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Tinney
在继prada官宣贾玲成为代言人后,Lululemon也蹭起贾玲的流量。
近段时间,成功减肥瘦身的贾玲,在引起一片热议的同时,也让不少时尚品牌注意到这位喜剧演员。比起爆火的电影《热辣滚烫》,主演贾玲带来的流量关注度似乎更持久。
在此趋势下,不少品牌开始与贾玲合作,其中不乏prada这种顶级奢侈品届的蓝血品牌。短短几个月,贾玲也从娱乐圈著名的喜剧演员,摇身一变时尚界新宠。
如今,Lululemon也加入到“争夺”贾玲的战场中。一 改以往的低调,宣布与新“顶流”合作,无疑也是看中其背后的巨大流量。
实际上,如今的Lululemon,已经陷入业绩增长乏力和被平替围剿的困境。
一向被消费者奉为“中产三宝”之一的瑜伽裤,已经失去无往不利的待遇。相对地,市场中不少平替品牌在逐渐崛起蚕食市场。
如此境遇下,即便高傲如Lululemon,也打破了曾经“绝不打折”的初衷,开始降价销售。
如今,求变在即的Lululemon,着实需要一位“贾玲”破局。
01
选择贾玲的Lululemon
想要大众化
不久前,Lululemon宣布,成功减重100斤的贾玲出任其品牌大使。
对于这一消息,很多媒体认为早有痕迹,并不意外。
毕竟,无论是在《热辣滚烫》上映期间穿着Lululemon参加路演活动,还是在《鲁豫有约》和《我只活一次》的纪录片拍摄中,Lululemon的产品都经常出镜。
就像早就“有迹可循”后顺其自然的发展一样,贾玲成功瘦身并吸引巨大流量后,Lululemon向贾玲抛出了橄榄枝。
一方是中产女性代表品牌,一方是“有故事性”的新进女顶流,可谓天作之合。
不过,作为一直坚定强调专业性与功能性的品牌,更加契合的应该是相应的专业人士才对,如今却突然借助明星流量营销,反而显得不太寻常。
更不寻常的是,在此次合作中的官宣资料以及公开影像中,贾玲穿过Lululemon的短裤、短袖、运动内衣、运动夹克和跑鞋等,但唯有品牌的核心产品瑜伽裤从未出现。
要知道,在所有人的印象中,Lululemon是一家以瑜伽裤闻名的品牌,如今公司营销的重点,却不再以瑜伽裤为主。
可见,Lululemon求变的心有多坚定。
另外,Lululemon品牌战略的核心是SuperGirls。简单来说,就是Lululemon将客户群体锁定在受过良好教育、经济独立、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女性,而这一群体的消费者,往往追求的是一种生活态度和精神认同,对品牌的忠诚度也会更高。
贾玲短期大基数减脂成功的故事性明显更符合励志型“SuperGirls”,其背后代表的流量也大多是普通的消费者,这与原本的“SuperGirls”定位有一定区别。
很明显,Lululemon在打破以往对客户群体的限制。
毕竟,原本的“SuperGirls”理念,并不适用于盛行“高性价比”消费的后疫情时代。曾经作为奢侈品主力军的中产们,现在也感受到寒意,不断对比银行利率、学习理财、越来越精打细算。
这也造成经受消费降级的中产们,开始对虚假繁荣的高端大牌们“祛魅”。这样的消费现象,与Lululemon一开始制定的SuperGirls战略理念相悖。
以往,无论是“专业级”还是“SuperGirls”理念,都是属于小众,所以在此前的发展中,Lululemon都是低调的。
Lululemon如今的高调,和始祖鸟转向大众化时不再只专注“专业性”,转而增加“通勤”特性一样,都是想拓宽品牌的受众群体。
所以,这一次的合作中,Lululemon更加注重的是“大众运动”属性和契合贾玲“故事性”的产品,而一向被营销为“专业性”、“中产必备”的瑜伽裤,被悄悄隐去。
如今的Lululemon,迫切地想要求变,贾玲身后的流量就是契机。
02
“中产三宝”之一,如今被平替围攻
Lululemon迫切求变的原因之一,就是一向引以为傲的瑜伽裤,遭遇平替品牌蚕食市场。
在天猫健身裤热榜上,前五名分别是李宁、GIGT、迪卡侬、V7U和斐乐,而一向以瑜伽裤出名的Lululemon却榜上无名。其中V7U和GIGT都是Lululemon平替,平均售价百元左右。
(图/天猫)
但这样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
近年来,随着大众对于健康的关注增加,运动健身的风潮也逐渐兴起。
据QYResearch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瑜伽裤市场规模超过16亿美元,预计在2028年达到35.07亿美元。
市场变大,涌入的玩家自然变多,包括Nike、Adidas等知名运动品牌的入局,对Lululemon的冲击可谓不小。
另外,还有不少Lululemon的平替品牌冒出头,摸着Lululemon过河。在技术和质量上,这些平替品牌不仅价格较低,与Lululemon的产品区别也相差不大。
其中,在面料及缝线方面,是“平替们”最容易模仿的,无论是GAP旗下品牌Athleta使用的88%的尼龙和12%的莱卡构成的瑜伽裤面料,还是MAIA ACTIVE使用的尼龙66、莱卡构成的面料或英国高士线缝线,都与Lululemon高度相似。
另有品牌“暴走的萝莉”与美国莱卡公司签约,直接定制了一种被称为“液体莱卡”的科技面料。
最重要的是,在价格上,这些与Lululemon材质相近、技术相似的品牌们,还都比Lululemon便宜。
对于“平替们”将面料模仿到如此相似的情况,Lululemon在财报的风险提示中写道:“Lululemon产品的技术、面料和生产工艺上的知识产权并非完全归品牌所有,很大一部分由分布在亚洲各地的供应商所掌控。”
一个品牌,想要坐稳高端定位,就要有自己的护城河技术,但很明显,Lululemon的瑜伽裤并没有难以被复制的技术,所以才造成很多消费者宁愿去买差不多的平替,也不愿意去当被割的“韭菜”。
但Lululemon要面对的平替冲击还不单如此,很多打着“工厂同源”的白牌产品,同样销量不低。
1688上,一搜就能搜到不少关键词是“Lululemon同款”的产品,其中销量上万的不在少数,而这些厂家中,更有多个高端瑜伽服品牌的供应商。
平替品牌的围剿,抢走Lululemon的不少市场,尤其是在整个消费环境转向“高性价”的趋势后,平替产品被消费者推崇,Lululemon等高端品牌反而被审视。
“不是大牌买不起,而是平替更有性价比”成为现在消费者的新消费观,在这样的消费趋势下,只有品牌声量却没有产品壁垒的Lululemon,如何突围平替的围攻?
