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徐美娟
2022年,海南离岛免税仍然是一门好生意。
数据显示,2022年1月至11月,海口海关共监管离岛免税销售金额322亿元、购物件数4594万件、购物旅客390万人次。另外,在“新十条”政策叠加海南冬季旅游旺季的情况下,海南离岛免税销售金额自12月13日至19日连续7天超1亿元。
在海南离岛免税保持高速增长的同时,这个赛道也变得越发拥挤。这一年,除了中国中免、王府井等免税企业之间的竞争在加大,海汽集团等“新手”仍在持续闯入。
2022年5月16日,以汽车客运为主营业务的海汽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拟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海南旅投持有的海旅免税的部分或全部股权。
“新手”的入局,也让中国中免、王府井意识到必须加快脚步。
2022年10月28日,中国中免投资建设的cdf海口国际免税城正式开业运营,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是世界最大的单体免税店。
除了cdf海口国际免税城之外,中国中免还与太古地产联手,在三亚加码布局海南免税。据中国中免披露,今年9月,中国中免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免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太古地产有限公司实际控制的全资子公司宏溿有限公司,共同投资设立三亚中免棠畔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不只中国中免,成功申请免税牌照两年的王府井也终于有了首个离岛免税项目。据悉,王府井已正式获准在万宁经营离岛免税业务,其运营的王府井国际免税港将于2023年1月开业。
除此之外,今年5月24日,王府井还发布公告称,公司通过参与竞购的方式,获得聚源信诚(天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北京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出售的海南旅业100%股权。
当前,海南免税市场不断扩容,不论是“老玩家”,还是“新手”,都需要加速更迭现有的模式,以争取更大的发展机遇和空间。
缘何涌入?
当下,海南离岛免税的高速增长,或许是各家企业入局、甚至加码布局的直接原因。
“过去几年,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增长非常快,且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这是大家纷纷进入的主要原因。”景鉴智库创始人周鸣岐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据海口海关数据显示,2021年,海口海关共监管海南离岛免税购物金额495亿元,购物人数672万人次,购物件数7045万件,人均购物金额7368元,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80%、49.8%、107%、20.2%。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也表示,出境游受到影响的这几年,促进了旅行消费回流到国内,海南免税店因此成为了国人另一个购买免税品的重要渠道,再加上海南作为我国得天独厚的热带旅游岛,在消费和客流方面有一定的基础保障,所以海南免税市场未来的成长空间还很大。
中国(海南)发展研究院发布的《海南免税消费市场现状与趋势》报告显示,到2025年,海南离岛免税消费市场规模将有望突破160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免税消费市场。
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企业认定海南免税市场存在巨大的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的原因。
张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企业布局海南免税市场是紧跟国家政策的,国家立志把海南打造成免税岛,这是关键。
事实上,政策的刺激,给予了海南免税市场极大的发展空间。2020年6月1日,国务院印发《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提出“放宽离岛免税购物额度至每年每人10万元,扩大免税商品种类”。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购物新政实施:取消单件商品8000元免税限额规定;单件商品最高免税额度为10万元;商品品种由38种增至45种……海南离岛免税随即受到消费者热捧。
海口海关统计数据显示,自2020年7月1日海南离岛免税新政实施至今年6月底,两年来,海关监管离岛免税购物金额906亿元、销售件数1.25亿件、购物旅客1228万人次,日均购物金额1.24亿元,较新政实施前增长257%。
多重利好之下,企业纷纷涌入海南免税市场,除了看中其中的巨大商机,更有提振业绩的意图。
以海汽集团为例,过去两年,该公司呈现持续亏损的状态,2020年-2021年,海汽集团净利润亏损分别为9804.86万元、7178.6万元。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如果海汽集团连续亏损三年,将被戴帽,并面临退市风险。
反观中国中免,过去两年,海南成了中国中免的生财宝地。2019年-2021年,即使在疫情的打击下,中国中免的营收和净利润仍在增长,营业收入分别为480.12亿元、525.97亿元和676.75亿元,净利润分别为54.71亿元、71.09亿元和124.41亿元。营业收入复合年增长率达18.7%,净利润复合年增长率达50.8%。
