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栅栏油饰一新 北京南城风貌保存最完整

   2008-09-11 3000
      复修后的前门大街,重新获得众人瞩目,有着五百多年历史的大栅栏地区,也将所有店面油饰一新,这片最具京味儿的古老街市和繁华的商业区,将南城的风貌完整地呈现,更因而成为北京确定的40片古都风貌保护区之一。 

  大栅栏街区保存着明末清初 


  “三纵九横”的胡同肌理 


  大栅栏街区,至今依然保存着明末清初“三纵九横”的胡同肌理。“三纵”指的是煤市街、珠宝市街以及粮食店街;“九横”指的是以大栅栏街为核心的九条东西向的胡同。 


  虽然时光流逝了五百多年,但是在大栅栏街区,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这里留存的城市地理的脉络。 


  ■大栅栏街区的胡同大都形成于明代 


  明初,在正阳门外本无胡同,只是一片荒地。永乐年间,官府在内城诸城门外筹建廊房,“召民居住,召商居货”。于是在正阳门外,逐渐形成了廊房诸条胡同。明初北京城里被称为廊房的地方很多,但是大多随着城市的变迁,而改作他名,只有正阳门外的廊房仍沿用此名。 


  廊房胡同从北到南共有四条,谓之,廊房头条、二条、三条、四条。廊房的这四条胡同,在不断的发展中,逐渐形成各自的经营特色。廊房头条以经营灯笼为主,被称为灯笼街。廊房二条堪称玉器古玩街。街里云集着二十来家玉器古玩店。人称“翡翠大王”的铁宝亭,开设的“德源兴”也在这条街里。而廊房三条内,聚集着大量的玉器作坊。 


  在廊房诸条胡同中,最著名的就数廊房四条了。不过说起廊房四条,可能知道的人不多。看到这里您一定奇怪了,廊房四条最著名,可是怎么会知道的人不多呢?原来,这个廊房四条,在明清两代称谓不同。廊房四条是它在明代的名字,清代以后,改叫了我们熟悉的大栅栏。 


  廊房四条之所以被称作大栅栏,要从明孝宗弘治年间说起。当时,北京实行“宵禁”,百户 (军官)为了预防盗贼作案藏匿,拟在街巷胡同修建栅栏,以保障商号住户的安全,并以“帮官兵防贼盗,先尽财主劝出银两”为条件,奏请皇帝批准,由官府和富户共同筹建。街巷胡同的栅栏在晚上定时关门,并设更夫敲锣打梆巡夜。当时约有1700多条大小胡同街巷安装了栅栏。到了清代,据记载,雍正七年批准建的外城栅栏440座,乾隆十八年批准建的内城栅栏1919座,皇城内建栅栏196座。 


  由于这些栅栏制作精细、保留长久,人们便根据栅栏的特点、大小、数量,作为街道名称叫起来。如一条街有两个栅栏,就称“双栅栏”,而廊房四条的栅栏规模大,做工精美,就被称为“大栅栏”,于是,大栅栏的称谓就这样被叫响了,渐渐取代了廊房四条的名号,并传留至今。 


  ■为什么大栅栏街里的建筑多是民国时期中西合璧的风格 


  大栅栏街区的胡同大多建于明代,但是我们却发现,这些胡同的建筑都带有民国时期建筑的特点,而少了明清时代的风貌。这是因为,大栅栏街区在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曾经被整个焚毁了。而我们现在所见到的大栅栏街区是1900年后重建的。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发生了庚子之变。当时,义和团发展很快,前门外打磨厂、大栅栏一带,许多店铺的伙计都加入了义和团。那时,头裹黄巾,手持大刀的义和团员在前门外查禁洋货。5月20日,他们在大栅栏里的老德记药房,发现了洋药,这下可惹恼了义和团众,他们一把火烧了老德记药房。这把火可不得了,不但烧了老德记药房,而且火一烧起,就一发不可收拾,整个大栅栏一条街,顿时成了火海。不光大栅栏,连带着观音寺、珠宝市、前门大街、前门箭楼,全都葬入火海不可救。等到火势小去,繁华的前门商业区,已经是残砖断瓦,一片焦黑。 


  义和团的一把大火,烧了前门一带的店铺,但是八国联军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在前门一带进行的烧杀抢掠,更是给这一带的商业带来了灭顶之灾,这里的店铺被抢劫一空,连前门城楼,也被八国联军的炮火给轰塌了。 


  经过一番洗劫,前门一带已是满目疮痍,特别是大栅栏里的店铺,受损最严重。但是,各家店铺励精图治,相继重修店面,而且新修的店面,较之以前的更加壮丽,这些新建筑更多地吸取了新的建筑风格,有很多采取了中西结合的建筑形式。这就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样子。 


  2008年,大栅栏复建,其中很多店铺重新油饰一新,一个亮丽的新大栅栏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有扎堆儿的老字号和最正宗的北京小吃 


  过去老北京有句顺口溜叫“看玩意儿上天桥,买东西到大栅栏”。讲究的老北京人“买鞋内联升,买帽马聚源,买布瑞蚨祥,买表亨得利,买茶张一元,买咸菜要去六必居,买点心还得正明斋,立体电影只有大观楼,针头线脑最好长和厚”。内联升、马聚源、瑞蚨祥、张一元、六必居、正明斋,这些北京的老字号,您上哪儿去找呀,别地儿您也别去,只管到大栅栏里寻。别的街里的老字号,是单独的一家一家的,而大栅栏里的老字号,可以说是扎堆儿的,逛着买着方便。 


