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0万平方米供应量太多了
该报告作了统计,2001年到2006年期间,上海推出商业、商办和综合类用地约3700万平方米。对此,该报告做了较详尽的分析。
从用地结构看,纯商业地块约占10%,约1500万平方米。假定容积率为2,可建商业建筑面积3000万平方米。综合类用地中各类商业、餐饮、娱乐、酒店以及商办楼约占8%,可建商业建筑面积2300万平方米。两者相加,6年内上海共新增商业建筑面积5300万平方米。
从用地性质看,2006年土地供应中的住宅用地比例大幅度减少,商业综合类用地大幅度增加,说明当年商业地产急遽升温。而且这些项目都集中在2003至2005年期间开工建设,未来二、三年中将大规模投放市场。
从市场供应看,早在2005年下半年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就出现供大于求的“逆转”态势。商业地产作为一种融合地产与商业两类特色的产品,在房地产市场蓬勃向上之时当然更为受宠。于是,新一轮以商铺地产、购物中心地产、酒店地产、工业地产以及办公楼为主的“楼宇经济”蜂拥而起。
从人均拥有标准看,2006年上海零售商业网点人均存量面积为2平方米,这已超过境外商业大都市人均拥有的标准。如果加上2007年增加的一批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和现代服务业园区等,人均拥有量更是远远“超标”了。有统计说,2007年一季度全国范围内商铺开发投资额完成402亿元,同比增长17.7%。上海商铺产品的开发和建设,同样面临快速增长的局面。
综合上述各类数据和因素,该报告最终得出结论,世博会前后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将进入“严峻考验期”。
竞争导致商铺遭遇“闲置”困境
在商业地产市场发展过程中,始于2004年的上海大型商贸城“开发潮”如今发展到了“白热化”地步。
当初百联集团、红星美凯龙、家乐福、麦德隆、百安居、沃尔玛等大批中外资零售巨头在上海市场遍地开花,如今已成燎原烈火。这种状况被业界称之为“开发热”,“竞争热”。如绵延8公里的曹安商贸区、规模近百万平方米的赵巷商业区、新兴的南汇、金山、奉贤、松江等商业园区等等都争相崛起,而且至今还在酝酿一批批新的商业地产项目。有数据说,目前上海远郊社区商业地产市场年度供求比已达到1∶0.73。
在此形势下,商业地产市场出现如下矛盾。一方面,商业地产高速发展;另一方面,不少商业地产项目娶不到合适的“新娘”,遭遇闲置的困境。
不久前,上海四大商圈之一的豫园商城公开拍卖15个产权商铺,来自各地二三十个商家兴致勃勃地赶到现场参与拍卖,但最终15个商铺全部流拍。竞拍者说:“6万元一平方米价格的商铺实在太离谱了,尽管商铺位置没话可说。但在一个狭小区域内集中了太多同质化的商铺,以后没法竞争”。
专业人士姜新国认为,上海商业地产市场确实有点“热”。2005年以来实施的房地产调控政策虽然一波接一波,但是主要调控对象还集中在住宅而非商用物业。上海商业地产市场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投资客热情依旧高涨。
数据显示,经历2006年商业地产市场一波“供应潮”之后,由于竞争过于激烈,商铺价格确实有所下降。但是2007年上半年价格又有所回升,半年内商业用房平均成交价上升15.8%,达到11406元/平方米的历史最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