“海南离岛免税市场对于中国中免的业绩增长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张毅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一方面,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让全国人民对于免税以及海南离岛免税市场有了更多的认知,带动了海南旅游和购物;另一方面,中国中免自身在海南的布局刚好与政策相契合。
曲线布局
虽然诱人的海南免税“蛋糕”吸引了大批企业的激烈争夺,但这之中,大部分企业都是通过收并购、设立合资公司等方式“曲线”布局海南免税业务。
以海汽集团为例,海汽集团计划收购海旅免税100%股权,以此布局免税业务。据悉,海旅免税成立于2020年7月,主要经营离岛免税业务及日用消费品,目前在离岛免税、跨境电商、岛民免税三大商业板块布局。
除此之外,此前的众信旅游(002707.SZ)、ST凯撒(000796.SZ)、居然之家(000785.SZ)等则是通过入股免税店、设立合资公司等多种方式,涉足这一领域。
“布局免税市场,是一项长期工程。”北京联合大学旅游学院杨彦锋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这涉及到供应链建设、运营能力的建设、货品进口的能力建设和对利润的管控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建立都并非朝夕之事。
杨彦锋指出,采取参股或者合作的方式来进入这个市场的企业,往往只具备上述一部分能力,或者想快速进入市场分一杯羹。
当然,免税牌照不易取得也是原因之一。
据了解,自2020年6月王府井获得国内第8张免税牌照后,伴随海南免税新政中“免税经营主体限制放宽”的消息,一大批企业先后开始申请免税牌照,包括中百集团、岭南控股、大商股份、步步高等。
然而,两年时间过去,上述企业的牌照申请工作似乎并未取得实质进展。
2022年12月,中百集团在回复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免税牌照申请目前暂无进展,如有新的进展公司将按照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及时予以披露,能否获批具有不确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王府井虽然在2020年6月就拿到了免税牌照,开始了在免税市场的布局之路,但是,直到2022年才有线下实体店落地的消息。10月9日,王府井发布公告称,获准在海南省万宁市经营离岛免税业务,同时王府井国际免税港(现为王府井万宁悦舞小镇)拟于2023年1月开业。
而在此之前,王府井也多是通过和其他企业合作的方式在布局。例如,2020年10月份,王府井与众信旅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计划在市内免税店领域及海南自由贸易港联合开展“旅游+购物”业务。2021年1月份,王府井与海南橡胶集团成立海南海垦王府井日用免税品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
“拿到免税牌照只是第一步,客观来讲,要把店开起来、运作起来,并不容易,这需要人才、货源、地段三个方面的资源。”张毅分析,如果此前没有涉足免税业务,肯定需要重新组建、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团队,其次,货源能力关系到价格是否有优势、品类是否充足等,而地段则决定了客流量。
能否持续火热?
过去3年,受出境游的影响,海南免税市场迎来发展机遇,那么,未来,随着出境游的恢复,它是否还能维持热度?
近日,随着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并提出自1月8日优化中外人员往来管理,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中国出入境需求随之而来,国际机票、签证产品的搜索量、咨询量、预订量均出呈现快速上涨趋势。
对此,张毅表示,虽然海南免税市场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与出境游受影响有关系,但这个只是因素之一,本质上还是大家对于离岛免税产品的巨大需求,这个才是关键。
张毅认为,就算出境游政策调整,海南免税市场仍然能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除了上述提及的巨大的市场需求外,他表示,出境游的手续办理、资金,以及出境后的安全保障等问题都将影响消费者的实际行动。
杨彦锋则持相反态度,“出境政策的调整,必然会影响国内免税市场,特别是海南免税市场。”他提到,根据当前的市场形势,香港澳门地区会迎来第一波红利,“相较其他地区,这些地区价格便宜、距离近、政策也比较友好,同时,这些地区也是免税比较发达的旅行目的地,所以会与海南免税市场形成竞争。”
据同程旅行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东南亚国家对中国游客的入境政策相对宽松,部分目的地不仅可以免隔离,还能够办理旅游落地签,因此成为国内第一批出境游客的首选目的地。
另外,杨彦锋指出,疫情前,中国人出境游的免税消费力非常可观。所以,一旦出境游政策调整,海南免税市场很难不被替代。据世界免税协会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人消费了全球约40%的免税品,其中境外购买免税品整体规模超1800亿元,而国内免税市场的销售额仅有约501亿元。
周鸣岐也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出境游的恢复会对海南免税市场造成影响,而这种影响在2023年暑期表现最为明显。“等到明年暑期,航班基本恢复了,签证也都办好了,出境的人自然越来越多。相应的,去海南的人就会越来越少,那么海南免税的销售额也会逐渐下跌。”
除此之外,周鸣岐强调,目前海南免税店的产品相较海外而言,主要存在品类少、价格高,以及购物体验差等不足,这些也是出境游开放后,海南免税市场难以留住消费者的原因。
对此,杨彦锋表示,海南免税市场的发展,还需要加强自身竞争能力和产业链的深耕能力,市场主体除了引入更多国际大牌之外,也要强化本土品牌的经营能力,这样才能够长期在区域、国际市场的竞争当中,有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