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零售业要跨越四道门槛

   2008-06-19 4370
去年上半年,国家商务部商业改革发展司的一份调查研究报告指出,目前内地零售业与国外相比,在营销技术能力、品牌价值能力、人才聚集能力、快速扩张能力、财务运作能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等方面存在着明显差距。结合药品零售终端的实际情况,分析国内药品零售业与国外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笔者认为,国内零售药店特别是单体药店有必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保持经常性的反思,才有利于药店竞争力的培养:
  
  缺乏发展战略者一定最先倒下
  
  由于中外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者文化素质、受教育水平的差异,导致其对于现代营销理念的理解和重视程度有很大的不同,也最终导致缺乏创新精神者在营销技术上的落后以及营销策略上的失效。国内不少药品零售企业在经营观念上急功近利心态明显,只看当月的销售业绩,最多也只考虑到当年的业绩状况。原因很简单:有得赚就继续干下去,没得赚了就走人。因此,零售药店中一个普遍现象就是:只重视促销,不重视企业的经营、发展战略以及营销战略的研究与制订。这样的零售业态是无法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的。当遭遇强大竞争对手的猛烈进攻时,最先倒下的肯定就是这些药店。
  
  国外零售业注重对旧理念的变革和对新理念的探索。在新的理念的引导下,国际上大型的零售企业基本上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建立了属于自己的信息技术网络和营销组织网络,实现了全球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更有利于营销策略的即时改善。这是国内零售药店经营者不可忽视的一点。
  
  高效来自完备的管理体系
  
  国内药品零售业一些庸俗的经营管理方式是无法留住优秀人才的,相反只会限制企业人才聚集能力的提高。经营管理手段的低能无法将企业做大、作强,无法形成企业的品牌效应,只会阻碍品牌价值能力的提升。国内药品零售业的高速发展时间较短,自身积累的本土化管理经验不足,后天又受经济体制和融资方面的影响,导致只注重经营而轻管理、只注重促销而轻营销的现象,忽视对经营战略的研究,忽视企业战略的管理,从而导致企业发展战略不明,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进入中国零售领域的很多外商一般都具备先进的管理经验和营销技巧、长远的经营目标、完善的市场组织和高效的运作体系,对商品管理、服务管理、价格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都有独到的地方,相比于国内零售企业,有着巨大的优势。这也是与其悠久的发展史、丰富的经验积累和雄厚的资本实力分不开的。虽然这种状况目前主要表现在快速消费品领域,在药品零售领域,因为有着诸如政策法规、本土习俗等特殊性因素的影响,这一现象尚不明显。但可以预见的是,再这样下去,外资药品零售企业超越本土药品零售企业将为期不远。
  
  融资能力制约扩张速度
  
  我国零售产业融资渠道不畅,手段无效,导致资金匮乏,财务运作能力差,规模实力弱小。多年来,我国药品零售企业业态较为单一,虽然连锁药店已在我国像雨后春笋般生机勃发,但总体发展较慢,多数企业仍是分散经营,各自为战,主要走单体扩张之路。跨地区发展虽然已成为趋势,但很多企业都没有找到跨地区发展的正确途径和发展模式。同时,国内药品零售业由于融资渠道和手段的缺乏,导致偿债能力不足,负债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扩张。
  
  国内最大的流通企业百联集团总资产340亿元,仅为沃尔玛的4.3%。从3家国外著名零售商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和3家排名前列的中国零售企业联华超市、华联超市、北京华联的长短期借款对比中,国内企业长短期负债总数明显高于国外企业。前10名超市和连锁百强的净利润率分别是1.77%及1.32%,而国外平均是2.22%。这种高负债、低利润率的经营方式,对国内零售企业的扩张形成了巨大阻碍。
  
  优化配销体系最关键
  
  外资零售企业的配、销体系健全,具有完备的进货渠道,母公司控制着商品配送中心,确保企业能采购到质量优良、适销对路、价格低廉的商品。优化的供应渠道、标准的配送体系大大降低了经营成本,使得国外零售业能够在扩张中如鱼得水,规模越大,效益越高。国内药品零售业的传统配销价值链欠优化和提升,难以实现规模效益,使得经营成本居高不下,限制了企业成本控制能力的提高。我国药品零售企业一直沿用代销赊销的方式,由厂商承担销售风险。同时,由于支付链条不畅,货款拖欠严重,使厂商积压了大量的资金,不得不提高价格,导致经营成本居高不下,导致零售企业陷入竞争上的劣势。其中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信息流通不充分,导致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缺乏充分沟通,未优化配销价值链,致使最关键的成本控制环节成为劣势。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1

文章

437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