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地产唤醒睡城 北京通州将主要发展产业及商业

   2008-01-08 7730
得益于这几年京城房价的暴涨,通州区住宅开发迅速,地标性建筑多为新兴的高档公寓楼,由此城市区域价值得以提高。住宅地产绝对强势,商业地产相对弱势,使通州不经意间被冠上了“睡城”或“卧城”的称号。 

  在通州区商业发展规划中的分析是,目前通州区商业发展仍停留在“配套”层面,没有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对区域发展的“拉动”作用。 


  繁忙的商业是一个地区繁荣的重要标志和主要推力,作为北京城市东扩下一轮重点发展的区域,通州的下一步,在通州区商务局局长王士杰看来,则是主要发展产业以及商业。 


  “现在通州区还主要是商业输出型,经过几年的发展,逐步转向在通州消费。”王表示。 


  规律与惯性 


  “现在通州商业配套还只是一个比较低的水平,商业满足的也仅是居民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高档商品还没有。”通州武夷花园销售总监秦晓光表示。 


  官方文件里的描述是,目前通州商业设施的卫星城痕迹过重,与通州北京市重点新城区的定位非常不匹配。 


  对于通州商业发展相对落后的描述,王士杰亦很赞同,不过其认为,这是规律性的现象,并非是通州商业发展遇到瓶颈的表现。 


  “这是一个发展节奏的问题,最开始新城主要发展以日常生活为主的商业需求,这一步必定要走。相对应的,进驻通州的也都是大卖场之类的,没有其他的商业形态。而随着房地产的多样化发展,商圈逐渐成熟,一些相对高档的商场、百货也就会进来了。”王士杰解释,“像外地品牌贵友商场的入驻,表明通州的消费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 


  据王介绍,前几年,曾有开发商开发了几个大型的shopping mall,但由于新城地区消费能力并不能与之匹配,又无法吸引城区有购买力的人前来消费,由此蒙受了不小的损失。王称之为地产开发的盲目。 


  并且王认为,应该引入商业运营商,在地块开发前期就开始合作。就商业运作来说,运营商比地产开发商看得准。也可以避免在建完后,招商时面对被动局面。 


  据统计,目前居住于通州区的人,暂住和人户分离的有30万人,移民占到了常住人口的50%。其中相当一部分在国贸上班。在通州居住的白领们,成了商家设定的主要潜在消费群体。然而在近期,这部分人的消费能力却似乎被隐藏了。 


  “这部分人只能称作是小白领,”博策堂地产咨询公司策划总监曾慧芝认为,“从温饱到小康,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通州周边没有什么大的旅游项目。并且北京一些著名的商圈,都是几十年历史积累而成。人们对这些地区的心理认可,是一种消费惯性,短期内很难被改变。通州还是应该多做一些便民型的、建材类的商业,这类商业的需求比较旺盛。”曾慧芝说。 


  王士杰并且表示,下一步,该地区将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做商务园、总部经济等,用产业的发展来促动地区商业的发展。 


  鼓励商业地产开发 


  据透露,下一阶段,通州区政府将控制住宅楼的建设速度,转而鼓励商业地产的开发,新建的小区均要有一定规模的商业配套。 


  王士杰告诉记者,像日本永旺、王府井百货等大型商场都在积极洽谈,近期将有可能入驻通州,对该地商业氛围的形成有不小的促动作用。 


  “对于地产开发来说,现阶段做一个比较大的商城,还是不大现实,存在招商方面的问题。成本高,风险大。我们会做一些小体量的商铺,进行不超出居民收入水平的商业活动。”秦晓光说。 


  而曾慧芝则向记者提出了“地产商的责任”的说法。她认为,有些开发商开发了大的商城后,分割提供售后返租。在一些商业氛围还不足的地方,用一些营销手段,也可以将商铺卖出去。但因为经营户赚不了钱,第二年,退租的情况比较多。所谓的商业繁荣也只是昙花一现。而这对所有者以及社会资源都是一个损害。 


  提出“先咨询后设计,先招商后建设”论点的王士杰也并不赞成一下子就做大型的商城。他表示,在国外一些体量达几十万平方米的商城,是分期建设的,每一期的规模都比较小。在形成一个好的商业环境后,再做二期、三期,这可以降低运营风险。 


  “商业地产开发需要一个节奏,不能一哄而上。晚点开发的项目,出现精品的几率也高。未来,运河边的商业会慢慢多起来。”王表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7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