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瑾
中秋假期到了,一批“目的地咖啡”涌入视野:
他们开在瀑布旁、稻田间、森林里、大海边,以绝佳赏景视角、100%出片率俘获一众消费者。
温州的MOJ咖啡,靠挖掘城市周边的小众风景地,不到两年在全国开出38家门店,有的一年营收近千万。
“目的地咖啡”是一种什么新模式?能复制吗?
01 “目的地咖啡”全国蹿红
有品牌连开38家
“在大自然中打个盹,舒服一会是一会。”
节前,杭州的雯雯就制定好了出行计划,“不想特种兵行程,和朋友约了周边的稻田咖啡,纯放松、去去班味。”
“一望无际的稻田和远山,端一杯咖啡置身其间,松弛感不就来了嘛。”
我发现,打着喝咖啡的旗号,驱车百公里到山野里拍大片,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新消遣。
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南京、厦门等热门城市周边,一批开在瀑布旁、稻田间、森林里、大海边的咖啡馆备受青睐,消费者购买一杯咖啡即可拥有绝佳赏景视角。
咖啡的价格通常远高于城市连锁品牌,基于各地经济水平与门店差异,单杯售价30~79元不等。
讨论度较高的安吉瀑布咖啡,从杭州自驾1个多小时便能抵达。靠山洞、瀑布等自然景观的特色体验,已开到第7家店。
暑期几乎每家店都爆满,主理人Jason告诉我,“生意好的店,工作日客流在1000~1500人,假期能达到2500~3000人。”
在小红书搜索“瀑布咖啡”,相关笔记达12万+篇。我发现,福建、安徽、河南等地也出现类似的咖啡馆。
而曾创下单日8818杯的记录深蓝计划,今年在浙江海宁市丁桥镇海潮村打造了“深蓝计划·礼堂”,被网友视为浙江版“阿那亚”,单日接待游客最多近千人。
温州的MOJ咖啡,则通过挖掘城市周边的小众风景,比如废旧水塔、海岸悬崖等,一店一设计,用“100%出片率”俘获消费者,快速在当地站稳脚跟。
之后沿着热门旅游线路开店,比如浙江舟山、四川阿坝州理县、江西赣州和景德镇等。不到两年,已在全国拥有38家门店,粉丝直呼“MOJ的卡都打不完”。
创始人朱齐鹤将此称为“目的地咖啡”,即把咖啡馆本身打造成小景点,形成独立的打卡空间,“让消费者就冲着这家店来。”
02 避开城市竞争
目的地咖啡馆有多大潜力?
近年,随着咖啡的连锁化、平价化发展,市场陷入价格内卷,消费者的审美疲劳也随着而来。
此时,一杯咖啡、一张美照、独特的场景体验、十足的情绪价值,正在成就一片市场。
大批年轻人的专程奔赴,也带动不少创业者押注入场,“咖啡+文旅”业态的目的地咖啡,似乎成了一个爆点。
那么,这类咖啡馆的潜力究竟有多大?
1、满足年轻人“短逃离”的精神刚需,溢价空间大
城市周边的门店选址与稀缺的场景氛围,满足年轻人微度假、短逃离的精神需求。
在这里,消费者可以远离城市喧嚣,感受生活的片刻安宁,如网友所说,“去生活的缝隙里喘一口气”。
目的地咖啡馆用距离精准筛选用户,门店位置偏远,代表着消费者需要付出更高的交通成本与时间成本,最终吸引到店的往往是有一定消费力或产生审美共鸣的人。
“目前MOJ咖啡的消费群体主要是有车的90后,女性为主。”朱齐鹤说。
加上当代年轻人崇尚个性表达,愿意为兴趣偏好买单,提供情绪价值意味着更多的溢价空间。
以瀑布咖啡为例,79元/人的定价在其目标客群眼中,不仅是一杯咖啡,还收获了场地入场券与身份认同。
2、承接民宿部分功能,主要营收在咖啡之外
在多位从业者看来,目的地咖啡更像是轻文旅项目。
其盈利方式往往是多元化的,即以咖啡为载体,打造出一片集餐饮、观景、休闲于一体的消费场所。
“中国人有句话叫‘来都来了’,消费者跑几十公里、上百公里到店,远不止喝一杯咖啡那般简单。经营餐饮、承办活动、出租场地才是主要收入来源,最好的一家店一年营收接近1000万元。”朱齐鹤说。
而这也与精品民宿的部分功能不谋而合,在消费者捂紧钱包的当下,目的地咖啡馆自然承接了部分民宿用户消费降级的需求。
尤其是在打卡需求方面,消费者花费几十元喝杯咖啡,出片效果与千元民宿不相上下。
况且,目的地咖啡比起“投入高、收益慢”的民宿,运营起来更轻量、灵活,这也吸引了一批民宿、露营等文旅行业的实力创业者入局。
我了解到,瀑布咖啡巴厘岛版只用20多天就完成了前期建设,整体投入100万以下,属于轻资产运营。“公司规定三个月必须回本,否则就认定失败,这种项目运营一定要短平快。”Jason说。
3、乡村振兴战略下,政策导向提供“生长土壤”
朱齐鹤认为,正如民宿之于农家乐,目的地咖啡可以看作“村咖精品化”的结果。
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6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将文旅融合列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咖啡作为链接城乡发展的桥梁,在政策导向下,越来越多地方政府、村集体展开招商。“深蓝计划·礼堂”正是由此而来。
专业人士分析,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政府对乡村创业就业扶持力度的不断加大,为目的地咖啡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与生长土壤。
03 “咖啡+文旅”模式
是咖啡破局新机会吗?
表面上看,目的地咖啡充分发挥了地方环境特色,精准狙击都市年轻人的情绪需求,甚至成为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但对于创业者来说,此类咖啡馆也有一些明显的运营难点:
-
关键资源稀缺,单一门店难复购
对于一家目的地咖啡馆来说,独家定制的空间、主理人的个人审美、以及周边特色的环境,往往是其最大卖点。
但这需要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才能实现一定比例的到店转化,这对团队的策划和线上运营能力有较大考验;而且背后涉及特色景区、流量点位等核心资源,非实力玩家很难触及。
消费者打卡过后,如何使其形成复购等持续经营问题,也需要考虑。
-
客流集中释放,淡旺季明显
不同于城市咖啡馆,目的地咖啡馆一般下午1点~5点会面临客流集中释放,短短数小时需要完成大量出杯。
而在美景的滤镜之下,咖啡品质、门店服务水准被人为地弱化,产品通常停留在“不算难喝”的水平上,消费者的吐槽声不断。
依托于户外场景的门店,面临更加明显的淡旺季,冬季客流锐减,如果不能在旺季完成营收目标,很难过冬。
结语
不可否认,在越来越多年轻人“逃离都市”的需求推动下,“咖啡+文旅”模式的目的地咖啡热度走高,为价格内卷下的咖啡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
但投资入局仍需谨慎考量。对此你怎么看,欢迎在留言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