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国商大厦:开辟绍兴百货业新天地

   2008-03-22 4170

  1992年9月30日,市区国商大厦开业,掀起了绍兴传统百货业革命的浪潮。此后,市区零售业踏上一条振兴之路。17年商路漫漫。今天,绍兴零售业又站在一个崭新的起点上。让我们审视过去,那一年,那一切,承前启后,意义非凡。

  上世纪90年代,一轮商业大潮席卷全国。绍兴,一个经济发达的江南小城,一批商业计划破壳在即。

  1992年9月,国商大厦正式开业,与先后开业的供销大厦、华谊大厦一起,形成了市区解放路金三角的雏形,为市区商贸业腾飞插上了翅膀。

  商战风云,纷繁不息。无论是本地百货业不断筑高自卫门槛,还是外地零售业巨头的步步紧逼,终究,这场你追我赶的商业竞争,造就了今天绍兴零售业的繁荣。

  起航:一场针对传统百货业的革命

  上世纪80年代末,绍兴商业局所属的百货企业一统市区零售业之天下。然而,作为当时龙头、坐落在今天市区城市广场位置的绍兴百货大楼,店内装修及商品档次却仍处于十数年未变的状态。

  此时,消费者对购物环境和商品档次要求不断提高,消费市场也由卖方向买方转变。一场消费革命正悄然发生。在杭州、宁波等地,一批商业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显然,一个崭新的零售业时代即将到来。市商业局决定,在解放路人民旅馆地段,建一个全市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营商业大厦。

  1990年,绍兴县供销大厦率先扎根解放路。面积不足一万平方米的供销大厦布局新颖,市民蜂拥而至。这一现象深深影响了时任商业局业务科长的凌争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国商大厦办成绍兴最好的商业大厦。

  1992年2月,凌争光走马上任商厦总经理,并拥有经营业务自主,工资分配自主,商品价格自主,用工制度自主四项特权。外界当时称国商大厦为模拟三资企业。凌争光知道,之所以要在一个企业内进行这种大力度的改革,答案只有一个:国商大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按照进度,大厦要赶在10月前开业。重压之下,凌争光索性把工地当成了自己的家,而时任绍兴市市长的张启楣也四次来到建筑工地,了解情况,解决困难。

  转眼10月快到了。那时的国商大厦,外围还围着竹篱笆,但大厦里面已经完全准备就绪。凌争光的策略是,开业要做到神不知鬼不觉,让同行措手不及,让市民耳目一新。

  1992年9月29日,《绍兴日报》上祝贺绍兴市国商大厦隆重开业的整版广告像一枚重磅炸弹,在全城百姓中引起轰动。次日上午,1.65万平方米的国商大厦终于向市民撩开了神秘的面纱。音乐喷泉、组合电视屏幕、电子显示屏、哈哈镜,市民石茶梅至今对当时的场面记忆犹新,她和小姐妹挤在人群中,寸步难行,买东西时连自己的口袋都摸不到。

  当天,国商营业额超过100万元,当月超过1500万元,创造了当时百货业经营的神话。

  扩张:奠定市区百货业格局

  随着华谊大厦和绍兴华联商厦的开业,解放路金三角的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百货业处于快速成长期。以国商大厦为代表,绍兴百货业也在进行一场对传统营销模式的革命:商品档次由生活必需品为主转为耐用品为主;购物方式由百问不烦,百拿不厌转为顾客开架自选,总之,一切都以顾客为主导。

  1993年5月,时任商业局政治处处长的孙永明成为国商第二代掌门。当年,市商业局预计国商营业额破亿,但实际远远超出预计。此时,孙永明和他领导的国商大厦,都是市区百货领域当仁不让的大哥,行业主导地位十分明显。

  潮起必有潮落。1996年开始,大多数百货企业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状况下,业绩衰退,国商大厦也不能例外。如何寻找发展突破口,成了当时百货业老总们的心病。

  2000年,国商大厦进行转制,孙永明的身份从干部彻底变成了企业老总,这让他的胆子更大,他要让商场脱胎换骨。

  2001年,国商大厦右侧原五丰食品店商业地块拍卖,国商大厦以3700万元的天价,PK掉参与竞拍的几家房地产公司,吃下了这块地。

  这是国商大厦发展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步棋。回忆当年那一时冲动,孙永明感慨良多,这块地让国商大厦营业面积增加了6000多平方米,国商大厦趁此机会重新布局,极大地改善了购物环境,巩固了市区百货业老大的地位。

  2000年以后,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纷纷涌现,这场综合性的零售革命对百货店形成围攻之势。尤其是2004年,一场市区商贸业的地震更是让绍兴百货人士措手不及。这一年,号称时尚与杭州同步的润和扎根解放路,并在圣诞节掀起了一场满就送的热潮,那一晚的火爆场面让人记忆犹新,绍兴人第一次体会到疯狂购物的满足。随后,春天百货、金时代广场和国际摩尔城也打着大型购物中心的旗号,来分享市区商贸业一杯羹。

  狼终于来了!一种极度的危机感笼罩着孙永明,在多少个日夜冥思苦想后,他作出一个决定:变守为攻,扭转乾坤。

  扩建三期项目!孙永明把目标瞄准了商场后面的一幢附楼这幢楼多年来一直出租给工商银行使用,年租金200万元。如果把这幢楼拆掉重建,和前面的商场连为一体,那么又可以增加六七千平方米的营业面积。

  这一决策引来了很多人的质疑,不大的绍兴已经有了这么多商场,此时扩张不就等于自寻死路?更何况,这块地租给银行一年至少有200万租金,收回重建则意味着还要投入三四千万。

  孙永明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结果,三期项目从决策、动工到竣工、营业,只用了一年时间。

  国商的冒险取得了成功。从2004年到2007年,三年时间,国商前后投入近1个亿,年销售额从3.5亿元增加到5亿元。

  提升:现代百货业的自我完善

  在同行不断折戟易帜的残酷现实面前,孙永明得出的结论是,商场如战场,不进则退,因此必须比对手以更快的速度掌握制高点。

  2006年初,国商砸下2500万元开设精品馆,开始实施一个接轨杭州、上海的精品现代百货的战略计划。

  从孙永明拎着旅行箱,亲自到香港谈判,到如今劳力士、欧米茄等国际一线品牌纷纷进驻国商,两年多时间,国商在奢侈品消费领域杀出了一条血路,精品消费的概念逐渐被市民接受。

  国商的速度和力度,震惊了同在一条解放路的对手;而国商对百货业发展方向的定位,更是让同行刮目相看。不可否认,在大型家电连锁、食品超市蚕食零售业市场的今天,百货商场的顾客群在缩小。但是,国内消费市场的时尚商品、奢侈品消费增势明显,走引导消费潮流,研究情感消费之路,满足人们追求时尚的消费需求,为百货业的发展开辟了新天地。

  在国商的带领下,一场商场的自我革命随即而来:优化购物环境,引进高端品牌,提升商品档次。从去年开始,喜欢到杭州去血拼的教师张女士终于肯把钱花在绍兴的商场,张老师用飞速两个字来形容绍兴商贸业在这两年内的发展。

  如今,市区商贸零售业早已走出了解放路,随着城区多个商业副中心的出现,绍兴商业形态越来越多元化,商贸行业在竞争中增添了新活力,丰富了新内涵。

  17年风雨,国商依然是市区商贸业老大哥。面对新的竞争,孙永明淡然一笑:竞争让国商进步,竞争让国商变得更强大。孙永明向记者透露,如今,国商正在酝酿四期计划,等计划实现的那一天,他也许才可以真正松一口气。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1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