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出路:提升服务内涵、发展连锁、营造特色

   2003-01-17 7030
1月9日隆福大厦公开宣称退出百货业,改为经营数码音像的举动,再一次给了京城的百货商场迎头一棒。近年来,百货业受到来自其他业态的冲击越来越大,特别是去年,全市的百货零售业不同程度地出现销售同比下降。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去年京城各大商场销售额的平均下降幅度在9%左右。百货业的未来成为业内人士普遍关注的话题——

  面对多种新业态竞争 亟须提升服务内涵

  ■北京的百货业并不比日本等发达国家差,购物环境等硬件不差,服务、管理也不比日本的差,服务人员的素质不比发达国家的差。
  ■现在的服务提倡“消费设计”,要把单一的、购物中的服务延伸到综合的、知识型的全程服务。

  (东安市场总经理)刘铁生:我在王府井大街上工作了几十年,可以说王府井大街的变化我是亲身经历了。就拿东安市场来说,刚解放时是大棚式的市场,1965年实现公私合营后,有了快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重张后,东安市场的店容店貌更是一流的,服务也是一流的,更涌现出一批全国和北京市的劳动模范。现在,东安市场又在原来“真货、真情、真技”的服务内容基础上,为自己提出更高的服务要求,即:消费设计,把单一的、购物中的服务,引申到综合的、知识型的全程服务。

  陈文泉(东安市场副总经理):应该说,现在北京的百货业不仅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在世界上也并不落后。关键是如何提升服务的内涵。这一点我们从1998年1月18日东安市场重张开业之时就注意到了。5年来,东安市场以“三真一满意”服务社会,即:真货+真情+真技=让顾客一次性满意。让员工认识到,“三真一满意”服务理念的核心就是“一切以顾客为中心”,为顾客提供尽善尽美的服务,逐步形成了东安自己的服务品牌队伍。到目前为止,东安市场拥有了27个服务品牌和8个特色柜组。可以说,东安的销售很多是靠这些服务品牌完成的。

  卢秀岩(百货大楼高级营业员):我常听同行们讲,日本的新宿怎么怎么好,但是,我到日本通过亲身体验后觉得,我们的百货业的硬件设施和服务并不比日本的差,服务人员的素质也不比发达国家的差。在日本的新宿,大街上随处可以看到废弃的烟头,可以说遍地都是;我敢说,在王府井大街上,现在再找乱扔烟头的现象太难太难了。我认为,东安市场实现了“在外国人面前代表中国,在中国人面前代表北京,在北京人面前代表自己的企业”这句话。

  解黔云(中国照相馆副经理):我就住在东单二条,从小就对东安市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年过节,父亲总是带我到当时改名为“东风市场”的商场来买年货。所以,东安市场的变迁对我来说,历历在目。在我的印象里,这里永远是“人山人海”。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我感觉,一是当时像东安市场这样规模的国营百货商店少,二是东安市场的信誉好,这是靠全体员工的真情服务集中体现出来的。
  现在,随着知识消费年代的到来,商场的服务已不只是局限在热情一个方面,要融入更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达到全方位让顾客满意。我认为,东安市场要重塑百年辉煌的形象,就要注意打造新时代的服务新人。

  冯颖(东安市场第四卖场副经理):我是1980年到东安市场工作的,1993年随着东安的拆迁,我到了双安商场,2000年由于工作需要,我又回到了东安市场。
  通过两年来的工作,我深深感到,东安市场的领导特别重视对青年员工的培养。每年,市场都有计划、经常性地开展以“规范员工行为,挖掘服务内涵,扩充服务项目,开展服务创新,提高商品成交率,确保销售指标完成”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在青年职工中形成了比贡献、讲奉献、争先进的良好竞赛氛围。从1998年评选“星级营业员”活动中涌现出的21名星级营业员,到消费设计活动中推出的一大批消费设计能手和先进班组,再到目前东安市场拥有的27块服务品牌和8个特色柜组、青年文明号班组,年轻的先进群体逐步形成,先进队伍逐渐壮大。而服务品牌与员工间的“互动观摩交流”已成为员工与品牌互相借鉴、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有效途径和形式,服务品牌已成为东安市场员工中先进典型的代表,为提高全员服务素质、促进商场服务质量的提高做出了贡献。

  经营要创新 也可走连锁道路

  ■百货业要跳出“传统”,向“时尚”发展,引导消费时尚。
  ■东安市场已经实现了与百货大楼的强强联合,要全力承担起统领北京乃至全国百货业的龙头作用,让老品牌焕发新气象。
  ■5年内,王府井东安集团要在全国开辟30家百货业态的连锁企业,实现年创效益120亿元的目标。

  刘铁生:在今年的北京国际商业论坛上提出了“流通改变生活”的口号。实际上,随着大量外资的进入,北京的百货业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现代业态对零售业的冲击太大了。这就要求我们要想在竞争中有所发展,就必须找对发展的方向。1999年,东安市场所属的东安集团实现了与百货大楼的强强联合,形成合力一致向外发展。现在,我们在北京的东安市场、双安商场、长安商场和百货大楼、海文商场实现了购销统一管理,迈出了连锁的步伐。
  在广州、成都、包头等地,集团也相继开出了一批外埠连锁百货店,将东安的百年传统与现代时尚进行了很好的融合。5年内,王府井东安集团要在全国开辟30家百货业态的连锁企业,实现年创效益120亿元的目标。

  陈文泉:有句名言说得好,发展是硬道理。百货业的发展要走连锁的道路,也要突出自己的特色。通过东安市场重张5年来的实践,我们确定了将“传统与时尚、商品与文化”有机结合,走“文化兴商”的经营之路。不但要继续发扬“吃在东安,穿在东安,时尚礼品在东安”的经营特色,还要推广引领消费时尚的系列活动,让消费者从单纯的购物消费过渡到休闲消费。

