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不是花花草草,而是成为自己

   2024-08-05 3330

撰文/显微镜

编辑/Zoff 73

最近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被大家津津乐道,谈论最多的,巴黎人的松弛感:

什么奥林匹克运动会会旗被挂反了,什么Lady gaga录播的演出依然有演员摔跤,什么全球直播解说员的“集体沉默”…

一时间,大家乐呵呵地说着”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这大概就是最核心的松弛感描述。不是不care,不是故意破坏不珍惜,是心态上不害怕,不紧张。

商业说松弛感、城市说松弛感、品牌也说松弛感,但这就是当今消费驱动的标准答案吗?

未必。

/01/

有一种松弛感是什么可以做

有一种松弛感是什么都没做

这几年,当我们沉浸在设计和内容解读的各种松弛感中,却依然觉得很疲惫的时候。

大家突然通过这场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发现,真正的松弛感才不是那些喝咖啡、穿着、爱罢工、爱情至上的生活方式,而是在那些审美、生活方式、行动的表达背后,内心的安定和如何看待生活的“出厂设置”。

是的,我们也有我们的“出厂设置”。

我们的60后、70后经历过吃不饱,经历过差距突然拉大,也经历过单位福利安稳康定;

我们的80后经历过奋斗成真,互联网兴起和地产腾飞,也经历过承上启下养老焦虑;

我们的90后、00后没有挨过饿,从小就思考自我成长,但也不得不面对千军万马,更固化的阶层和独木桥。

所以,人和环境压力,让我们成了最卷的一代人。不管是学校还是职场,仿佛狼性是天生的,羡慕松弛感却一直困在牺牲的生存循环中。

人永远不能成为自己无法理解的人,也许第一步,不先模仿,而是先靠近。靠近是感受真实的第一步,可能是很小的一步,但真实直接,就会被记住。

分享个小故事。

最近深圳的天气总是导致航班延误,那天,在过完安检就已经被告知航班晚点,心情很down,看到Aesop的机场店,在店铺门框的外延处,很醒目地挂了三个开放的挤压式护手霜,就像从前每家店门口的消毒液一样,这里是他们的产品,一共三种味道。

我就这样,随意地走过去,按下去一个味道擦起手来,没人关注我,我也不打算走进店里。护手霜味道很好闻,虽然我并没有为此买单的计划,但不得不说,这种气味和感受给了我一种松弛的美好记忆。

有时候好感不一定是发生在购买,是发生在接触。

是不是官方要表达的也不重要,这个时候销售并没有来打扰我反而很重要。一千个哈姆雷特才是最重要的互动,让消费者有自己的正反馈和正向理解。

这几年商业竞争激烈,人们习惯了做加法,而不是做减法。

每个做品牌做商业的人,都熟悉SOP,都熟悉消费者行为分析,大家都习惯了用理性、计划、步步为营去看待这个消费循环。

仿佛通过设计就能够达成目标,恨不得进来的每一个消费者都是被设定了花钱程序的机器人。

但事实并不是我们想的这样,过去的高速增长压缩了个性,助长了共性,所以我们才会产生很多能够被控制和预测的错觉。

/02/

各花入各眼

松弛和较真都有自己的粉丝

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只是表达真实个性,接纳人性,接纳不完美。

有时候我们需要武装,有时候我们需要拐杖,有时候我们需要暖水袋,有时候我们需要卸下伪装...

并不一定都追求松弛感。

本来就是服务战士的品牌,非要凹松弛感一定是别扭的,即使性冷淡风的女装设计大行其道,强调花色和色彩的品牌就是冷淡不了一点,可能他的客户,在一些时代背景下多了,少了,但一定存在。

人的多样性,远比趋同更值得鼓励。

这还需要继续放大到整个消费环境的松弛感:

高压租金收益下,是不是就不要强调空间?

给到了情绪、情感空间价值,是不是不要总看短期回报?

希望经营和内容创造更多的可能,是不是就不要抗拒无法理解的idea和试错成本?

是的,能不能创造松弛感,本身和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

如果我们内心在意的东西就是紧张的、计较的、步步为营的,那就做一个严谨刻板努力活着的人。没必要羡慕和故作轻松,靠近松弛感话题,因为那样只会更不松弛…自己做起来难受,别人看着很假,假装松弛感的环境创造多了还容易把人带偏。

比如有些店,明明最在意快速回本,但非要迎合松弛感,加上一些慢生活的装置和内容,然后只能在人效和菜品成本上进行调整,本末倒置最终惨淡收场。

又或者一些品牌,在线下场景充满松弛的自由场景体验,在线上却狂卷投放和折扣营销,并不是目标客群的一堆人也能猛扎进来,经费燃烧了个热闹,一时间数据好看,冷清后谁都不爱。

所以,松弛感本身并没有形状,说的是做自己,而不是别人看起来的松弛定义。

比如这几年,因为口罩因为经济,很多消费趋势发生了变化,大家爱上了户外轻松感,更关注健康,这些当然好。

但同时发生的是,大女装和都市女装越来越卖不动了,大家凹造型的机会似乎也越来越少了,曾经的闺蜜五星级酒店下午茶,可能变成了City露营,从前职场战袍精英风追求,变成了穿最丑的衣服去上班。

这一切的变化可能有很多原因,但不得不说,过犹不及。

但需求这东西很奇妙,你可以不承认,忽视它,但它存在,就会自我生长。

于是,很多新型的商业形式在大城市悄然发展。比如合唱团,中年贵妇是主力军,有带娃妈妈也有创业女强人,她们喜欢的集体放松但又有她们偏爱的格调,组织付费的音乐会,雷打不动的每周上课排练,短视频记录,个性化展示…

