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尚未完成,bistro尚需努力

   2024-08-06 13660

作者 | 餐饮老板内参 七饭

/01/

小酒馆们玩起云贵川风味,

这次亲民了不少

排队三小时,bistro又火起来了,不过这次是中西结合,小酒馆们玩起了云贵川风味。

像大众点评的上海热门榜,第二名就是Ameigo梅果.云贵川bistro,第五名是山野板扎.云贵川bistro。此外,还有坠入、山野等新品牌。

最热门的梅果,十一点就排了好多桌,有消费者一等就是两三个小时。

“队伍非常非常非常长,整个餐厅比较小,上菜不够快,导致返台很慢,所以就算前面有25桌,也要等个2小时。”

热度排名第一的梅果,不光上海有店,在南京、合肥、常州也都有店。像这波云贵川bistro的热度一样,不光在上海,在南京、长沙都有各种各样的新店开出。

最初,bistro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餐饮形式,菜品家常,氛围轻松,好吃不贵。但漂洋过海的餐饮陡然变成了高价餐饮,一趟bistro之旅,少说也要一两百。

中国餐饮的bistro是从2021年至2022年进入了爆发增长期,在疫情之后,人们短期内无法出境,外需转内需,带动了这一市场发展。

但这波云贵川bistro更像是披着小酒馆外衣的流行餐馆,餐的比重大幅度提升,且都是大菜,如毛辣果酸汤鱼、铜锅油焖鸡、坚果手撕海鲈鱼,酒水比例大幅度下降。

整体的人均也降低了不少,差不多100元左右,和动辄两三百的“高价”bistro一比,平民得很。

借着云贵川风味的大流行,bistro改头换名,成为新瓶,装了点“老酒”。

/02/

倒闭的囿吉山和尴尬的定位

周五傍晚,忙完一周工作的Peggy,赶往公司附近的一家bistro。从PPT和Word的世界脱身,扎入微醺的周末时光,几份小食,配上一两杯酒,就能坐个三四个小时。

这样的需求下,不少融合、潮流的bistro应运而生,头部品牌也纷纷入局。去年8月底,海底捞在亮马桥开出的小酒馆——囿吉山(海底捞持股75%),人均就在290元左右。

但略微遗憾的是,海底捞的酒馆梦只做了9个月,就醒了。4月底,囿吉山结束了运营。

闭店背后,是这个品类尴尬的定位,虽然可吃可喝可放松,但这种混搭,给不到消费者一个强有力的消费理由,论菜品,在贵州菜这个小品类,290+以上的人均根本没有性价比,论酒水,自然有更好的选择。

又贵又吃不饱,是消费者最集中的槽点,甚至有些品牌冠上了“bistro刺客”的名号,“花了两三百,菜也没有那么好吃,可能就是拍拍照,打打卡,不会再去第二次了。”

还有非常顶级的吐槽,“在上海,bistro的中文翻译就是难吃的预制菜”,“餐单就三页,一堆菜都没有,菜品一般,晚上氛围适合拍照,但店比想象小很多,浪费姐化妆一个钟。”

特别是在消费降级这一风潮影响下,所有“花里胡哨”的餐饮类型都被消费者打入了冷宫。曾经收割“中产”的小酒馆,越来越“愁人”,愁人不来,越来越愁。

如开头提到的消费场景,消费者往往一两杯酒,呆上一晚。这样来看,翻台率往往不是重要的数据(甚至都没有翻台),因此一切以高利润的酒水为目标,菜品也要佐酒,更要下酒。

此外,bistro都选在中心商圈或城市的核心地段,离消费者更近,更容易到达。因此,租金是大头,是成本的大山头。营造更轻松惬意的氛围,bistro往往重装修,装修成本也更高。

投资重,运营难度高,回本周期长,贵价的bistro看似风光,实则危机四伏,与当下的餐饮风向越来越远。因此,不少小酒馆的运营者算了算账,吐槽说,还真不如开个火锅,至少回本周期短一些。

/03/

小“重做”的bistro,名声仍然不太好

闭店的囿吉山,只是淹没在餐饮bistro潮流中的一个代表,在餐与酒之间无法平衡,又受困于高成本、难运营等等痛点。

此时流行起来的云贵川bistro像是一次次小小的“品类重做”,把餐的比重加大,借着酸汤火锅带起来的云贵风味,呈现出更有野性、更有信心感的菜品,同时,人均大幅下降,慢慢向真正的bistro迈进。

但经过几年的信任消耗,消费者对bistro慢慢“免疫”,甚至“过敏”了,“我现在只要看到新开的餐厅后缀是bistro,我都会滑走,吃不饱、不知道吃什么东西、贵、不自在、难吃,吃过八家起码占以上特质三项。”

就连刚刚兴起的云贵川bistro也有各种层面的吐槽,混乱的排队系统,“薄荷西冷牛肉,牛肉少得可怜,竟然要78”,“98元的铜锅油焖鸡,只有十块肉,两三筷子就把拉出来了。”

进化尚未完成,bistro尚需努力,或许再回归一些,抛弃掉“华而不实”,能让这个小品类再蓬勃一会!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商小鱼

9067

文章

1366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