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如何规避家乐福等大商家二房东的作为

   2007-12-26 10250

  艾德华(泰德)德斯沃特 加拿大555集团前副总裁、新华南Mall 生活城资深副总裁

  主持人:今年如果单单从北京来看的话,是一个购物中心年,有很多的购物中心在北京的各个城区开业,比如说像CBD就将近有7个购物中心进入市场,以你很专业的角度来看,这种购物中心都集中在同一个区,比如说像CBD有7个项目同时大规模地进入,是否显得过多一些?因为我们有过98年百货公司类似的经验,曾经发生 过过多的集中供应。

  泰德:按照北京的市场规模来说,只要它经营得好、规划得好,生存应该是没有问题的,我觉得主要不是量的问题,是这种新的、更的购物中心替代以前老式的购物中心的过程。

  主持人:以您的观点,就是说这是一个升级换代的过程?

  泰德:这是一个更新换代的过程。

  主持人:购物中心未来的状态是什么样?现在美国有很多原先的MALL,纷纷改建,或者说是经过了改造,以现在目前国外的经验,这种购物中心或者大型的MALL,他们未来的发展动向会是什么样的?

  泰德:在美国政府会干涉到某一个地区的地区规划,要保证这个区域它整个商业发展的规模是多少,所以它有一个配额在里面,就是说这么大规模的区应该有到底体量的商业开发不会让它过热,如果购物中心要生存的话,有两个因素比较重要。一个就是它有多少的比较有资质的,比较有潜力或者说质量比较好的商家支撑它的购物中心。

    第二个就是可到达性,即使在某个区域人口是非常多的,而且它有质量非常好的商家在支撑商务中心,但是有可能是可到达性不是那么好,如果在一个区域过热的话,可能导致构成中心生存不下来,在政府的指导下,把购物中心分散一些,就不会造成过热的情况。在美国因为比较普及,很少有人是走着或者乘坐公共交通去的,都是驱车去购物中心,因为有很多的主力店在里面,基本上就是百货店,在美国出现的情况就是大的百货店吃掉小的百货店,在某个购物中心开了更大的主题店,就会吃掉以前在购物中心更小的百货店,就会导致原来的购物中心由于失掉了百货店,而就生存不下去了。

  主持人:有很多专家说过,说美国的方式不一定是适合中国的,美国的MALL会是相对比较郊区一点也没关系,大家都开车去,大家到了那个地方购物都很方便,但是现在中国有很多的城市交通非常困难,大家是不是有私车可以开到那边去,有很多的限制,因为你做了很多中国的项目,是不是有必要开发这种大型的MALL?是不是符合中国的国情呢?

  泰德:中国现在车慢慢多起来了,大多数人还是没有车,应该对中国的购物中心来说,应该有其他选择的交通方式,比如说自行车、打车、公交车等等。假设中国突然一夜之间人均的车拥有量跟美国一样,但是整个的系统没办法一下改变过来,其他方式的交通系统还是非常重要的。我觉得在中国还是不太适合建很多大型的购物中心在郊区,因为交通的问题。

  在中国整个地铁的开发速度是比美国来得快,现在反而很多人不需要自己开车,坐地铁非常方便,上下班都非常方便,在地铁周边开发的购物中心非常流行,像我们买个东西再回家,走进了地铁式的购物中心会非常方便。

  主持人:因为你在南方也做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你觉得是不是一个项目必须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主力店进行捆绑,相对来说吸引招商,采取这样的举措比较理想?

  泰德:我都是以这种方式运作的,我觉得这种方式是最有效的,在美国甚至在开发商买地皮之前,就会先跟主力店谈,问你喜不喜欢这个位置,需要多大面积,然后把地买下来,买下来以后马上就跟主力店去谈。在美国就先有主力店的需求,才去买地,这是非常必要的一种做法,一定要先有了主力店,才会买地做这个开发 。

  主持人:还是跟中国有点不一样。

  泰德:有很大的区别。在美国的开发商和主力店是非常好的朋友。

  主持人:像家乐福或者说其他类似的大型超市,他们进入到国内以后,受到了国内很多开发商的追崇,就把他们作为主力店来引进,其实是很低价的方式,我们看到在北京有很多家乐福的超市或者主力店的情况都是外包的,它成了第二房东的角色。我想问一下在美国是否也有这样的情况?他们是如何来回避的?

  泰德:在美国是不会发生这种转租的情况,如果家乐福要多少,我就只给你这么大面积,不会成为第二房东,像中国可能要一万平方米,只要3、4千,剩下6、7千转租给别人,这个会有两个方面的转变,现在开发商越来越多地控制主力店,不允许他们把面积转租给其他商家。第二个像家乐福这样的主力店,他们有的自己会 成为开发商,他建了一块地以后,自己用一些面积,把剩下的转租给别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1025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