03
求变大众化,是必经之路
Lululemon的业绩表现却仍然亮眼,但增速的下滑同样不可忽视。
数据显示,2023财年公司净收入96.2亿美元,同时创下历史新高。进入今年第一季度,公司预计净营收在21.75亿美元至22亿美元之间,增长率为9%至10%。
但这样的增长却远低于市场预期。
在为公司贡献近8成营收的北美市场,2023财年第四季度的销售额增速仅为9%,这一数据在2022财年同期为29%,下滑幅度较大。Lululemon首席执行官Calvin McDonald在电话会议中也表示:“美国门店的客流量和转化率都在下降。”
营收主力军的增速乏力,意味着总营收增速也会减缓。这导致,今年以来,Lululemon的股价与业绩开始背道而驰。
公司股价从2023年12月29日股价最高点516.39美元/股,下滑至如今的308.3美元/股,跌了近40%,市值缩水约200亿元。
这样的股价表现,除了业绩增长乏力外,被平替围剿的市场情况也是一大主因。毕竟,除了国内市场,Lululemon的美国市场同样遭遇平替围剿的挑战。
据电子商务分析公司Jungle Scout分析,在TikTok上,Luluemon的平替之一CRZ Yoga,瑜伽裤月均销售超8万条,收入约284万美元。
Calvin McDonald也曾直言:美国的消费环境颇具挑战性。
对此,Jefferies 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随着品牌实力减弱和竞争加剧,Lululemon增长放缓无法避免,很可能成为下一个安德玛。
安德玛,作为上一个站在聚光灯下的品牌,销售额曾超过Adidas,仅屈居于Nike之下。与Lululemon一样是从细分赛道崛起,定位高价市场,并走向了扩张品类的道路。
但想走向大众化的安德玛,却从以往的风光无限沦落到业绩亏损,在成为下一个Nike的路上苦苦挣扎。
同样是“转向大众化”的问题,如今接替安德玛站在聚光灯下的Lululemon也要面对。而Lululemon的选择是,开启折扣销售,同时布局多元化下沉市场。
进入2024年后,Lululemon开始与平替“赤身肉搏”,不断推出在线折扣、满减、代金券等优惠活动,线下门店不仅进入低线城市开始收割“县城贵妇”,还进入奥特莱斯等折扣商店促销出售。
在平替裹挟和业绩压力下,Lululemon逐渐背离了品牌创始人Chip Wilson提出的“把瑜伽裤卖到普通产品的三倍价格,关键是一条都不要打折”的初衷。
在多元化上,Lululemon开始发力非核心品类,推出鞋履、网球等系列产品。其中运动外套的销量,在抖音旗舰店中一度超过经典产品瑜伽裤,而此次与贾玲合作的产品,也明显多是非核心产品。
下沉市场方面,两年多未有大动作的Lululemon抖音官方账号,突然开始从今年一月开始频繁地直播,其中不少观众来自Lululemon店铺数量较少或没有店铺的区域,比如泰州、镇江、潍坊等。
但是,这些举动却很难说让Lululemon的大众化变得顺利。
在不少男性消费者看来,以女性瑜伽裤闻名的Lululemon带有浓烈的女性标签,推出的鞋履产品设计过于女性化,缺少购买的说服力,所以很多男性消费者对Lululemon的购买兴趣较低,更愿意购买同等级男性标签较重的品牌,例如始祖鸟。
可见,Lululemon离大众化和大众品牌Nike之间,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对于困于平替围剿之下的Lululemon,求变是在所难免的,只是在这条走向大众化的道路上,安德玛止步于多元化,在失去聚光灯后苦苦挣扎,而同样出身Lululemon,是否能打破前者的“魔咒”,走向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