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诗雨
编辑:三月
捏一下,喝一口,茶饮做到好玩又好喝。
茶饮店的店员说:他做“捏捏”很厉害!
这就让不少消费者百思不得其解:“做奶茶就好好做奶茶嘛,怎么还做起捏捏了?”“奶茶店的员工压力都这么大的吗?”
市面上常见的“捏捏”全名称“捏捏乐”,是一种由柔软硅胶材料制成的玩具,因其糯叽叽的手感和逼真的外观获得大家的喜爱。
但这家茶饮店的“捏捏”,可不是常规的玩具捏捏,而是可以“变身”存在在茶饮中、成为可以喝的捏捏杯!
不信?我们来看一看。
01■
7分甜上线“捏捏杯”
一杯拿捏、让人上头
“薄荷脑袋,一杯拿捏”!近日,7分甜推出区域限定薄荷系列新品,包含薄荷巧克力捏捏杯和薄荷巧克力冰冰杯。
就拿薄荷巧克力捏捏杯来讲,先将融化的巧克力浆均匀涂抹在塑料杯内壁,然后放进冰箱冷冻至巧克力壳成型,再将冰块、牛奶等倒入杯中。
当消费者用力捏杯身时,杯子内壁的巧克力也会随之裂开,绿色的薄荷奶与巧克力碎片逐渐融合,不仅好看还十分解压。
这种“一捏、二戳、三吸、四嚼”的新玩法,也让消费者十分上头。
不少消费者表示:“能不能全国上线,真的很想捏一下”“捏时有咔嚓的碎裂声,真的超级解压”“oh my god,买它!”“现在的饮品真的做到了不止好喝还好玩”……
翻看社交平台,不少茶饮品牌都推出了这类薄荷巧克力的捏捏杯。而被消费者称为十分解压的捏捏杯,就是由玩具捏捏延伸而来。
02■
捏捏乐的风也刮到了茶饮圈
如今,随着“捏捏”的热度不断攀升,在社交平台上,“捏捏”相关词条的浏览量已高达108亿次,超55万人参与,部分年轻人甚至愿意花费上千元购买捏捏。
年轻消费群体对新鲜、有趣的事物,始终保持着强烈的好奇心,捏捏作为一种新型的解压玩具,正好满足了他们对新鲜解压方式的需求。
捏捏不仅可以通过触觉带来放松感,还能在视觉上带来愉悦,为年轻人提供了一种便捷、低成本的解压途径。捏捏如何和饮品相结合?茶饮品牌都在这样做。
01 从周边入手,赠送捏捏周边
显然,所有爆火的玩具很快就会被各家茶饮品牌用于营销宣传,时下流行的捏捏也是如此。
像益禾堂联名下里巴熊时,所赠送的周边里就包括下里巴熊捏捏。
丘大叔柠檬茶开启了“桃”离烦恼计划,消费者购买鲜桃系列产品,就可以获得鲜桃解压捏捏乐。
作为一家很擅长将自家logo形象做成各类文创产品的Gulugulu椰子水,在新店活动期间上线了一款大白鹅形态的捏捏,并将之成为“解压鹅限定周边”,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还有的品牌连奶茶杯套都不放过。像古茗的袋鼠耳朵杯、饿了么的爆爆杯,让消费者可以一边喝奶茶一边捏捏,让简单的饮品时间变成了快乐源泉。
在竞争激烈的茶饮市场中,茶饮品牌通过推出捏捏乐等创意周边产品,可以提升品牌形象的独特性和差异化,吸引更多消费者的关注,增强品牌竞争力。
同时,通过捏捏乐等周边产品,品牌可以与消费者建立更紧密的联系,促进复购和口碑传播。
02 电子捏捏,线上吸引网友关注
瑞幸的小蓝杯被消费者玩坏了?
此前,瑞幸在小红书上玩起了“赛博捏捏”小游戏!只要滑得够快,瑞幸小蓝杯能瞬间"变形",参与者就能获得小蓝杯牌电子捏捏乐。
瑞幸“赛博捏捏”小游戏
这创意,简直不要太酷炫!
翻看评论区,网友们的热议更是停不下来,纷纷喊话:“我猜是新赠品!”“不是新赠品就冲去你们店把你们得咖啡捏城图片那样哦”“官方大大,不来个真·捏捏周边吗?”“你敢出我就敢买!”……
瑞幸官方虽然回复“请稍安勿躁,仅供娱乐”,但这背后,不知道撩拨了多少网友的心。
捏捏乐凭借其独特的外观和玩法,在社交媒体上具有较高的讨论度和传播效应。茶饮品牌通过线上捏捏乐营销活动,可以借助社交媒体的力量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品牌知名度。
03 捏捏乐变捏捏杯
如今,茶饮品牌赠送捏捏的营销时常可见。为了寻求差异化,不少品牌把目光放在了饮品本身。
就像上文说的薄荷巧克力捏捏杯那样,利用巧克力脆皮的优势,让消费者品尝产品时也能捏一下,既好喝又好玩!
不过话说回来,这就对杯子质量的要求更高了,毕竟也出现过捏着捏着杯子就爆了的翻车案例……
03■
消费者解压的情绪一直存在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和情绪管理。
回顾下茶饮营销中的情绪关键词,可以说囊括了从“丧”到“茫”,再到“佛系”、“释然”或者“摆烂”的发展过程。
换句话说,情绪价值可以带来更高的品牌溢价,一旦消费者上头了,激情下单的可能性就大大提升了。
有需求就会有催生出一些新奇的解压方式。巨大的流量加持下,茶饮品牌也打出了适合自身发展的组合拳。
像寺庙咖啡店里的大橘大利杯、风靡一时的奶茶发疯杯套等,都给消费者提供了放松、解压的氛围,亦或是求好运的线上许愿池玩法,以及为消费者带来反差感与沉浸体验等,品牌将营销方式与情绪交织,赋能消费品做情绪价值。
除此之外,怀旧、联名、季节限定、城市限定……更多的标签也成为收获情绪价值的载体。
总之,“捏捏”可能会被新的解压方式取代,但别忘了,消费者解压的情绪需求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