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抢先苏宁永乐跟进 音像零售缺乏巨头

   2004-06-10 3840
继国美宣布进军内地音像制品销售领域后,国内另外两大家电连锁巨头苏宁和永乐昨天也传出与内地音像发行商暗中接触,准备试水音像制品经营的消息。业内人士指出,种种迹象表明,强大的家电连锁企业积极争夺音像连锁市场的行动,对势单力薄的音像连锁企业而言,意味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苏宁永乐低调试水

  国美进入音像连锁市场之后不久,就有苏宁高层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苏宁目前也正在与内地音像巨头中国唱片总公司秘密接触,酝酿进入音像市场的行动计划,但具体细节不便透露。

  昨天,本报记者从苏宁电器副总裁孙卫民处首次确认了上述消息———公司正在筹备音像连锁业务。孙卫民表示,目前苏宁设计了两种音像制品市场的经营模式:一是苏宁在部分拥有音像制品经营权的地区(如南京),自行引进销售音像制品;一是在苏宁尚未取得音像制品经营权的地区,与音像公司展开业务合作。

  据透露,苏宁与中唱的合作早在2002年就已开始,目前苏宁北京部分门店经营的音像业务,就是由双方合作经营的。孙卫民表示,尽管音像制品成本低、利润高,但是目前市场总体规模有限,苏宁暂不考虑设立音像专业门店,而是设立在苏宁现有店铺内部。

  与此同时,另一家电连锁大鳄永乐也传出正在与国内音像发行商“广东FAB精彩集团”进行谈判的消息。对此,永乐电器总经理陈晓昨天接受本报采访时透露,早在今年年初,上海永乐的淘宝店、闵航店两家分店就已开始经营音像制品。目前,永乐开始在其全国的各大门店陆续引进音像产品。

  陈晓表示,永乐进军音像领域的方式与国美有所不同,永乐并未投入专门资金设立独立公司负责经营运作,只是在永乐公司内部设立了一个“新品引进部”,在原有永乐门店中引进发行商的专柜,永乐与音像商的合作关系与其他家电厂商的相似。除了“精彩无限”外,永乐还与“上图”等其他多家音像商合作。

  音像店大腕难招架

  据了解,尽管目前国内音像市场规模达到几百亿元,零售商店号称有10余万家,但这个市场更大特点是“多、小、散、乱、差”,而且部分企业存在盗版问题。而在国外成熟的音像市场格局是由几家主要的大型连锁销售租赁公司控制市场,比如美国百事达连锁公司在美国各地拥有三四千家连锁终端,在全球拥有的连锁终端规模达到几千家。

  此外,我国内地市场还存在对音像出版物的分销企业的准入资格、店铺数量、经营范围、股权结构等方面的政策限制问题。据与永乐进行接触的“广东FAB精彩集团”总裁张宝成透露,虽然目前音像市场企业众多,但拥有“全国音像连锁牌照”的企业只有9家,拥有“全国音像连锁特许经营牌照”的企业仅有3家。更多的音像连锁企业只能实现区域性连锁。它们与早已形成全国连锁、拥有丰富跨地区经营经验的家电连锁企业国美、苏宁、永乐相比,无疑整体实力较弱。

  据了解,广东音像发行业的市场规模目前占据内地市场的半壁江山,每年销售的正版光碟占全国70%以上份额。而目前在内地音像行业属于“大腕”级的中凯、飞仕、俏佳人、中唱等连锁企业,在广东的直营门店数量也多为10余家。全国连锁音像门店最多的企业———“广东FAB精彩无限”目前在内地的连锁店数量也只是500余家。而国美从筹备进入音像市场不过10个月时间,就已在全国开出100余家音像店。到今年年底前,国美音像店计划要开到500家。苏宁和永乐一旦最终确定音像市场目标,也可以凭借家电连锁经验快速扩张,对目前的“大腕”级音像连锁的市场也必将造成巨大冲击。

  突破零售两大瓶颈

  事实上,内地市场目前存在的音像零售平台不健全问题,既是制约整个产业链条形成的巨大瓶颈,也给国美、苏宁等新进入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

  国内首家中外合作音乐公司、上海新索总裁吴越此前曾表示,中国音像发行领域仍在沿用代销制,其弊病之一就是无法得到真实销售信息。音像销售渠道代销不是一票对一票,而是你给了新专辑的货,我才给你结老专辑的货款。不少发行公司通常先大量铺货,再容许未卖出的货陆续被退回。发货并不等于销货。得不到销售一线的有价值信息,会造成一些判断失误。透明、及时和准确的市场信息,已成为这个行业的紧俏资源。

  同时,以往的音像零售端口没能为发行商提供促销活动的平台。在海外,许多唱片店推出新专辑时往往会进行打折等促销活动来带动人气。而内地的正版音像零售企业尚未掌握携手发行商积极促销的手法。业内人士指出,现有音像零售企业的这类弱点,恰恰是国美、苏宁等家电连锁的强项。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主任陆刃波认为,音像制品是软件产品,家电是硬件产品,二者属于可配套产品,因此国美、苏宁进军音像市场是恰当的产品线延伸,还很可能利用家电厂家资源形成新的产业链关系。

  陆刃波认为,“老牌”的音像零售企业尚未形成连锁规模优势,而国美、苏宁、永乐几乎在全国主要城市都有分店(地段好、客流量大)。另外,音像制品成本低,国美、苏宁拥有的现金流远比目前的“老牌”音像销售企业充裕(几乎多几十倍),他们可利用规模优势降低价格冲击市场。这一优势目前在国美和永乐的音像销售业绩上有所体现。比如,国美的音像制品价格比市场平均价位低20%左右,永乐则低10%左右。(来源:京华时报 段志敏 张艳)
标签: 音响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384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