  卢秀岩:东安市场百年来对百姓的供需、对社会的奉献、对振兴民族商业都做出了贡献,真正营造出了一个“百姓东安、百姓乐园”。可以说,老东安市场已经用实际行动,完成了以情经营,用心服务,服务社会的过程。要想在新世纪再塑辉煌,就要打造新一代全面人才,以文兴商,在发扬传统优势的同时,引领现代时尚。

  刘兆岐(双安商场鞋帽部营业员):东安市场能历经百年沧桑而不倒,肯定有它的道理。刚才许多劳模讲到了它的“厚德通达,敢为人先”。实际上,东安人不仅仅是把自己的店经营好了,还在北京乃至全国的百货业中起到了龙头的作用,引领了百货业服务理念和服务方式。今后,百货业的发展更需要引入连锁的概念,通过连锁扩大经营规模,降低进货成本,让老品牌焕发新气象。

  再创辉煌 突出区别打造特色

  ■创建于1903年初的东安市场,是上个世纪初北京城第一家经官府招商开辟的商贸市场,购物中心的雏形已在清末民初的东安市场中显现。
  ■从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城最著名的四大商场发展到今天,除了隆福大厦转型经营外,东安市场、百货大楼、西单商场仍在经营着百货零售业。
  ■“新中国第一店”——北京市百货大楼目前已在外埠拥有4家百货商场。
  ■突出百货业与其他业态的区别,用“特色商品+特色服务”实现百货业的再度辉煌。

  刘铁生:中国的百货业有过辉煌的历史。比如:今年1月18日,北京东安市场将要度过它的百岁华诞。始建于1903年春的东安市场,是上个世纪初北京开辟最早的商贸市场,也是大型百货业率先进入百年行列的企业。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北京国营的“四大商场”,现在除了隆福大厦转型之外,东安市场、百货大楼、西单商场仍然继续着百货零售业的经营。而东安市场的变化可谓是最彻底,经营最为成功,也是最先跨入百岁行列的百货商场。

  刘兆岐:“厚德通达,敢为人先”是老东安人的一致共识。我个人认为,老的东安市场不愧是我国民族商业的典型代表。
  东安市场之所以著名、之所以繁荣,是与它的经营规模分不开的。据我所知,当时的东安市场,在许多方面占据着全国的第一、北京市的第一和百货业的第一。比如,东安市场的饮食文化是北京市之最。改革开放以前,川、鲁、苏、粤几大菜系在北京的商场中能够站住脚的寥寥无几,而在东安市场,这四大菜系一应俱全。再如,西餐当时在全北京市也没有几家,屈指可数,而在东安市场里,就有“和平餐厅”、“和丰餐厅”、“起士林”等三家西餐厅;日本餐厅更是只有东安市场才有,所以,连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来华访问,北京饭店也要到东安市场来请日本厨师。

  解黔云:可以说,东安市场敢为人先的做法,不仅表现在具有民族性上,而且还要与国际接轨。如,台球、乒乓球在当时的北京城并不普及,但东安市场早在解放前就有了会员球社,称得上是北京“时尚”之最;京剧是国粹,北京当时最知名的有两家戏院,即长安戏院和吉祥戏院,不在这两家登台的演员红不起来。而吉祥戏院就坐落在东安市场。此外,在东安市场内,当时新华书店、中国书店、外文书店同时并存,这是东安市场的独有特色,说明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东安市场就已经实现了不仅经营商品,而且讲究文化。

  客永忠(东安市场副总经理):百货业目前遇到来自其他业态的严峻挑战确实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百货业就没有发展前途了。在今年北京国际流通研讨会上,来自国际的专家也认为,尽管全球范围内的百货业都不同程度地进入了不景气时代,但这种不景气是可逆的。商业各种业态的兴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关键要看经营者的应对措施如何避免或者尽快度过不景气时期。
  我个人认为,只要首先分清我们的顾客群,以顾客的需求作为我们经营的宗旨,突出百货业与其他业态的区别,用“特色商品+特色服务”实现百货业的再度辉煌。

  再继百年

  在中国,百年的“老字号”不少,但像东安市场这样,能够保持长盛不衰的百货商场恐怕是仅此一家。在新的业态不断涌现,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其中缘由,值得业内人士思考。

  翻开东安市场的历史,它是上个世纪初北京城第一家经官府招商开辟的商贸市场,随着其诚信待客、商誉卓著,生意日渐兴隆,不但吸引来了北京人,而且带旺了王府井大街的商气。难怪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京华百二竹枝词》中就有这样的记载:“新开各处市场宽,买物随心不费难,若论繁华首一指,请君城内赴东安”,表明了当时东安市场的盛景。

  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二年,东安市场在京城商业界率先实行明码标价,树起了诚信经商的大旗,赢得口碑。1965年以后的二十多年间,东安市场成为北京城内与百货大楼、西单商场、隆福大厦齐名的北京国营四大商场之一。

  1988年东安组建集团,恢复使用“东安市场”的名称,开始了二次创业;1993年东安集团与香港新鸿基地产有限公司合资合作,改造扩建东安市场大厦。

  1998年东安市场在王府井原址重新开张。重张后的5年里,在1.28万平方米的营业面积内,累计实现纯销售额22.37亿元;上缴租金、物管费2.28亿元;上缴税利9300万元。仅用两年多的时间就收回了商装投资1.2亿元,创下了经营上的奇迹。

  从东安市场百年沧桑的经历中,折射出一个道理:顺应市场,迎合顾客,企业就能永立潮头,百变中处于不败之地。 (北京现代商报 记者吴 颖)
标签: 东安市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703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