为什么这些内容一直存在,我想是不被主流关注宣传到的很大一部分人,仍然是有着不同于片面松弛感理解的生活需求。

比起运动户外松弛感,她还是喜欢珠宝大女主高跟鞋,只是现在主流的消费和社交场合机会越来越少了,那么就自己创造场景、继续自己的热爱。

所以,我们说松弛感好,更想说高效、努力也很好。

不要因为别人嘲笑你认真就不开心,甚至不要因为太用力,偶然成了韭菜就后悔努力,或许投入股票的钱用来旅游玩耍不算那么白费,但如果这就是我们的人生追求和爱好也没关系。

毕竟人生是一个过程,快餐就是快餐,快消品就是快消品,没什么不好,是不同的场景。

松弛感的品牌能火起来有一定的时代性,也有幸存者偏差,广阔世界里还是努力的人多,或许也正是如此,我们才更羡慕、更想靠近那些松弛感满满的人和品牌。

/03/

松弛感的背后

依然是情感和精神共鸣的追求

其实除了做自己,有时候松弛感也可以被解读为一种没有侵略性的温情脉脉。

这几年强调社群、强调附近,其实就是人与人的交流,这是刻在大多数国人骨子里的需求。

因为频道不匹配,或者社交成本高造成的回避,并不是真的不需要,沉浸在线上群里和虚拟人物身上的情感寄托,依然是一种对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期待。

所以某种程度上,当我们说松弛感,其实说的是一种没有侵略性的温情脉脉,是不费劲又不孤独地做自己,同时去经营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品牌或者场域能够去做的,就是尽可能地让大家最高效地遇见同样的人,用产品去标记,用生活方式去标记,用色彩去标记,用审美去标记,甚至用金钱消费观念去标记,标记手段真的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效果高低之分。

最终成功的分类并聚集,产生人与人、人与货、人与场的关系和磁场,商业和消费就成立了。

松弛是一种日常感,但有时候不同的视觉去看,也可能看到带着优越感的向下兼容。

想象一下,我们去喝一杯咖啡、骑个自行车、逛个菜市场、啃个贝果、看一场话剧、听一个音乐会、吃一顿烧烤、喝一瓶红酒吃一顿西餐…

这一堆行动内容里面,哪些你会把它分进日常的生活?哪些要提前很久计划、预约,或者安排特别的人、服装搭配?

其实这个测试只是想表达,松弛感是源于不那么明确的界限感,比如这是上班时间、这是工作时间、这是社交时间、统称为,这是我的生活,而关注自我才是拥有松弛感的核心。

当我是我,我们就能够更轻松地享受具体得到的感受、味道、情绪和一切。

这就是为什么,有时候我们仅仅是觉得吃饭看一看抖音就很松弛,在沙发上发呆想到等一会没什么事情就很松弛,因为这时候我们没有去定义和分类,生活就是我们感受到的当下。

人始终是环境的产物,不管你是营造环境,成为环境,还是浸润环境。

小时候的环境可能是家庭,长大之后我们大多数的环境就是职场、城市、商业和品牌。

之所以我们特别渴望松弛感,或许是因为越来越城市化的生活,让我们的时间成本和生活习惯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物理空间内城市被功能分区,所以商业绞尽脑汁提供所谓的基础配套去支撑每个人购买的房产,和因此产生的最小范围日常生活圈。

现在房子卖不动,很多基础配套的商场复制没人去了,也是因为,很多人日常的生活也不再是表现出来的那些基础吃穿,人们从温饱生存分类,变成了生活方式分类。

喜欢看话剧的人、喜欢骑车的人、每天必须喝茶的人以及每天必须喝咖啡的人,喜欢跑步的人,喜欢去健身房的人,喜欢养宠物的人…

这些生活方式的分类,打破了地理位置和空间时间的分割方式,所以纯金钱地产综合体的分类方式失效了,依托于买楼的商业跑不动了。

看回到,阿那亚的案例。

核心思路特别有意思,过去卖房是经营财务的最大目的,但是配套的商业只靠业主又是养不活的,最终这里形成了一种业主和内容、消费者三方共生的状态,也是罕见良性发展,还不断成熟的文旅商业答案。

是的,即使都是热爱某一些生活方式的人,他们也会存在经济水平、地域文化以及消费频次的差别,这就是为什么很多时候我们的商业氛围里,总有不怎么卖钱赚吆喝的,也有闷声赚钱不占地儿的。

当然,在很长的时期内,人们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越来越挑,就像去吃自助餐,总是在开始的那几次什么都想试试。

但一定在更长的周期里,某一天发现,我只想吃我喜欢的,不管能不能吃回本,也不管有没有错过。

后记

其实,有机会浸润总是好的,凹出来的松弛感也是松弛感,因为模仿和靠近,也是筛选。

筛选商家的模式和目标能不能一致,筛选消费者的偏好是不是契合。

不管你是品牌还是顾客,如果当你试图靠近模仿的松弛感让你感受到的不是快乐放松,而是慢慢的傲慢和优越感,那么这种松弛感就不属于你,或许在步步为营,全神贯注中你能找到属于你精神的松弛感。

我们始终要回到情感和精神的追求上,去获得幸福感。不管是经营方、还是消费方,之所以财富能创造和流动,也是因为如果你有某种需求感产生且持续,一定要相信世界上有和你一样的人。

当我们真的拥有了自己,哪还会在意,谁在黄金海岸,谁在烽火彼岸?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商小鱼

9067

文章

33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