  大栅栏街从前门大街到煤市街,全长虽然仅有270米,但是街巷两侧店铺、商号鳞次栉比,终日人流不断,热闹非凡。在这条270米的街巷中,1949年统计时,共有大小商店54家。这里有开业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以自制丸散膏丹闻名全国的同仁堂药店;有开业于清嘉庆十六年(1811年)专为王公贵族制作顶戴、朝帽、礼帽以及民族帽见长的马聚源帽店;有开业于光绪十九年(1893年)居绸布业八大祥之首的瑞蚨祥绸布皮货店;以及1958年从廊房头条迁来、开业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专为王公大臣制作朝靴,和为达官贵人制作缎面、礼服呢千层底布鞋闻名中外的内联升鞋店;还有独具风格的聚庆斋饽饽铺,和专供市民针头线脑,具有近百年历史的长和厚绒线铺,以及张一元茶庄、步瀛斋鞋店等等。 


  1949年后,国营大栅栏一百、二百先后开业,由于“物美价廉,品种齐全”深得群众的信赖。1958年,政府又对大栅栏进行了商业调整,使顾客进到大栅栏,对需要的物品可以一次采购齐全。 


  大栅栏里不仅有各色百货,还有正宗的北京小吃。北京街头的饭馆,有经营鲁菜、川菜、东北菜的,可是您没听说过京菜吧。因为各地方菜系汇聚北京,所以在北京最讲究的是宫廷御膳,而最平实的是北京小吃。文学大家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里,让先生难忘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北京小吃。在先生的笔下,北京小吃色香味俱全,每每读来,更是使看者大快朵颐。 


  大栅栏的北京小吃,主要集中在大栅栏中段路北的门框胡同和廊房二条等胡同里。据说,大栅栏附近,门框胡同和廊房二条小吃最兴盛的时候,就有十几、二十家知名小吃汇聚于此,如年糕王、豌豆宛、馅饼陆、豆腐脑白、爆肚冯、奶酪魏、康家老豆腐、炒火烧沙、包子杨、瑞宾楼褡裢火烧等等。 


  北京城内以爆肚扬名的有好多家,像爆肚冯、爆肚满、爆肚张、爆肚杨、爆肚宛等。而其中,最知名的还是廊房二条的爆肚冯。记得我第一次去吃爆肚冯,就是在廊房二条。爆肚冯的店面不大,但是每次去都是人满满的。每次我都会找个角落坐下,一盘爆肚,一碗杂碎汤,就足以让我吃得饱饱的。 


  后来前门地区改造,廊房诸条胡同的许多商家都纷纷搬迁了。而那时候,我也忙着转胡同照照片。当时听说爆肚冯也要搬迁,我就在一个傍晚匆匆赶到廊房二条。那一次去得太晚了,本来想给爆肚冯拍张照片,可是光线实在是太暗了,只好安慰自己说等下次吧。这一等就再也抽不出时间去了。不过有时我想,留下遗憾也好,好让我一直记着它。 


  大栅栏里的戏园子和电影院 


  大栅栏街一带不光商业发达,吃喝玩乐也是样样俱全。吃有老字号的饭店,天南地北各色风味俱全;喝有茶庄、茶社,高中低档茶叶任您挑选;论上这玩乐,就要数戏园子了。 


  大栅栏街区的戏园子,著名的有大栅栏街里的庆乐戏园、广德楼戏园、三庆戏园,门框胡同的同乐轩戏园,粮食店街里的中和戏园等。 


  据记载,清朝初年,清廷怕老百姓借戏园之地纠众滋事,也怕八旗子弟经常进戏园子玩乐,荒废了“学业”,就下令,京师内城永行禁止开设戏园,并且戏园概行禁止夜唱。说到这里,大家一定奇怪,干吗要在内城禁止开设戏园呀。原来,清朝定都北京城后,规定满蒙八旗人员住在内城,将内城原来的居民,不分贫富贵贱,一律迁往外城居住。于是内城居民,清一色的都是满蒙八旗子弟了。 


  而内城地近宫闱禁地,为了保证皇帝的安全,防止聚众滋事,所以就有了内城不许开设戏园的规定。内城所有的戏园关闭后,就统统迁到了外城。可是您想,这戏园的老板是商人呀,他在外城选址建戏园,自然要挑地段好的。而大栅栏地区是繁华的商业区,这里交通便利,南来的北往的官吏、商贾都要经过这里,人流量大,人气足。再者这里地近内城,内城住的可都是达官贵人,为了方便这些人看戏,于是众多的戏园就争相开在了前门外的大栅栏地区了。 


  ■京剧名角与大栅栏里的老戏园子 


  在大栅栏街最西头,邻近观音寺街路北的戏园,叫广德楼戏园,它和大栅栏中间路南的三庆戏园都是老戏园。广德楼戏园大约兴建于清嘉庆元年(1796年),是京城现存最古老的戏园子之一。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当时他们主要在广德楼、三庆等戏园子里演出。京剧名角荀慧生,是在广德楼戏园演出成名的。谭鑫培、路三宝、贾洪林、余玉琴等,曾在三庆戏园演出过。后来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云,也在三庆戏园长期演出。 


  庆乐戏园位于大栅栏东口路北, 著名的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杨韵谱和李桂云就在这里演出了《茶花女》、《血海深仇》等新戏,名噪一时。1939<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评论 0

网络用户

305312

文章

300

阅读量

资讯分类

关注商产网公众号

查看品牌拓展电话