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新磊
“规模即是杠杆”。当规模达到一定量级之后,规模本身就是壁垒,并倒逼完成用户认知。
2月22日晚间,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杨国福”)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书,冲击“麻辣烫第一股”。
一个麻辣烫这样的小摊生意,是如何找到差异化竞争?如何摆脱低层次竞争?如何迭代的?如何一步步走向上市的?
今天,我们梳理杨国福麻辣烫的发展,看清公司的迭代路径。
01
“重做”麻辣烫
今天的杨国福,已经成为麻辣烫的第一品牌。截止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品牌旗下门店共有5783家餐厅。
除了自身的发展,杨国福还带出了一个麻辣烫东北军团。杨国福是张亮麻辣烫创始人的表姐夫,亲弟弟创业做了汆悦麻辣烫。时至今日,麻辣烫产业已经成了哈尔滨宾县的一大产业。
像所有的成功一样,一开始都有一些偶然。2000年时,杨国福开始与妻子在路边摆摊创业,卖起大虾粥和小菜。在赚到第一桶金后,市场的敏锐度让他们发现了“麻辣烫”。
在东北,四川麻辣烫的辛辣让很多人不能接受。于是,以杨国福为代表的早期创业者开始尝试将四川麻辣烫“本地化”。
△麻辣烫“本地化”的杨国福麻辣烫
杨国福将东北常见的用于暖身的牛骨汤融合进四川麻辣烫,并在底料中添加了冰糖和全脂奶粉,最终调制出了汤汁呈现奶白色,口味咸中带甜能入口的麻辣烫新品种——脱胎于四川麻辣烫的东北麻辣烫。
2003年,杨国福麻辣烫第一家直营店——杨记麻辣烫在哈尔滨永和街成立,这也是杨国福麻辣烫的雏形。
到了2009年,杨国福不仅成立了哈尔滨杨国福麻辣烫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更是对麻辣烫进行了一次改革,首创了“论斤称重”商业模式,即不再按照固定的价格进行一碗一碗的售卖,而是让顾客根据自己的食量进行消费。
这种做法被延续至今,如今更是成为了行业惯例。
02
连锁化发展
当初,“杨记麻辣烫”开业半天就售罄,生意火爆非常。很多亲朋好友看见杨国福麻辣烫成本低、回本速度快,便都加入了麻辣烫大军,仅在哈尔滨周边县城,杨国福麻辣烫就开了几十家门店。
但随着竞争对手越来越多,杨国福意识到必须要走品牌和公司化道路才能壮大自己。
2005年,杨国福用自己的名字注册了商标。2006年正式对外开放加盟。
加盟规模扩大后,新的问题也出现了。由于多数加盟商是亲戚托亲戚、朋友托朋友的关系,钻空子占便宜等让人头疼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让杨国福意识到了危机——长此以往对品牌发展极为不利。
杨国福说,“由于缺少规划,店面数量日益增多的同时,也失去了品牌的统一性,无法形成品牌效应。同时没有系统地规划,在加盟商眼里就等同于杂牌军,很难有品牌知名度。”
2010年,杨国福决定停止加盟进行整顿。
△杨国福麻辣烫
通过整顿,杨国福麻辣烫重新设计了视觉形象,提出了快餐式麻辣烫的概念,正规化了加盟流程,建立标准化食品加工厂,与国内外各类食材供应商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不断地进行自我整改。
到2012年,杨国福麻辣烫加盟店达到了800家。重整之后,杨国福决定走出了东三省,开始更大的商业布局。
到这里,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个路径:一个企业要想成功扩展,第一步要野蛮生长,做大规模,提高区域品牌势能;第二步就是规范经营,推动连锁化和品牌化。特别是对于小吃类餐饮,如果一家企业过于规范,没有野蛮生长,往往会失掉市场的活力。
“规模即是杠杆”。当规模达到一定量级之后,规模本身就是壁垒,并倒逼完成用户认知。
同时,当一个区域市场内,门店规模足够大,它也可以吸纳更大的投资、更多的人才,承载对未来的持续投入。
到了2018年,杨国福的门店数量超过5000家,以杨国福为代表的东北麻辣烫开始将品牌反推进麻辣烫的发源地——四川。
03
进军上海
2012年,东北市场基本饱和,杨国福将公司的总部搬到了上海。这是一个极具战略性的举措。
多年来,杨国福在对产品“重做”,对管理“连锁化”之后,人才成为最本质的竞争。而杨国福也认识到,“如果想要获得最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一定要走到世界的前沿,了解更大的市场,才能更好地服务加盟商。”
在总部搬到上海成立以后,杨国福麻辣烫以上海为中心,加盟店发展到了广东、浙江、江苏等省份。
△杨国福集团上海总部
