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24日,记者从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获悉,经过近5年的治理,沈阳市的烂尾楼大多数相继获得了新生,有的已经重新投入使用。2007年,随着木兰大厦的重新启动,沈阳剩下的三四个停缓建工程也走完了司法程序,进入拍卖阶段。在奥运年到来之前,作为分赛场的沈阳告别了烂尾楼时代。
冲动的惩罚
据统计,到2000年年初,沈阳的烂尾楼共有36座。这些烂尾楼多动工兴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时席卷全国的房地产热潮也波及了沈阳,丰厚的利润冲动着省内外的大小开发商,他们一路狂奔紧赶慢赶地进入住宅、酒店、写字楼、商场等不动产的开发。
日汇大厦就是沈阳一座典型的烂尾楼。1993年,受火爆的房地产市场影响,日汇大厦也风风光光地开工建设。大厦规划23层,建筑面积15.8万平方米,准备开发为写字楼。两年后,因为开发方资金链条断裂,已完成主体框架的大厦被迫叫停。由于投资冲动造成的惩罚,日汇大厦消耗的不仅是土地资源和建筑成本,它同时也欠下了2.66亿元的银行债务。
居住在太清宫附近的张永新每天上班都从日汇大厦前经过。他说,整个大厦当时破破烂烂矗立在那里,经过风霜的侵蚀,生锈的钢筋离很远都能看见,路过的行人都会紧走几步离开大厦楼下,以避免有坠物落下。日汇大厦因此成为沈阳年龄最老、规模最大的“烂尾楼”。
事实上,“烂尾楼”在全国各大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沈阳建筑大学的一位专家说,烂尾楼是房地产热结下的恶果。在十几年前,开发商比拼的是固定资产投资额度,都畸形地认为越大越好,很少认真考虑投资的收益,导致投资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很大。同时,房地产开发商缺少运作项目的资金,也是造成“烂尾楼”出现的最主要原因。
由于冲动,部分房地产商在开发定位时的前期论证不够充分,对市场的需求量没能够有很好的测算,导致项目后期运作无法正常进行。
艰难的启动
由于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破坏投资环境,被称作城市的“盲肠”和“疮疤”,以停缓建工程为代表的烂尾楼到了不治理不行的地步。为此,沈阳市政府相继推出了一系列推动政策盘活烂尾楼。
记者了解到,早在2000年6月,沈阳市政府就出台了《沈阳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办法》,其中第17条规定,房地产开发企业应按照限时制度的规定,按时完成房地产开发项目。对停缓建项目,可延长竣工时限,但延长时限最多不得超过一年。在延长时限内仍未竣工的,由市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收回项目建设权,重新组织招标、拍卖。2003年5月,沈阳市又明确表示对那些限期内不能启动或复工无望的烂尾工程,政府将依法采取代为处置、转让产权、强制拍卖,乃至强制拆除等措施。
《管理办法》的出台,拉开了沈阳市向烂尾楼宣战的序幕。然而,沈阳市建委开始着手整顿的时候,遇到了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开发商缺少资金开发,同时债务纠纷错综复杂,银行贷款拖欠不还等等时刻纠缠在一起。更有个别开发商因为烂尾楼的市场前景不好,而拒绝重新开工。
为此,沈阳市建委在吸取全国其他城市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了加大处置停缓建项目力度的实施意见,并采取了对不符合《规划目录》的原划拨用地一律补办出让手续,应缴纳的出让金和配套费均按照原批准时间的标准收费,简化复工审批手续等一系列具体措施,促使停缓建项目早日开工。市建委每次外出招商引资,都忘不了推介烂尾楼,千方百计地把烂尾楼盘活。
治理烂尾楼,沈阳一些城区还成立了专门的机构。记者了解到,沈河区委、区政府为盘活区内经济存量资源、推进楼宇经济、发展区域经济,于2005年3月设立沈河区经济存量资源启动办公室。办公室掌握着全区200平方米以上包括闲置楼宇、厂房、地块在内的存量资源,并且提供全过程跟踪与全方位服务。记者了解到,自办公室成立至今,已启动区内5000平方米以上重点闲置楼宇项目20个,总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占全部重点存量资源总数的40%。这些沉睡已久的楼宇大项目的苏醒,使沈河区存量资源的发展潜能得到了极大限度的释放。
对于烂尾楼,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则采取了“一楼一策”的办法。对于开发商在短时间内能完成收尾工程的,法院千方百计促其完成;对于没有交付条件,开发商又无力完成后续工程的,法院委托拍卖行进行不分割拍卖,最大限度地保护其财产价值的实现。
蕴含的商机
如今漫步沈阳中街,恒隆广场的崛起改变了中街中段的人气。几年前,恒隆广场所在的原嘉阳广场是沈阳出名的烂尾楼,前后几次拍卖都没有拍出。2005年年末,来自香港的恒隆地产有限公司以7.6亿元的高价,成功地将嘉阳广场收入囊中,北中街由此被激活。
一些颇具实力投资者以不同方式介入沈阳烂尾楼工程,使越来越多的烂尾楼苏醒。3年前,在铁西区最繁华的商业街兴顺街,一座闲置了10年的烂尾楼被温州财团以1.9亿元盘下,如今,沈阳食品城已经成为东北三省最大的食品批发中心。
在外地,2007年以来,上海、苏州、南宁等市的烂尾楼都得到开发商的热烈追捧,很多停缓建多年的项目迎来了新生。香港某房地产公司近两年来有6个烂尾房地产项目在手,分别位于北京、沈阳、大连、青岛和成都。沈阳以外的5个项目总建筑面积约42.43万平方米,净资产值已达2.93亿美元。
“烂尾楼”之所以走红,专家解释了其中四点原因:首先因为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开发市场的从紧政策,避免过度炒卖楼盘。其次,楼价也取决于地价,现存的烂尾楼项目经过多年闲置,最初开发时的地价比现在要低很多,而且经过长期搁置,出售方的心理预期并不是很高,投资商往往可以用较低的资金购得,而获得后期较高的利润回报,这对缺少土地储备、希望进军异地市场的开发企业可谓短、平、快的捷径。第三,由于普遍开发较早,烂尾楼一般都处在城市的黄金路段,随着城市土地资源的稀缺,这些停缓建楼盘的区位优势日渐显现。第四,由于不需要前期阶段的操作,资金周转时间短,这不仅提高了资金的利用率,也提高了投资回报。据介绍,一个正常楼盘从开发到上市起码需要两三年,但接手烂尾楼不需要进行报建、打地基等前期工作,开发一般只需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和数千万元资金,而其回报率却有可能高达150%至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