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艳姐team
地产寒冬一到来,为了解决已经面临或者即将迎来的流动性危机,原本倍儿香的物业公司瞬间成为了无数房企的“套现工具”,被一一抛售。
当下的收并购市场,地产层面没成几桩大生意,物业公司之间的交易却进行得如火如荼。
而在这场物业并购潮中,最大的买家和赢家实属万物云和碧桂园服务,还有最近刚刚收下了第一服务的融创服务。
而这三者之中,唯有万物云迟迟未上市。
虽然大家都知道万物云迟早会上市,只是一切都比预期的来得更早。
11月5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称,拟分拆万物云于港交所上市。
去年10月,万科物业正式更名为万物云,整体形成了 Space、Tech 和 Grow 三大模块,原本的“万科物业”只成为了一个针对住宅社区服务的品牌,与之并列的还有其他六大品牌,分属三大板块之下。
万物云整体显然是想下一盘大棋,要用科技手段打造一个开放式物管赋能平台。
这么大一盘棋,本应慢慢琢磨慢慢下。在过去,万科针对物业上市的话题态度也一直有些暧昧。郁亮每次回答万科物业上市的问题,答案都在变:
2018年,郁亮说“我就不上,我怕资本市场把我们引导坏了”。
2019年,郁亮说“一定要等到万科物业成为城市服务商,区别于传统的物业公司,才会让其上市”。
2020年,郁亮说“万科物业一定会上市,但时间还没确定”。
2021年,郁亮说“我们物业服务,我们一定会让它上市的,这点放心,但如果我们只是传统意义上的物业管理服务,我觉得多一家上市公司、少一家上市公司并不重要,但如果我们是一个城市服务商,我觉得会变得很重要。在这方面我们也在不断取得进步,我们进入了更多城市提供城市服务,内部协同的像朴邻渠道也在更加完善。我们会考虑在未来适当的时候给它做上市安排,但目前还没有上市计划。”
在今年6月底的万科2020年股东大会上还是“目前没有上市计划”的万物云如今却将踏上分拆上市的旅程,并且值得注意的是:此时万物云距离郁亮所说的成为“城市服务商”还有一定的距离——截至今年上半年,万物云实现的103.8亿元营收中,智慧城市服务的比重仅有6.1%。
换句话说,相较于此前万科一再强调的“不着急上市”,在这个节骨眼上选择分拆上市显得略着急了些。
从资本运作与企业经营的逻辑来看,企业做拆分上市的源动力主要来自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拓宽融资渠道,提高母公司流动性;
其二、提升母公司的股价;
其三、获取子公司股价收益;
其四、管理层激励。
而万科目前正面临着自身股价萎靡不振的困局,上周其股价甚至曾一度跌至18元以下;
与此同时,万物云若是成功上市,据目前各方面的估算来看,或将能达到2000亿市值,几乎能和万科市值并驾齐驱。
虽然当下对万物云来说并非是上市的最好时机,但是万物云上市对于万科来说短时间内的收益还是良多。
用万科在公告中的官方说辞来说:
有助于突出万科在空间科技服务领域的发展优势,提高本公司及万物云的持续运营能力,释放其内在价值,同时有利于万科向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转型发展。
可以有效增强万物云的资本实力,并拥有独立的资本运作平台以及投资者基础,为其业务发展提供更为多元化的融资渠道,提升万物云竞争优势,同时符合万科股东的整体利益。
就在万物云宣布要上市的当晚,朱保全发了一条朋友圈——“恰逢其时,合伙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