但在加盟过程中,杨国福麻辣烫又出现一个新问题:加盟商的自我意识很强,会超越公司的管理标准,按自己的想法经营。有时候甚至会直接忽视总部统一进购的要求,用成本低廉的原材料。
更大的风险是,总部权力会被架空。因为杨国福麻辣烫原本与区域加盟商合作,延长了管理链,如果出现问题不能及时解决,不仅总部权力会被架空,品牌还会受损。
“如果放任这种情况的发展,加盟店的管理很快就会失控,加盟商声誉的损毁也会影响品牌的形象,企业容易崩盘。”
就像2010年停止加盟进行整顿一样,这一次杨国福对加盟商进行了二次整顿。
为了管控加盟商,杨国福决定限制区域代理的环节,大多坚持单店合作,同时区域代理亦是经过严格筛选出来的且从基层成长起来的加盟商。
目前杨国福麻辣烫共有14个区域代理商,负责全国20多个省份的店面管理和开发,团队大概有300多人,加上总部团队300多人,共计600多人,为广大加盟商服务。
除此之外,杨国福麻辣烫又迎来了一次关键的迭代——供应链驱动。
△杨国福四川生产研发基地
为了保证几千家门店的出品稳定,2018年杨国福集团不惜投入4亿巨资,建成了四川生产研发基地。该基地占地48亩,集采购、研发、生产、包装、运输、物流于一体,配备调味料研发中心、智能厨房实验中心等,生产的火锅底料和粉料包产品可满足20000家门店的原料供给。
在杨国福方面看来,重资产的自建供应链模式,虽然在前期投入较大,但是实现了真正将供应链掌握在自己手中,构建了品牌的护城河。
“杨国福麻辣烫想走得更远,这是必须选择的一条路,只有打造自己的供应链体系,才能拥有核心竞争力。”杨国福表示。
04
对标海底捞
杨国福成立的成都研发生产中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推动标准化,二是赋能加盟商。
比如,杨国福首先是制定了统一的产品标准:麻辣烫的骨汤要熬够5个小时、面和粉采用标准化泡制、菜品采用标准化清洗……还规定了店面50%的食材都由总部供应,另外的50%由具备ISC检验报告等资格证书且总部备案、统一认证的供应商提供。
在赋能加盟商方面,主要是由商学院培训加盟商,研发中心提供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
除此之外,成都研发生产中心还有第三个功能,就是可以生产火锅底料。
这是杨国福对标海底捞的设计。他一直希望公司能像海底捞一样生产出自热小火锅、火锅底料等包装食品,从而丰富公司的产品组合。
2021年1月,杨国福官方旗舰店正式上线,这是麻辣烫行业第一个在电商开店铺的连锁品牌,店里的主打产品包括自热火锅和火锅底料。
△杨国福麻辣烫的零售系列产品
不仅如此,从公司结构来看,杨国福公司也开始了集团化发展。
目前,公司架构主要分成了四个部分:
第一,加盟业务,它的主要工作任务就是加盟合作的所有签约业务;
第二,贸易服务业务,负责供应链和供应商采购配送;
第三,最重要最核心的生产加工业务,其核心就是四川杨国福食品有限公司。
第四,C端零售业务。
05
对标星巴克
最近,杨国福的对标企业开始从海底捞悄然换成了星巴克。
猛一听,有点儿吹牛。但从公司的发展轨迹中来看,是一个质变的结果。杨国福在完成了麻辣烫从产品、品牌、连锁化、人才以及供应链驱动之后,自然就走到了文化驱动。
从品类来说,也是做强大做之后的,从物质富裕到精神富裕的必然追求。更是自信力的重建。
传统的麻辣烫,给人的形象是很LOW的。LOW到什么程度呢?都给麻辣烫两大头牌的创始人造成了“心理阴影”。这主要源于麻辣烫原料比较低端、价格便宜,本身也没什么技术门槛、再加上部分从业者素质偏低,整个品类的感受相比其他要差一个量级。
张亮曾说:“麻辣烫行业和企业没有什么文化,以前参加餐饮行业的大活动,自己内心感觉挺丢人的。”
杨国福也说:“我们希望,消费者吃到麻辣烫也能有荣耀的感觉。”
近年来,随着大批新玩家正在“重做”麻辣烫。比如小蛮椒、福客、辣小喜、许小树、亲爱的麻辣烫等。无一例外,每一个品牌都拥有更漂亮的外表和更舒适的就餐体验。
这是时代的趋势,也是品类升级的必然——从价格到品牌、再到整体体验。
而杨国福也大胆地喊出了他的新目标:对标目标星巴克。
有报道称,杨国福认为企业已经拥有了强大的供应链能力,网店和包装产品也已上线,因此,杨国福将目光瞄准了星巴克——这个无论从客单价、还是从店型角度,都与麻辣烫赛道更为类似的品牌。
从行动上来说,自2017年首家海外分店落地澳大利亚后,杨国福麻辣烫就开始招兵买马,招揽有海外工作经验背景人才。目前,在中国之外,杨国福已经进入新加坡、澳大利亚、韩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并在60多个国家注册了商标。
当初,2020年星巴克喊出未来十年计划全球新开2万家店的目标,那个时候,杨国福就立下了新计划——五年内将门店数增加近七成,营收涨十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