但是否能成功要约收购,却仍是未知。
很显然,潘石屹去意已决。若本次要约收购未通过,他则需要再找到新的买家重新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