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河之隔的深圳,同样在积聚这种力量。16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400家境内外总部企业在这里安营扎寨。上半年,在全球经济不振的氛围中,沃尔玛、IBM等国际巨头却对深圳持续看好,先后将全球采购中心定盘于此。与跨国大企业同展总部风姿的,还有那些善抓机遇的深圳本土企业,前6个月,仅福田区就认定了20多家总部企业。
发展总部经济的澎湃激情,正洋溢在深圳的热土上。深圳市发改局有关负责人说:“未来两年还将引进一些新的企业,加上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预计全市将有800到1000家总部企业。”
总部企业的示范带动,令深圳经济更加虎虎有生气。
总部企业“扎堆”三大片区
中国社科院曾作过一次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深圳在发展总部经济方面优势明显,与京沪等城市同处第一梯队。
据不完全统计,深圳现有总部企业400余家,分布于第二、第三产业的主要行业。在第二产业中,制造业总部企业数量最多,达122家;建筑业总部企业10家。第三产业中,总部最多的依次是物流业、房地产、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主要为投资与资产管理类)、金融业。其中,物流企业总部达81家。
如果把这些总部企业用圆点标注在深圳地图上,就会发现,罗湖区、福田区、高新区聚拢了最多的圆点。密密麻麻的圆点,显现出总部企业的“扎堆”之势。正是拥有渐趋成熟的总部经济大环境,企业才如此趋同地选择落脚点。深圳市贸工局有关负责人分析说,一般而言,金融类总部企业大多选择罗湖和CBD中心区,制造企业、高端服务业较偏爱福田区,科技企业落户深圳多扎根于高新区。
绝大多数入驻深圳的金融机构,对罗湖情有独钟。且不说早年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深发展、汇丰、花旗、东亚、渣打、南洋,最近5年落户深圳的9家外资银行,也全部选址罗湖。世界公认的四大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德勤、永安、毕马威也纷纷在罗湖落子。目前,全市45%的中资银行、84%的外资银行、33%的保险机构、22%的证券机构,总部或地区总部均在罗湖。罗湖当之无愧地成为深圳金融机构总部集聚地。
日新月异的深圳CBD中心区,同样备受外资企业青睐。一栋栋直插云霄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强大的总部“磁场”,并悄然改变着深圳的经济形态。在这里,每一栋楼都是一个经济“联合国”,聚集着世界各地的工商巨头。单是深圳国际商会中心一栋写字楼,便云集了美、英、法、意、日、韩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其中不乏环球资源、CHICCO、ABB这样的世界500强企业或全球某一产业的领军者。
CBD所处的福田区,荟萃着全市90%的基金总部、70%以上的工业设计总部。这些高端服务业总部的聚集,使福田高端写字楼炙手可热。福田147家总部企业完成的生产总值,已占该区约4成。
高新区则是科技企业的大本营。IBM、甲骨文、飞利浦、爱普生、三洋、住友、北方电讯、三星等国际大腕,纷纷在此安营扎寨。金蝶、迈瑞、大族激光等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生于斯,长于斯”,在高新区成长壮大后仍理所当然地把总部安置于此。随着空间资源紧缺,不少注册于高新区的科技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形成了“基地在外、总部留驻”的模式。按生产地计算,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市不足1/3,但注册于高新区的企业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却占全市一半。高新区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辐射效应显现无疑。
目前,深圳共有43家上市科技企业,有350多家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科技企业。它们的总部都在深圳。这还不够。照深圳市科技局负责人的说法:“政府还将出台措施,扶持这类企业上市。深圳会拥有更多的总部型科技企业。”
世界500强投资持续“加码”
去年下半年以来,许多跨国企业开始收紧战线,以应对经济的不景气。然而,深圳以其独特的优势,吸引了一大批投资“拥趸”。他们或在深新增投资项目,或对已有项目大举追加投资。
仅今年上半年,全市便新批外商直接投资项目2106个,同比增长31.63%;合同外资44.22亿美元,剧增72.22%。日本通运、住友电工、鸿海精密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在深圳新投资大中型项目。另有12家世界500强企业则是深圳的“老朋友”,多年来一直在深发展,上半年又继续在深增资12个项目,合同外资净增资18463万美元。不仅如此,这12个巨头还增加了其在深圳的注册资本,净增额达23154万美元,以增资扩股表达其长期投资深圳、扎根深圳的信心。
