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家企业给员工的薪水,不足以养家糊口之时,老板的权威性就会受到挑战,就像茶颜悦色。
茶颜悦色不大,但名气大。员工与员工、老板与员工之间,一场关于薪水的内部争论,借着品牌的网红属性,演变成了一场公共事件。
员工愤怒、媒体口诛笔伐,老板吕良不得不站出来公开道歉。
一个区域性的网红奶茶品牌,在资本的助推之下急速扩张。一旦遭遇逆境,管理短板立现,内部全面失衡。不做是错,做多错更多,好像怎么做都是错。
内部管理失控
早上泡粉打奶、煮料、泡茶叶、开冰机、做卫生;开始营业,要严格按照配比进行调配;用既定的话术,给每个顾客一遍遍重复产品的喝法;面对顾客急不可耐的催促,也只能笑脸相迎,手里的动作一刻也不能停下……
在这个冬天,网红奶茶茶颜悦色的员工,面对到手的可怜的工资,终于在公司内部群里爆发了。
据网传的茶颜内部群聊天记录,12月15日,是该公司本年最后一个门店发薪日,不少一线员工发现自己的工资变少了,从过去的3000多元变成了一千多元。不满的情绪,在多达8000人的内部群里蔓延。
面对这样的异常状况,本应由公司相关职能部门出来解释并安抚员工,但茶颜悦色并没有。
一个极力维护公司的张姓员工跳了出来,单枪匹马进行挑战,“……工作不努力,还想拿高工资……一发工资就都有劲了可吵吵……”
这番言论引发众怒,甚至有员工实名问候其家人,并获得了大量点赞。
至此,虽然内部群的讨论已变得极为不理智,但仍限于员工与员工之间。
员工抱怨公司并不鲜见。但老板亲自下场,怒怼员工,甚至亲自给一个个“不听话”的员工打电话催促离职,让员工对公司的怒,变得一发不可收拾。事件已经失控,并由内至外快速蔓延。
17日,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公开道歉,承认公司和其个人在管理上失职。
闭店后遗症
事件是因茶颜悦色关店引发的,本来,公司和老板应该有足够的时间,避免“内讧”发生。
11月,茶颜悦色大规模关店的消息甚嚣尘上,在互联网上出现了各种不同版本的解读。
为此,茶颜悦色专门通过官方微博进行澄清。明确告知用户,本次关店的数量为七八十家,都是长沙市五一广场附近,过于密集的门店,为门店数量的1/10。特别强调,是“临时闭店”,等到疫情缓和,人气回暖后会择机复开。
当时,茶颜悦色对此轻描淡写,并称并不是第一次临时闭店,仅在今年就已出现三次,“我们还撑得住”。
大规模闭店之后,员工怎么办? 公司称,抽调到外地帮忙开城、开店去了。
而在公司内部,显然没有对外说得那么容易。
临时性闭店,导致部分员工没有了工作安排,即便临时决定到株洲等城市开新店,也不足以满足员工的要求。
于是,在12月的工资发放时,临时调整了薪酬发放标准。
对于茶颜悦色的普通店员来说,工资的主要构成是工时费,上班时间越长,拿到手的工资越多。
此次公司薪酬调整,为了保证部分因闭店而0工时的员工,也能拿到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导致员工的工时费普遍缩水,收入大幅下降。
可是,这一重大调整,茶颜管理层并没有在内部进行充分解释和沟通,上下之间的隔阂就此产生。
资本助推狂飙
茶颜悦色创始人吕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湖南人,“70后”连续创业者,在茶颜之前,没做过什么大项目。
大学毕业之后,他入职当地国企,因为擅长广告策划,他2008年从国企离职正式开始创业。期间开过广告公司、卖过爆米花、开过卤味店,也加盟过奶茶店,但都以失败告终。
2013年,第一家茶颜悦色在长沙解放西路天桥下开业,吕良开这家奶茶店,也只是为了养家糊口。他从没想过,会获得后来的成功。
当然,吕良在茶颜悦色上也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开店之前历时一年进行品牌整体设计和产品打磨。
茶颜悦色的诞生,正处在中国现制茶饮爆发前夜。古风的形象,新颖的产品设计,乃至“幽兰拿铁”、“声声乌龙”等产品名,均区别于当时市面上的产品,且具有价格优势,在长沙一炮而红。
长沙人能策、爱玩,这是一个具有网红气质的城市,由此也诞生了一大批网红品牌。
2015年起,茶颜悦色开始在长沙核心商圈密集开店,五一广场、黄兴路步行街,茶颜门店鳞次栉比,几乎每隔三五步就有一家,且家家排队。
每个人到长沙,可以不喝茶颜悦色,但一定会看到,会被人安利。
茶颜成立7年,仍始终窝在长沙,虽有全国知名度,但始终只是一个区域茶饮品牌。而诞生于广东的喜茶和奈雪,则加速全国跑马圈地,牢牢占据全国一二线城市的主要市场。
吕良不是不想带着茶颜走出长沙,只是,他对公司整体上还存有深深的担忧。担心一旦走出去,各个环节会跟不上,失去了主场优势,品牌会垮掉。
他甚至不敢融资,即便很多投资人到了长沙,都会找吕良面谈。他想少受外部控制,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发展。直到2018年之后,茶颜共完成了3轮融资,融资金额和公司估值都未对外公布。
2020年,茶颜悦色尝试性走出长沙,也没有第一时间选择一线城市,而是拓展与长沙相对邻近的常德、武汉。
面对长沙大本营的闭店影响,茶颜悦色临时决定拓展浏阳、株洲、岳阳等城市,以求自救。
然而,疫情反复,门店业绩急剧下滑,公司月亏2000万元。
这些让老板头疼的问题,吕良想当然地希望普通员工感同身受,显然是不现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