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盛中国资本策略:一手收购 一手套现

   2008-05-31 8200

  5月30日,百盛商业集团有限公司(3368.HK)公告,完成收购西安长安百盛49%权益,西安长安百盛成为其全资附属公司。

  收购长安百盛,只是百盛商业回收合作伙伴股权的冰山一角。

  5月23日,百盛商业宣布,从大股东手中收购南宁百盛70%股权与天津百盛100%股权。随着天津百盛店的收购,百盛最大的合作伙伴中国工艺集团基本退出合作。

  百盛商业董事总经理钟荣后通过其公关代理公司表示,其将继续以可使股东获利的价格收购其附属公司的少数股东权益和其管理下的百货店的控股权益,并继续物色符合集团策略目标及资本回报要求的第三方收购机会。

  自2005年11月30日成功赴港上市后,百盛商业业绩节节攀高,股价涨势如虹。除了经营性增长,百盛的业绩飙升也离不开资本工具:一是大规模收购少数股东股权,甩开合作伙伴单飞;二是将大股东手中的成熟门店逐步注入。

  在推高每股盈利的同时,大股东亦实现高位套现。

  持续收购

  百盛商业是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中国的零售事业部,金狮集团的实际控制人为当地著名华人企业家钟廷森。百盛在东南亚有30多个门店,1994年进入中国内地,在北京开设了首家门店。

  2005年,金狮集团将中国内地的百盛分拆到香港上市,IPO融资约10.34亿港元的。

  当时,在中国内地拥有37家门店的百盛,只将23家门店的多数股权注入到上市公司,还有14家百盛门店的股权则保留在大股东或者是第三方名下,委托给上市公司管理,百盛商业收取管理费,并拥有购买选择权。

  而这14家管理门店,当时都是因为经营业绩欠佳,或者有权属或者债务纠纷,这些店也称为被排除店。其中有4家是第三方纯拥有,10家属于金狮集团拥有或控股。

  在IPO的招股说明书中,百盛募集资金的用途中,第一项是用于在两到三年内收购内地城市10到14家百货商店。而百盛上市后,第一宗大收购便是面向其在中国最大的合作伙伴,回购少数股东权益。

  1994年进入中国市场的百盛,当时经营零售业是需要寻找内地合作伙伴的。钟廷森找到了央企中国工艺美术总公司,成立了北京百盛(百盛商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北京开出了第一家门店。

  在合资公司北京百盛中,金狮集团共占有56%的股份,中国工艺美术集团共占有44%的股份。北京百盛拥有6家门店,分别是北京复兴门内大街百盛总店、北京海淀店、太原店、哈尔滨店、郑州店,并持有新疆百盛51%股权,拥有乌鲁木齐一家门店。

  此外,中国工艺美术集团还参与了百盛天津店、长春店的投资,是百盛在内地最大的合作伙伴。

  2006年5月,百盛商业以总代价5.25亿元人民币,收购北京百盛余下的44%股权,从而全资拥有北京百盛下属6家门店。根据公开资料,这部分业务是百盛的收入及盈利的主要来源。

  公开资料显示,北京百盛被收购时净资产1.5亿元,2005年营业额16.83亿元,净利润1.24亿元。

  可以推算出,当时收购价格的PE仅为10.4倍。而收购带来的每股盈利大大增厚,而百盛商业的PE在40倍到60倍之间,大大推高了百盛商业的股价和市值。

  收购北京北盛的关联性股权,只是开了个头。

  2006年11月,以总代价3.16亿元人民币,百盛商业收购昆明百盛,从而拥有昆明两家百盛管理门店的全部权益。这两家店都是属于第三方拥有的管理店。

  2007年4月,以2.8亿元收购鞍山天兴百盛49%股权,从而全资拥有。并以4.5亿元收购了该店所在的楼房与土地使用权。

  2007年5月,以9993万元收购绵阳富临百盛40%权益,全资拥有绵阳百盛门店。

  2007年9月,以6100万元收购西安长安百盛49%权益,收购后全资拥有该店。

  2008年3月,以1.54亿元收购西安时代百盛49%的权益,从而全资拥有。

  收购合作伙伴的少数股权之余,百盛商业也开始从大股东金狮集团手中收购管理店。事实上,这些股权大部分是金狮集团从合作伙伴收购过来转卖给上市公司的。

  2008年5月23日,百盛商业公告,以2.4亿元向大股东金狮集团收购南宁柏联百盛70%股权与天津百盛商业广场100%股权,代价中1.2亿元以每股67.45港元(公告前收市价)的价格配售199万股支付,其余以现金支付。

  事实上,百盛天津店此前也是由中国工艺美术集团下属企业与金狮集团合资的,先将持有的股权卖给金狮集团,再由后者注入上市公司。

  而将南宁店与天津店注入上市公司,金狮集团的时机选择恰到好处。

  根据公告,以2007年的净利润计算,南宁店的收购价对应的PE为11.79倍,天津店收购价对应的PE为10.68倍。而南宁店2005年的亏损300万元,2007年净利润1697万元;天津店2005年亏损1348万,2007年净利润为937万元。

  由以上数据可见,如果上市时注入,必然影响公司盈利,而选择现在注入,不仅可以高价卖给上市公司套现,也不会拖累其业绩。

  除了收购关联性股权,百盛商业也开始大手笔收购其他百货商店。2007年3月,以5.1亿元的价格从第三方手中收购了江西南昌的凯美百货,并在当年成功翻牌为百盛

  高位套现

  资本力量带来业绩增长。百盛商业2007年年报显示,每股盈利1.22元,同比增长47%,销售额90亿元,同比增长46%。同店销售也大幅增长18.4%。

  2008年1月9日,百盛商业直接控股股东PRG(金狮集团全资附属公司)告知,已委托BNP与摩根大通配售800万股百盛股票,配售价每股约78.66港元,配售前PRG持有公司已发行股本约54.98%,此次配售股份约占1.44%。套现金额约为6.3亿港元。

  在IPO时,已出手5520万股待售股份,IPO完成后,百盛的直接大股东PRG持有股份70%,公众持股30%。随后又拿出2484万股用于超额配售,股比降至65.5%。

  到2006年6月,百盛公布收购北京百盛时,PRG的持股比例为65.50%,2007年年报中显示为55.50%,售出10%的股份。2008年1月配售800万股后,其持股比例降至53.54%。

  而在IPO时,百盛发行价对应的PE仅为18.9倍,由于上市后其收入和每股盈利保持40%以上的年增长,从2007年至今,其股价大幅飙升,对应的PE大都在40倍到60倍之间徘徊。高位套现后,大股东再注入资产,增加持股量。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82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