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张暂停
成立于1978年的灿坤集团,由台湾的吴灿坤一手创立。公司最早起家于咖啡壶、煎烤机等小家电,产品畅销欧美和日本、东南亚等地,并在2002年赢得煎烤机、电熨斗、咖啡壶、面包机共6项产品世界产销量第一的佳绩。
1998年,灿坤在厦门设厂生产,同年在台湾省成立了3C事业部,目前店铺已遍布台湾全省。其中销售产品中,灿坤自有品牌产品一度占有50%以上。连锁店成为灿坤在台湾的主要销售方式。
从2002年5月开始,整个灿坤集团将主业明确定义为做“世界工厂”和“世界通路”后,吴灿坤展开了3C连锁发展的大陆攻势。从2003年4月26日上海首家3C店开业以来,灿坤以每月8到13家的速度在内地市场大张旗鼓地扩展,截至目前,灿坤在内地的连锁店已经多达40家。扩张范围包括华北、华东、华南、大西部(包括华中)四大区域。
灿坤集团一位负责人洪先生告诉《财经时报》:“历经两年多市场运作,灿坤市场预谋可谓宏大。”按照吴灿坤的原计划,到2009年在祖国大陆的3C店要开到180家,未来集团50%的营业额要来源于3C连锁店。
但洪先生也告诉《财经时报》:“扩张计划可能会暂停下来,除了受到近期祖国大陆相关宏观调控政策影响,更为重要的原因是,近半年运转过程中,灿坤3C连锁难以找到立足发展的优势。”
优势不优
种种迹象表明,曾经让灿坤引以为傲的特有连锁经营模式“直营、3C、会员优惠制”,正在被疑为毫无竞争优势。不少业内同行指出,由于与台湾经营环境不同,灿坤的前途如何仍难预料。
从直营角度看,灿坤3C连锁店内可以经营灿坤自造的小家电产品,达到直销效果,做到价格最优。但灿坤以小家电生产为主,直营仅占其3C零售服务中很小的部分。而且灿坤3C店并不要求店员在销售过程中以销售灿坤自我产品为先,所谓“举贤不避外”。从实际开业的店面看,不少店中根本没有经销过灿坤的小家电产品,可以看出直营并不是灿坤进入大陆的本意,或者说根本没有放在重点发展目标中。
而推3C优势似乎更加站不住脚,“手机、数码、家电”,事实上国美等“地头蛇”早已进入,灿坤3C连锁店并无明显竞争优势。
至于惟一可以称得上独到的“会员优惠制”,威力更加难以衡量。记者从相关专家处了解到,“对于大陆消费者而言,会员制目前仍没有形成很大的吸引力,绝大多数消费者对会员制的感觉是华而不实、属于漂浮在半空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
这种会员制说白了,也就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灿坤3C店内的所有商品不能讲价,而且所返还的金额也必须建立在消费者在交纳完原价金额之后,才会把“返还金”打到消费者卡中。
一位刚刚走出北京灿坤3C连锁店的消费者郭先生告诉记者:“感觉这里的产品如果到其他商场购买价格似乎更优惠,此外,产品种类也不够齐全。”
异构的两岸商业发展
“公司正在重新考虑进入规划。”洪先生说,“自灿坤进入大陆市场开始,就受到种种怀疑,主要疑问还在于,在国美、苏宁、大中等多强崛起的家电渠道市场,灿坤如何实现差异化竞争?”
外界猜测,灿坤前任CEO余敬伦于今年2月突然辞职,很大程度上,跟灿坤3C店铺大陆扩张失误有关。余敬伦作为吴灿坤高薪挖来的人才,曾经创造整个集团税后纯益提高近40%的超高业绩。但同样也是余敬伦,提出了“以复制台湾经验、快速扩大规模、与台湾厂商策略结盟”的理念,快速建设灿坤3C连锁店大陆业务。
国内企业战略咨询专家刘景奇教授认为:“多年以来,灿坤3C连锁店业务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按照连锁业态惯例,要想见效必须投入更多资金以实现规模化。对于灿坤集团,小家电制造业是以规模化生存的,而1998年开始大举进入的连锁零售,同样又是以规模化为核心竞争力的。在资金上,就像两部同时需要不断输血的花钱机器,这势必给一家企业每过一定时间就造成一定影响。此外,在管理上,不断膨胀的规划,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无论从企业资金还是管理考虑,灿坤这种布局隐患相当大。
那么为什么灿坤在台湾可以成功呢?有专家分析,台湾地区属于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制造业的发展势必要比流通业快得多,再加上台湾地区受到地理空间狭小等因素影响,最终出现一种现象:一些大的制造业者凭借在行业内积累的大量资金、人员与技术优势,快速切入到流通行业,自己修路,跑自己的车。灿坤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
但在大陆,市场情形完全不同,早年长期的计划经济过程中,商业和制造业之间完全独立,没有相互渗透。就算近年来发展起来连锁零售企业,也受到这种环境直接影响,“厂商”分家各司其职。
刘景奇认为,“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几年前预计国外跨国连锁零售进入中国将毁灭中国零售企业的现象非但没有发展,反而是一批中国连锁零售企业不断壮大起来。已经形成一定市场均衡,不会因为一两个资金巨头进来,就完全被扰乱”。
同时,市场要求的提高,也警示了更多的海外连锁零售商,缺乏满足中国要求的根本性的创新商业模式,单一依靠规模,发展前景必定黯淡。(消息来源:财经时报 记者 窦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