外商投资持续“加码”的背后,是跨国企业对深圳经济前景的乐观和信任。IBM深圳分公司总经理韩敬军日前公开表示,因看中深圳综合优势和发展前景,IBM已决定将其全球采购总部和外包服务中心迁往深圳,同时将全球首席采购官的办公地点也搬到深圳。这是IBM首次将集团某一部门的总部迁至美国总部以外的其他地区。目前,深圳已是IBM采购、订单履行和生产制造的重要中心。
IBM在深圳的发展再次证明,深圳已成为跨国企业布局全球的重要平台。而看中这个平台的,不单是IBM一家。沃尔玛此前就已将全球采购中心定在深圳,在沃尔玛中国公司的采购清单中,近95%的产品来自深圳。而欧姆龙的地区采购中心也设于此。今年以来,作出同样重大决定的还有永旺、格林柯尔等跨国公司。
“深圳具有完善的基础设施、便利的航空海运交通、丰富的人才储备,这些因素决定我们选择深圳作为采购总部所在地。”一家跨国公司的高层评价认为,深圳不仅是全球重要的生产和出口基地,而且也是全球集成供应链的重要一环。这,正是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至沓来设立总部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160多家在深投资的500强企业,均通过自身的技术、品牌、服务等优势,与深圳的产业配套、区域辐射等优势相结合,实现了做大做强。这些500强企业,主要来自美、日、法、德、英等发达国家,投资领域涉及工业、建筑、商业、房地产、金融、交通运输、科研、居民服务、基础设施等。其中,工业制造业的500强企业最为集中,共136家投资逾67亿美元,分别占45.48%和51.11%。近两年,500强企业投资呈现出向服务业转移的趋势,2006年至今年3月底,500强企业投资新设立的37家企业中,有23家从事服务业。
本土总部企业大步“走出去”
在众多总部企业中,深圳本地企业多达224家,占总部企业总数的64%。在总部经济的大舞台上,以华为、中兴通讯、招商银行、平安保险等为代表的深圳企业,已经把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在欧美金融机构积极进行海外投资、希望从新兴市场增长中分得一杯羹的时候,它们的关注对象也在忙着寻找对这些欧美巨头的参股或并购机会,并试图进入它们的腹地。最新的案例是深圳平安保险集团。
在次贷危机后,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价格大幅缩水,平安抓住这个机会,出手18亿欧元收购富通银行4.2%的股份。富通是一家以银行及保险为主业的国际金融服务商,其银行和保险业务的协同发展在国际金融界具有一定的口碑,业务重心在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分析人士指出,平安与富通进行战略合作后,可以结成业务联盟共同开拓亚洲市场,此项投资再次证明了平安的国际视野,是平安迈出国际扩张步伐的重要一步。
同样从深圳起家、同为国内金融界翘楚、与平安有着相似成长经历的招商银行,也在积极谋划全球布局。目前,招商银行在内地的经营规模占总营业额的8成以上,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链延伸能力十分显著,已成为深圳本土企业发展总部经济的突出代表。去年11月,招商银行纽约分行正式获批,这是招商银行机构国际化迈出的关键一步。随后,招行又于今年6月以193亿港元的现金总额,或每股156.5港元的价格,有条件收购出售股东所持有的永隆银行53.12%的股权并达成协议。
有分析指出,招商银行通过收购永隆,可直接拥有其在港35家分支机构及美国洛杉矶和开曼群岛两家分行。如此一来,招行将收获三大诱人网点:全球金融中心纽约、美国西岸最大城市洛杉矶和资本天堂离岸中心开曼群岛。任何一家想进入美国的外国银行,对此都垂涎不已。
深圳制造企业也动作频频。南玻集团以深圳为基地进军全国,工程玻璃产品的全国战略布局初现规模。东莞的工程玻璃基地今年底将形成400万平方米的产能,天津、吴江工程玻璃加工中心今明两年将陆续投产。深天马西进成都、东入上海,大建新一代液晶显示模块项目,形成了以深圳为总部、以几大经济片区为基地的配套性生产格局。
点评
新经济形态显十足魅力
新世界、金中环、大中华、诺德等高端写字楼鳞次栉比,喜来登、香格里拉、马可孛罗等高档酒店云集,中心区的流光溢彩是深圳总部经济的生动写照。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总部经济有着不同的生态。扎根深圳的总部企业,越过时间和空间,在各地乃至全球调动着生产要素,进行资金、生产、贸易、人才和信息的集中运作。总部经济让企业走出了实体经济的局限,摆脱了对区域性资源的依赖。总部的背后,牵连着的是一条条产业链。以中心区为例,这里正在形成一个移动电话和网络通讯的产业链,多个总部企业在这里聚集,中心区已成为手机产品分销中心、核心技术研发中心和核心设备制造中心。
总部又占据着高端效益。企业总部的结算、研发、消费等活动,在深圳形成了强大的财富效应和产业乘数效应。总部企业聚集的写字楼,已成为“聚宝盆”。据说招商银行大厦一栋楼的税收和产出,几乎相当于数平方公里土地的效益。
吸引总部进驻,已成为各地竞争的热点。深圳当然不可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