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SOHO尚都悄悄变身
笼罩在潘石屹光环下的SOHO尚都,开业不足一年,已陷入近一半店铺人去楼空、开门营业的店也几乎没有顾客的局面。进入3月份,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宣布,SOHO尚都将改变以往商铺业主各自为战的局面,强化商业定位,实行统一招商、统一经营,正式转型为“国际青年创意营”。签约进驻尚都的商户在签订两至3年租赁合同后,都可获得6个月的免租期,开发商将通过减免物业费的方式补偿业主。潘石屹希望通过打造“国际青年创意营”来强化整个SOHO尚都的商业定位,带动目标消费人群。
昨天是周末,记者看到,虽然SOHO尚都里的顾客不如一些大商场多,但一家个性小店店主说,目前人气比原先要好,有时候平时顾客反倒还多,因为有不少客人都会利用上班的午休时间来逛逛。
尽管有不少类似的失败例子,三环以外一些极具商业价值的“商铺”或“写字楼”仍然成为商贾的“必争之地”。专家分析认为,高利润是推动开发商转战商业地产的一个诱因。目前开发商业地产的成本和住宅差不多,利润却比住宅高得多。在北京,住宅物业与商业物业的租售价价格比是1比2或1比3,在这一高利润的驱使下,特别是住宅项目的盈利空间正在被压缩,开发商转战商业地产成为一种必然。
分析业主、开发商“同床异梦”
不过,如果经营出问题,做商业的风险要远大于做住宅的风险。据北京中原投资顾问部总经理张坤昱介绍,虽然本市这两年商业项目的开发量很大,而且多数项目也卖得不错,但不少项目都折在“养”上。张坤昱说,商业项目与住宅项目不同,不是光卖得好就行了,还要看是不是有人来租,有人来消费,也就是说,“商业项目”是需要时间、需要“养”的。
“养”不好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因为北京商业项目刚刚起步,做商业项目的开发商不像做住宅项目的开发商那么有经验,从头到尾做过一套商业项目定位、选址、规划、租售、招商、运营管理的开发商很少,而链条较长商业项目的专业化程度又非常强,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导致经营不起来。
二是因为目前的商业项目、特别是小型独立商业和社区商业多是销售型的,不利于业态在“养”的过程中进行调整。比如销售出去后,小业主自己经营,大家各自为战,很难形成统一的商业定位和商业氛围;如果是开发商负责经营,开发商不是业主,控制力和调整速度明显降低。北京曾出现过这样的案例,商业卖出去后,小业主经营不起来,开发商参与业态调整,但因为不是业主,很难形成最终的决策,最后,开发商只好通过部分回购的方式,完成业态调整,才运营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